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2014-05-14
中国教师 2014年6期
人性问题不仅是哲学上的重要问题,而且是教育上的根本问题,我们可以说全部教育历程,都是与受教育者的本性相关联的。所以历史上教育的理论与实施,往往因为对于人性问题的解答不同,而发生根本的差异。
……根据人性进化学说,我们可以判断教育的可能与认识教育的必要。在教育哲学的领域中,对于教育效能的估量,有两种极端不同的论旨:一是教育无能说,一是教育万能说。教育无能论者,过分重视先天的遗传,认为人类一切特性,均由遗传而来,而且是一成不变的。所以他们根本否定教育可以改变人类本性的功能。叔本华便是认为“人性与宇宙的本质互相共通,它是固定不移,始终如一的,如欲矫正人性弱点或改造其素质,譬之铸铅成金,虽愚者亦知其难能”。高尔登也认定“人格完全定于遗传之中,一切教论劝导,都是无用的”。所以“施尽教育的功能,终难将下愚变为上智”。教育万能论者则主张废止遗传的说法,特别重视后天环境的影响,认为人的本性,并非定型,而是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所以他们极端推崇教育对于改变人性的作用。
上述两种论断的差异,实在就是遗传与环境两种见解的争执,关于遗传与环境二者孰为重要的问题,向来许多学者各执一端,从事不断的论战,遗传论者必然归结于教育的无能,而环境论者则必然强调教育的功效。实则无论是遗传论者认为教育的无效,或是环境论者认为教育的万能,都是一种偏执过分的论调,实际上遗传与环境同为教育过程中两个基本的因素,没有环境的刺激,则遗传的本性便没有发展的可能;缺少遗传的本性,则环境的刺激将因缺乏基础而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