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告诉你真实的港校生活

2014-05-14金凤

读者·校园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粤语

金凤

辽宁文科状元刘丁宁从香港大学退学的消息,搅动一方池水。其实,刘丁宁的“水土不服”,同样困扰着许多内地学生。每年换一次室友,听不懂的粤语,难啃的大部头英文教材,眼花缭乱的校园生活,强烈的陌生感和文化差异……想挣脱“局外人”的身份,确实不易。

粤语交流、全英语教学,给内地生一个下马威

从小成绩一直遥遥领先于同龄人的江苏女生王心怡,2010年踏入香港中文大学时,被粤语“撞了一下腰”。

“香港本地生多,他们彼此交流时都用粤语,但是我一句粤语也听不懂,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王心怡说,“虽然开学迎新时学校举办新生营,在新生营,内地生和香港本地的同学也会做很多互动的游戏,香港本地的同学会很耐心地解释给你听,但你又不好意思每句话都问别人,于是就像傻子一样木木的,直到这个游戏玩完了,才知道玩的到底是什么。一个学期后,我才听懂粤语,才能用粤语和别人简单交流。”

其实,为了让内地生适应语言环境,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港校,都会在第一学年设立粤语和英语的必修课。

但粤语交流、全英语教学,还是给这些内地的高考幸运儿一个下马威。

就在王心怡惆怅的同时,她的校友、常州籍女生马悦则忙着看香港TVB的肥皂剧,去深圳买英文教材的中译本。

“社会学、经济学、数学……第一次看这么厚的英文专业教材,速度慢得要命。”马悦说。最头痛的是写英文论文。有一次,为了写一篇1000个英语单词的社会学作业,马悦抓耳挠腮地写了一个通宵。

没有班级、班主任,课程全部自选

虽然已经大四,但跟很多同学一样,王心怡至今说不清她所在的系一共有多少同学。不同于内地的大学,在香港的大学里没有“班级”一说。

“这里没有班级,所有的课程都要自己选择,每个同学的课程表都不一样,下了课,大家又赶着去上各自选的课程,你永远不可能在两门课上看到同样的同学。”

王心怡说:“在香港中文大学,没有辅导员,更没有班主任,选课、考试、提交作业等重要信息,全部通过电子邮件发布。突然之间,再也没有人追着我让我学习了,以前在内地,每天都有老师督促我学习,来到这里,很多人和我一样,对这种‘放羊式的教学模式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此外,每一门课,还会有助教给大家上“小课”。正在读大二的宋玥说:“十几个同学分成一组,在限定的时间内共同完成一个小课题,从数据收集、问卷调查到小组讨论,完成情况将计入课程总分。这里的评分标准多样,除了书面考试,还有平时的论文,小课讨论时的发言表现、参与度,如果是理工科的学生,还要考查实验报告。”

在港校,每个教授都有自己固定的“教授时间”,同学们如果有问题,可以自己事先跟教授预约,而且跟教授交流的渠道还是电子邮件。

不过,是否愿意跟教授交流,完全取决于个人,并不会有人督促你学习。虽然明年就要毕业了,但直到现在,王心怡还从没跟教授交流过,这让她有些后悔,她说:“我还是没有主动钻研的学习习惯,还是为了考试而学习。”

一年换一次室友,时常感到孤独

大多数内地生埋头苦读,他们接触最多的人是室友,但是,因为各自选择的课程不一样,大家中午又很少回宿舍休息,所以,只是在早晨或者晚上才会碰面。

在香港中文大学,除了大一时由学校分配宿舍,从大二开始,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室友。如果你愿意,不同年级、不同肤色、不同专业的同学可以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

但是,王心怡大学4年,换了4任室友:大一时,王心怡跟一名读心理学的内地生住在一起;大二时,她的室友换成了翻译系、经济系和工商管理系的3名同学;大三时,室友又缩减为一名经济系的同学;大四时,她又换了一个室友。

“大家不在一起上课,单独约时间吃饭也不太现实,如果跟室友相处不来,或者大家有出国交流等安排,第二年又会分开,所以基本上是泛泛之交,交情不深,缺乏真正的朋友。”她说。

住宿舍需申请,可以休学去做任何事

“走堂(逃课)、拍拖、做兼职、上庄(担任学生社团干部)、住舍堂,是来香港读大学时必须做的5件事。”

马悦说:“所谓舍堂,就是学生宿舍,那里除了住宿,还有学生会的各种活动。每个舍堂都有自己不同的文化和传统,有的偏重多元文化融合,有的偏重国际化氛围,有的比较重视传统文化。目前香港大学共有13所住宿舍堂,其中两处是纯男生舍堂,一处是纯女生舍堂,其余的则是男女混住。”

不过,能不能住舍堂,要用实力说话。“舍堂每一年都需要重新申请,学生这一年在舍堂的参与度以及对舍堂的贡献,将决定他们是否可以继续住。”香港大学中国事务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

在香港大学有各种休学理由,比较多的是出国访问学习,每年都有内地生前往哈佛、耶鲁等学校进行一年的访问学习;有的同学由于专业特色,会选择休学半年或者一年进行全职实习;有的同学希望在大学里有一年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值得做的事情。

“这种多元化的价值选择,有时让人眼花缭乱,你必须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王心怡说。

“人不能一辈子都生活在让自己舒服的环境里,如果要来香港读大学,那就做好准备,做一个头脑开放而勇敢的人吧。”宋玥说。

猜你喜欢

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粤语
《讯飞输入法》粤语直接翻译为普通话
香港中文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培养的模式与启示
状元争夺战
大师之大
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第一本小学校本粤语教材问世
陈小春发长文怼后辈不尊重粤语
香港中文大学中医的教医研
部署进取策略 招收优质人才
共修课程:人文精神与博雅教育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