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个性作文教学初探
2014-05-12苏廷忠
苏廷忠
摘 要:作文是将所见、所听、所想、所感,通过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书面交流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是一项具有强烈个性的创造过程,是学生内心独特世界的写照,是具有学生个人鲜明个性特征的习作。因此,在初中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自我人格的塑造,为个性作文奠定基础;要注重联系生活,品味生活,为个性作文注入真实情感;要打破传统教学套路,构建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初中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一说起作文,教师和学生皆头痛。作文前,教师就算再三提示,点拨,指导,提供范文,学生也只是“照葫芦画瓢”,东拼西凑,应付了事。作文毫无新意,千篇一律,读起来也是索然无味,教师对于学生不能写出具有个性化的作文而头痛;作文时,学生摸不着头脑,在拼拼凑凑的作文中,既不能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个性,得不到精神上的满足,也无法在写作的舞台上找到自己的角色,学生对于不愿意写作文,写不好作文而头痛。所以,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地表达。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一、注重学生自我人格的塑造,为个性作文奠定基础
每一个学生的内心都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有喜怒哀乐,有刻骨铭心,有衡量真、善、美的标尺,有评判是与非的准则。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们接触着形形色色的地域文化,受着现代文化的全方位冲击,原有的观念、思想被逐渐地削减。所以,笔者在教学中,最注重的就是学生人格的塑造。美国著名的人格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说:“青年时期人格发展阶段的主要内容就是完成‘自我角色认同,即力图把握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发展的内在连续性,认识自己和所处社会环境的同一性。”再加上我们语文教学的教材中,不乏一些可歌可泣、千古流芳的人格教育典范: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的民族气节,有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品质,更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豁达胸襟等等。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些人格塑造的教育素材,为学生树立光辉的榜样,有计划、有目的地启发、引导学生,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为个性作文奠定思想基础。
二、注重进行拓展阅读,为个性作文提供丰富的素材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广泛的阅读不仅能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扩大知识面和知识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还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课上所学,对于提高写作能力更是意义非凡。所以,在教学初期,除了要学生认真阅读课本文章之外,我还会给学生介绍一些适合他们的各种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和书籍,增加阅读量,引导学生多阅读,强化语感,积累和丰富语言素材。同时,我也会经常设置朗读课,精选一些美文在课上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或是设置一些朗诵比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其自主阅读,调动阅读积极性。设置阅读课,给学生留下充足的实践和空间,叫他们多读多看,吸收养分,受到熏陶和启发,从中生出发独特感受,培养独特情趣,这对于个性作文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注重联系、品味生活,为个性作文注入真情实感
叶圣陶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在现实生活中,给学生留下深刻感触的事情不是没有,给学生带来喜怒哀乐情感体验的事情不是没有,给学生带来思想震撼、启迪和帮助的事情也不是没有,而是学生没有留意,也没有关注它们,从而在类似题目写作的时候,也想不起它们。所以,在个性作文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关注生活,关注生活在自己身边的人,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认识生活,思考生活,思考风云变幻的时政热点,层出不穷的社会现象,享受生活,热爱生活,热爱风土人情,自然美景,春华秋实。只有多角度、宽视野地观察生活,才能发现丰富多彩的生活,才能在写作的过程中,口说我话,心抒我情,笔达我意,写出个性化的作文。
四、打破传统套路,构建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花时费力地斟酌、思考设定命题,课上指导,课下审阅、批改,下一次的作文课中点评。这样循环往复的作文教学训练,耗时长,学生待到再次作文点评的时候,早已对自己的写作内容忘得差不多了,点评只留下形式,意义全无。收效微,学生的写作水平一直无法提高。笔者认为,应该打破传统教学套路,实现在课堂的指导、写作、讲评一体化,在每一次的作文课中,将作文写完、改完、评完。评价多元化,对于学生的每一步成长和表现给予肯定,提高学生的写作激情和愿望,让写作成为一件有意义的事。
参考文献:
[1]张玮.让“我”的个性张扬:新课标下个性化写作教学初探[M].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2006.
[2]钟海英.中学生写作个性培养初探[J].福建师范大学,2003.
(作者单位 重庆市大足区教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