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转型下的软件和IT服务企业发展策略探讨

2014-05-14王亮孙玉荣

商业经济研究 2014年12期
关键词:股利政策发展对策

王亮+孙玉荣

内容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IT产业革命的不断深入、互联网金融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软件和IT服务业可谓首当其冲。本文以2010-2012年中国A股软件和IT服务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行为金融学相关理论,以公司财务管理活动中的股利政策为切入点,提出中国软件和IT服务业企业在经济转型下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管理者过度自信 软件和IT服务业 股利政策 发展对策

国家工信部在2012年制定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指出,软件和IT服务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由此发展和提升软件和IT服务业,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国家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软件和IT服务业企业为适应持续变化的市场需求、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以面对日趋复杂、激烈的国内外竞争环境,纷纷选择了上市融资。

文献综述

管理者过度自信是指管理者高估自身决策能力和私人信息的准确性,从而高估公司未来业绩而低估未来风险。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投资、融资等经营决策都有显著影响,而股利政策作为公司融资决策和投资决策的逻辑延续,也将受到管理者过度自信心理行为偏差的影响。

Ben-David、Graham 和 Harvey(2007)搜集了接近7000个由CFO针对股票市场提供的概率分布观测值。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的股利政策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并且伴随着长期过度自信的值从中位数到最高数,公司支付股利的倾向性大概下降了12.4%。Deshmukh、Goel和Howe(2008)利用模型验证了高管过度自信和股利支付之间的关系,并得出结论:在高管过度自信的公司中较少发放股利;在较低成长机会、较低现金流及信息不对称性较高的公司里,高管的过度自信将会引起公司股利支付的大幅度降低。

国外学者对管理者过度自信与股利政策之间的关系研究主要基于这样一个前提:管理者在对投资项目进行融资时偏好从公司内部融资。他们的研究结论也比较一致,即存在过度自信心理的管理者一般倾向于较少发放现金股利。这一结论是否在中国市场环境下也成立值得深入研究。

软件和IT服务企业股利政策的实证研究

本文选取2010-2012年间中国沪深两市A股软件和IT服务业上市公司作为初选样本,通过筛选,并利用数据分析软件 Excel和统计软件SPSS进行数据处理。根据本文研究需要,对候选样本进行合理的筛选剔除:剔除了ST、PT类公司;剔除了样本中资产负债率大于1的公司;剔除研究期间内数据缺失的公司样本。为消除IPO对所研究数据的影响,剔除了2009年12月31日以后上市的公司。

(一)软件和IT服务业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度量方法

国外关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研究主要以每股现金分红作为股利政策的度量指标。同国外相比,尽管中国上市公司每股派现金数额相对较少,但是现金分红仍然是最重要的股利分配方式之一。在公司价值最大化为主要目标的导向下,公司股利政策通过影响公司自有现金数量来影响高管人员的经营决策。配股虽然是股利发放方式之一,但是配股属于股权融资的范畴;送股也不会导致公司自有资金的增减,而发放现金红利将直接导致公司自有资金的减少。因此,本文使用每股现金红利作为公司股利政策的度量指标。

(二)变量选择及研究模型设计

本文中的管理者包括上市公司的董事长、董事、其他高管人员。借鉴Hayward和Hambrick(1997)的研究,本文采用薪酬最高的前三位高管的薪酬之和占全部高管薪酬总额的比值作为过度自信的替代变量。通过将样本公司薪酬排名前三的高管年度薪酬总和的比值进行由高到底排序,若某上市公司薪酬排名前三的高管年度薪酬总和的比值大于中位数,则认为该上市公司的高管有过度自信表现,否则,则认为没有表现出过度自信。

1.股利分配概率衡量指标:发放现金股利时,P=1,不发放现金股利时,P=0。

2. 股利分配政策衡量指标(DPS)。由于每股现金股利是公司实际支付的现金股利水平,故本文采用每股现金股利的数量作为股利政策的替代变量。

3.控制变量。本文选取企业规模、盈利能力、债务水平和派现能力等与现金股利密切相关的重要影响因素作为控制变量:公司规模(Size):以资产总额的自然对数来表示公司规模;盈利能力(ROE):以净资产收益率来衡量公司的盈利能力;债务水平(Debt):以资产负债率衡量公司的债务水平;派现能力(Cash):以每股经营活动中的净现金流作为公司派现能力的衡量指标;年度时间差异虚拟变量(Year):本文选取的样本年限区间为2010-2012年。为检验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股利分配概率和股利分配水平的影响,本文建立了以下两个模型,观察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前提下,管理者过度自信分别与我国软件和IT服务业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概率和股利分配水平的关系:

模型一:

模型二:

(三)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在描述性统计分析中,本文发现中国软件和IT服务业上市公司发放现金股利的概率均值为0.81,这说明该行业上市公司绝大多数是发放现金股利的,且股利分配水平均值为每股现金股利0.106元。公司规模的标准差为0.77,说明该行业上市公司之间的公司规模差异较大。债务水平均值为0.3173,说明该行业上市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较小。派现能力均值为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0.2539元,最大值为1.3364元,最小值为-1.0379元,最大值和最小值差异较大。盈利能力均值为0.1385,说明中国软件和IT服务业上市公司经营比较稳健。

(四) 变量相关性分析

在变量相关性分析中,本文发现,中国软件和IT服务业上市公司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分配现金股利概率之间存在负相关性,但是相关性不高;管理者过度自信和股利分配水平之间显著,且存在负相关性,这说明过度自信的管理者越可能分配更少的股利;债务水平和公司股利分配政策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性,这表明公司的负债结构越大,公司的股利分配概率和数量越少。派现能力与股利分配水平之间显著的正相关,这表明企业派现能力越强,股利分配数量越多,且派现能力与股利分配概率之间的正相关性不高。另外,虽然有些控制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但是解释管理者过度自信、股利分配政策与其他控制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不高,说明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其他控制变量对股利分配政策的影响叠加性较低。企业盈利能力和股利分配概率之间的负相关性不显著。endprint

(五) 回归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管理者过度自信对股利分配概率的影响在5%的水平下不显著,只有在10%的水平下显著。这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分配现金股利概率之间存在负相关性,但是相关性不高。债务水平对公司股利分配的影响在1%的水平下显著负相关,这表明公司的负债结构越大,公司的股利分配概率越低;派现能力与股利分配概率之间的正相关性在10%的水平下显著正相关。

盈利能力与股利分配概率之间的负相关性不显著。

利用SPSS软件对模型二进行回归分析,从表2中可以看出,管理者过度自信对股利分配水平的影响在5%的水平下显著负相关,这说明过度自信的管理者越可能分配更少的股利;债务水平对公司股利分配的影响在1%的水平下显著负相关,这表明公司的负债结构越大,公司的股利分配数量越少;派现能力对股利分配水平的影响在10%的水平下显著负相关,这表明公司派现能力越强,股利分配数量越多。盈利能力与股利分配水平之间的正相关性不显著。

软件和IT服务企业的相关发展策略

(一)实施已转型战略

影响软件和IT服务业企业转型战略制定的因素很多,包含外部的技术、市场和政策环境,企业内部的产品服务等情况。当前,中国软件和IT服务业企业的转型大都是在原有业务基础之上,适应技术和市场变革趋势而做出的转型,但成功的基本前提是转型方向的正确,这需要企业有敏锐的行业洞察力和壮士断腕的转型决心。

(二)加大人才培养

转型期间软件和IT服务业企业尤为需要在引进人才、选择人才、培育人才、留住人才等方面加强对企业人才的人性化管理,优秀的行业人才对于软件和IT服务业企业是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是企业成功的基石。

(三)开展服务创新

软件和IT服务业企业在转型中要注重新技术和技术创新,如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互联网金融领域,这些领域或应用是未来行业发展的趋势。创新的技术服务、创新,甚至是创新的商业模式以及创新的市场需求都能体现出软件和IT服务业企业的服务创新能力,成为软件和IT服务业企业成功的源泉和动力。

(四)强化企业文化建设

在软件和IT服务业企业转型中,企业文化会影响企业转型的进程。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和市场变化,一个鼓励创新和变革的软件和IT服务业企业文化会给予企业转型以强大的动力,而守旧的企业文化不利于企业成功转型。

(五)注重风险管理

软件和IT服务业企业尤其要意识到转型风险,从而预先构建应对机制和方案,做好企业风险管理。一方面,需要密切跟踪技术、市场和客户的变化趋势,及时正确评估企业自身面临的风险,并适当调整企业的经营策略;另一方面,要促进企业内部达成转型的共识,增强员工凝聚力,共同应对转型风险。

结合本文的前续研究,软件和IT服务企业还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不断完善软件和IT服务业企业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标准和体系,建立科学的管理人员激励机制。通过实施科学的工作绩效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能够使管理人员,尤其是高管人员更加客观认识自身的判断能力和经营能力,减少管理人员产生过度自信的可能,从而使得管理人员能够理性决策。二是通过进取的约束性制度,如建立经理人市场来完善上市公司管理人员选拔制度、健全公司治理机制等来约束软件和IT服务业企业管理人员的非理性决策行为,这无疑有利于软件和IT服务业企业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亚当.斯密著,郭大力,王亚南译.国富论:下卷[M].商务印书馆,1996

2.De Bondt, W. and R. Thaler. Financial Decision-making in Markets and Firms:ABehavioral Perspective [M].Amsterdam:Handbooks in Operations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Science,1996

3.Ben-David,Graham and Harvey.Managerial Overconfidence and Corporate Policy [R].AFA 2007 Chicago Meeting Paper,2007(11)

4.Deshmukh、Goel and Howe. CEO Overconfidence and Dividend Policy:Theory and Evidence [R].SSRN Working Paper DePaul University,2008endprint

(五) 回归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管理者过度自信对股利分配概率的影响在5%的水平下不显著,只有在10%的水平下显著。这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分配现金股利概率之间存在负相关性,但是相关性不高。债务水平对公司股利分配的影响在1%的水平下显著负相关,这表明公司的负债结构越大,公司的股利分配概率越低;派现能力与股利分配概率之间的正相关性在10%的水平下显著正相关。

盈利能力与股利分配概率之间的负相关性不显著。

利用SPSS软件对模型二进行回归分析,从表2中可以看出,管理者过度自信对股利分配水平的影响在5%的水平下显著负相关,这说明过度自信的管理者越可能分配更少的股利;债务水平对公司股利分配的影响在1%的水平下显著负相关,这表明公司的负债结构越大,公司的股利分配数量越少;派现能力对股利分配水平的影响在10%的水平下显著负相关,这表明公司派现能力越强,股利分配数量越多。盈利能力与股利分配水平之间的正相关性不显著。

软件和IT服务企业的相关发展策略

(一)实施已转型战略

影响软件和IT服务业企业转型战略制定的因素很多,包含外部的技术、市场和政策环境,企业内部的产品服务等情况。当前,中国软件和IT服务业企业的转型大都是在原有业务基础之上,适应技术和市场变革趋势而做出的转型,但成功的基本前提是转型方向的正确,这需要企业有敏锐的行业洞察力和壮士断腕的转型决心。

(二)加大人才培养

转型期间软件和IT服务业企业尤为需要在引进人才、选择人才、培育人才、留住人才等方面加强对企业人才的人性化管理,优秀的行业人才对于软件和IT服务业企业是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是企业成功的基石。

(三)开展服务创新

软件和IT服务业企业在转型中要注重新技术和技术创新,如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互联网金融领域,这些领域或应用是未来行业发展的趋势。创新的技术服务、创新,甚至是创新的商业模式以及创新的市场需求都能体现出软件和IT服务业企业的服务创新能力,成为软件和IT服务业企业成功的源泉和动力。

(四)强化企业文化建设

在软件和IT服务业企业转型中,企业文化会影响企业转型的进程。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和市场变化,一个鼓励创新和变革的软件和IT服务业企业文化会给予企业转型以强大的动力,而守旧的企业文化不利于企业成功转型。

(五)注重风险管理

软件和IT服务业企业尤其要意识到转型风险,从而预先构建应对机制和方案,做好企业风险管理。一方面,需要密切跟踪技术、市场和客户的变化趋势,及时正确评估企业自身面临的风险,并适当调整企业的经营策略;另一方面,要促进企业内部达成转型的共识,增强员工凝聚力,共同应对转型风险。

结合本文的前续研究,软件和IT服务企业还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不断完善软件和IT服务业企业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标准和体系,建立科学的管理人员激励机制。通过实施科学的工作绩效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能够使管理人员,尤其是高管人员更加客观认识自身的判断能力和经营能力,减少管理人员产生过度自信的可能,从而使得管理人员能够理性决策。二是通过进取的约束性制度,如建立经理人市场来完善上市公司管理人员选拔制度、健全公司治理机制等来约束软件和IT服务业企业管理人员的非理性决策行为,这无疑有利于软件和IT服务业企业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亚当.斯密著,郭大力,王亚南译.国富论:下卷[M].商务印书馆,1996

2.De Bondt, W. and R. Thaler. Financial Decision-making in Markets and Firms:ABehavioral Perspective [M].Amsterdam:Handbooks in Operations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Science,1996

3.Ben-David,Graham and Harvey.Managerial Overconfidence and Corporate Policy [R].AFA 2007 Chicago Meeting Paper,2007(11)

4.Deshmukh、Goel and Howe. CEO Overconfidence and Dividend Policy:Theory and Evidence [R].SSRN Working Paper DePaul University,2008endprint

(五) 回归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管理者过度自信对股利分配概率的影响在5%的水平下不显著,只有在10%的水平下显著。这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分配现金股利概率之间存在负相关性,但是相关性不高。债务水平对公司股利分配的影响在1%的水平下显著负相关,这表明公司的负债结构越大,公司的股利分配概率越低;派现能力与股利分配概率之间的正相关性在10%的水平下显著正相关。

盈利能力与股利分配概率之间的负相关性不显著。

利用SPSS软件对模型二进行回归分析,从表2中可以看出,管理者过度自信对股利分配水平的影响在5%的水平下显著负相关,这说明过度自信的管理者越可能分配更少的股利;债务水平对公司股利分配的影响在1%的水平下显著负相关,这表明公司的负债结构越大,公司的股利分配数量越少;派现能力对股利分配水平的影响在10%的水平下显著负相关,这表明公司派现能力越强,股利分配数量越多。盈利能力与股利分配水平之间的正相关性不显著。

软件和IT服务企业的相关发展策略

(一)实施已转型战略

影响软件和IT服务业企业转型战略制定的因素很多,包含外部的技术、市场和政策环境,企业内部的产品服务等情况。当前,中国软件和IT服务业企业的转型大都是在原有业务基础之上,适应技术和市场变革趋势而做出的转型,但成功的基本前提是转型方向的正确,这需要企业有敏锐的行业洞察力和壮士断腕的转型决心。

(二)加大人才培养

转型期间软件和IT服务业企业尤为需要在引进人才、选择人才、培育人才、留住人才等方面加强对企业人才的人性化管理,优秀的行业人才对于软件和IT服务业企业是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是企业成功的基石。

(三)开展服务创新

软件和IT服务业企业在转型中要注重新技术和技术创新,如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互联网金融领域,这些领域或应用是未来行业发展的趋势。创新的技术服务、创新,甚至是创新的商业模式以及创新的市场需求都能体现出软件和IT服务业企业的服务创新能力,成为软件和IT服务业企业成功的源泉和动力。

(四)强化企业文化建设

在软件和IT服务业企业转型中,企业文化会影响企业转型的进程。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和市场变化,一个鼓励创新和变革的软件和IT服务业企业文化会给予企业转型以强大的动力,而守旧的企业文化不利于企业成功转型。

(五)注重风险管理

软件和IT服务业企业尤其要意识到转型风险,从而预先构建应对机制和方案,做好企业风险管理。一方面,需要密切跟踪技术、市场和客户的变化趋势,及时正确评估企业自身面临的风险,并适当调整企业的经营策略;另一方面,要促进企业内部达成转型的共识,增强员工凝聚力,共同应对转型风险。

结合本文的前续研究,软件和IT服务企业还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不断完善软件和IT服务业企业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标准和体系,建立科学的管理人员激励机制。通过实施科学的工作绩效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能够使管理人员,尤其是高管人员更加客观认识自身的判断能力和经营能力,减少管理人员产生过度自信的可能,从而使得管理人员能够理性决策。二是通过进取的约束性制度,如建立经理人市场来完善上市公司管理人员选拔制度、健全公司治理机制等来约束软件和IT服务业企业管理人员的非理性决策行为,这无疑有利于软件和IT服务业企业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亚当.斯密著,郭大力,王亚南译.国富论:下卷[M].商务印书馆,1996

2.De Bondt, W. and R. Thaler. Financial Decision-making in Markets and Firms:ABehavioral Perspective [M].Amsterdam:Handbooks in Operations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Science,1996

3.Ben-David,Graham and Harvey.Managerial Overconfidence and Corporate Policy [R].AFA 2007 Chicago Meeting Paper,2007(11)

4.Deshmukh、Goel and Howe. CEO Overconfidence and Dividend Policy:Theory and Evidence [R].SSRN Working Paper DePaul University,2008endprint

猜你喜欢

股利政策发展对策
探究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及其选择
新余蜜桔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基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LED照明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