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培训中教师实践性认知调动策略研究
2014-05-12刘强蔡映梅
刘强 蔡映梅
摘 要:随着网络化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全面推进,教师的远程培训也逐渐成熟。通过参与近几年教育部远程培训组织工作,体会到教师在参与网络远程培训过程中难以调动其实践性认知的障碍。因此,从实践中总结出相关策略,让教师将自身的实践性认知紧密与培训融合,达到提升培训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远程培训;实践性认知;网络培训;在线社区
进入21世纪,伴随着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远程教育以一种新技术、新理念、新发展在教师培训进程中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其培训方式的先进性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视。远程培训最大的特点是培训者通过远程培训平台与参与培训的教师时空分离,在这种分离的状态下,不合理的培训平台容易让参培教师无法与培训项目有效互动,也无法将培训课程将自身的实践性认知有效融合,也无法达到高效学习的状态。所以,远程培训中教师实践性认知调动策略的研究,成为当前远程培训质量保证体系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师远程培训中实践性认知构建的缺失现状
1.远程培训平台与教师实践性认知的脱节
在目前大多的教师在线学习培训中,培训者的组织者仍然把在线学习看做信息的广播,把自己看做知识的广播者和灌输者, 把参训教师看做听广播的人。忽视了参培教师的主体地位以及学习者对自身的认知融合的有效性,严重影响了教师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波兰尼说:“知识的取得,甚至于科学知识的取得,一步步都需要个人的、默会的估计和评价。”推而广之,如果教师无法将要学习的知识有效地与个人的知识相衔接,并转变为个人认知,将自己的智慧、热情凌驾于对知识的渴求上,就无法自由地驾驭资源,进而内化为教师自身的素质,催生出教师在教育教学上有效的新智慧。
2.教师实践性认知和在线学习情境的脱节
教师的实践性认知的形成是教师在积极面对教学问题,并在个性化、经验化,甚至是冲突的教学情境中逐渐积累而成的,所以,教师在对教学实践性认知的体系中包含了价值观、世界观、个人价值观等重要元素,但在远程培训过程中,我们将各种理论与教育教学方案直接地引入、移植到固定的课堂,并要求教师在没有与自己实践性认知有效衔接的情况下去接受,其效果可想而知。
3.对培训效果的跟踪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在线培训学习中缺乏对学习过程跟踪,对学习过程评价,以至于大部分教师对于网上培训、网上学习等项目无法引起相应的重视。
二、基于结合实践性认识的教师培训策略
1.推进“反思性实践”,让教师将实践性认识显性化
当代教育家、哲学家,美国马萨诸塞理工学院的舍恩(D.Schon,1931-1997)无疑是专业教育领域中直接推动这一转向并为之奠定理论根基的重要人物之一。在20世纪80年代把“反思性实践家”的观点引入教师教育,深刻地影响了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教师教育的改革方向。
能够在网络上实现教师培训学习中运用“反思性实践”的方法很多,线上培训平台可以把教学个例、学生行为、教育记事、课堂实录等反思方法作为线上培训互动版块,引导教师把依附于个体而存在的实践性认知清晰地表达出来,使教师个体的实践性认知通过在线系统的博客、线上课堂、线上交流、课件共享等在线手段传播出来,由个体认知积累通过网络培训平台向群体传播。从而对培训效果有正能量促进。
2.建立与实践性认知相关的评价体系
在建立远程平台评价体系的时候,可以从量化评价与非量化评价两个方面来进行,量化评价是依据培训要求制定需要达到的知识水平,可以考虑用作业和考试的形式呈现。非量化评价,则主要是其他的辅助性指标来支持,例如:
(1)参与培训次数,在相关话题的讨论活跃度,回答平台上相关老师的提问的次数,并且保证答案较为详尽。
(2)使用微博微信等关注讨论相关培训话题的工具使用情况。
(3)登录课程次数、浏览课件次数、讨论区发言次数等与期末学习成绩呈显着性正比。
总之,教师的实践性认识不完全是个人的、独特的,它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可提取、可交流、可传承(包括被扬弃、整合),可通过学习或悟而习得。在远程培训中,如果将教师的实践性认识深入融合,实现培训内容与教师实践性认知高度互动,那必将会让远程培训效率大大提高,参培教师也将在此过程中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胡政权.基于模糊理论的网络远程教育学习者学习评价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
[2]陈向明.对教师实践性知识构成要素的探讨[J].教育研究,2009(10):66-73.
[3]李念.基于网络学习行为分析的评价模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4]刘臣.基于网络的课程学习评价方案设计与实践[J].中国远程教育,2006(10):52-55.
(作者单位 刘强:成都树德中学 蔡映梅:成都青苏职业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