旧欧洲的遗产
2014-05-14苏琦
苏琦
托尼·朱特煌煌四卷本的大作《战后欧洲史》中,最想看的还是第一卷《旧欧洲的终结1945-1953》和第四卷《旧欧洲 新欧洲1989-2005》。世上最难为的两件事,一是辞旧,一是迎新。看一看欧洲如何走出二战的疮痍,如何走出冷战的遗产,对于理解现在欧元区的风风雨雨肯定大有裨益。
此外,眼睛盯着欧洲一体化的中国人,心里都有着亚洲的镜像,每每想从法德和解的过往寻求解开中日关系死结的妙方。此前人们对于日本“不肯道歉”的解释有着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逻辑链条:因为冷战,因为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中断了对日本的“去军国主义化”进程,日本军国主义的逆臣贼子得以苟延残喘,日本军国主义也死灰复燃,所以日本一直拒不道歉。
然而,看过第一卷《战后欧洲史》后,人们会觉得这样的逻辑链条中有些环节肯定不太对劲,因为颇为出乎读者意料的是,战后的欧洲也没有完成“去纳粹化”进程。这一方面是因为人们急于埋葬过去,不愿意因为深挖那段历史而再次走向痛苦的分裂,另一方面也跟铁幕落下有关:冷战双方都在用纳粹分子对付另一方,虽然都不是那么公然摆到台面上。
但是后来法德依然实现了和解,如果说这是因为两个国家在同一个阵营,那么又该如何解释德国总理对波兰人民的一跪呢?因此,问题可能不完全出在如何“辞旧”上,而是有没有“迎新”的意愿和愿景,以及这个愿景能给之前的宿敌留出多大的空间?至少以法德为核心的西欧有着一体化的愿景,并且确信有一天东欧会重回欧洲大家庭,这是德国与整个欧洲握手言和的基础。
反观中日之间关于亚洲未来的共同愿景的付之阙如,至少可以让人们在纠缠于历史恩怨之外觅得一个新的观察维度并由此寻求走出困境的可能路径。
当然,如果说第一卷告诉人们迎新方能辞旧,那么第四卷则深刻揭示了“迎新方知辞旧难”的苦涩。这自然不仅仅局限于“东西德统一难题”等所谓冷战遗产问题。几十年来一直在北约保护伞下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西欧,已经习惯于视自己为“欧洲”,视东边“误入歧途”的小兄弟为来自苏联威胁的外缘隔离带,因此当苏东阵营的崩解导致东欧真正“归来”的时候,他们瞬间意识到“欧洲”重新变成了一个需要再定义的尴尬命题。
而东欧急于将二战后的岁月视为一段旁逸斜出的、荒谬的历史的决绝,以及希望从二战乃至一战前再续“欧洲”前缘的迫切心情,又让西欧感到似乎一下子又回到了烦恼重重的旧辰光,连二战甚或一战的遗产都令人心惊地“复活”了。
一个相仿的情形也曾出现在前些年的海峡两岸:当在台湾的中国国民党和在大陆的中国共产党面对“台独”的威胁再次携起手来的时候,人们关于“民国”的记忆闸门也被瞬间打开,人们关于历史走向的认知也得到了新的矫正。
在经过最初的错愕和慌乱之后,一个新的欧洲伴随着欧盟的东扩和欧元区的成立开启了新的征程。然而,旧欧洲的记忆抑或梦魇却不肯轻易退出舞台。巴尔干持续多年的杀戮提醒着人们,欧洲与奥斯曼帝国间久远的纷争,南北欧、东西欧之间难以弥合的发展差距让人们联想起新教与天主教、天主教与东正教之间曾经的势同水火。
而乌克兰东部的战火和由此引发的美欧俄之间的角力则折射出一个永久的困惑:如果俄罗斯不能融入欧洲,那么两者间的边界究竟应该划在哪里?同样的,土耳其之迟迟无法被欧盟接纳,在种种台面上的理由之外,“暴露”欧洲内心深处的根深蒂固的犹疑:我们需要如此接近动乱频仍的中东吗?
《战后欧洲史》套装(全四卷)
作者:[美] 托尼·朱特
出版:中信出版社
定价:168元
《页岩革命:新能源亿万富豪背后的惊人故事》
作者:[美] 格雷戈里·祖克曼
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定价:49元
页岩开采技术在美国能够率先商业化,依靠的是几个中小石油公司,他们在美国属于“能源个体户”,他们抵住压力,迎来曙光。
《一部自传: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作者:[美]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定价:149元
赖特是美国最重要的建筑家,被誉为世界现代建筑四位大师之一。在这本自传中,可以窥见一名建筑大师的成长及建筑界的发展变化。
《三个世界的西班牙人》
作者:[西]胡安·拉蒙·希梅内斯
出版:漓江出版社
定价:38.5元
作者的“抒情漫画”文集,勾绘了20世纪一百多位著名艺术家、政治家、大学者的人生画像。
《革命·启蒙·抒情:中国近现代文学与文化研究学思录》
主编:郑文惠 颜健富
顾问:李欧梵 王德威
出版:三联书店
定价:53元
本书采访32位海内外知名学者,关注着本土文学与文化传统的现代遭遇,建构了中国文学与文化丰富而复杂的现代性内蕴与脉络。
《神的孩子都要去西藏:西藏旅行完全手册》
作者:西藏-假想敌
出版:中信出版社
定价:48元
实用的西藏旅行导航,包括路线规划、景点贴士、食宿锦囊和朝圣攻略等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