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效课堂=“生”动+“师”导

2014-05-12何涛

新课程·上旬 2014年2期
关键词:互动生动数学教学

何涛

摘 要:向新型教师角色转变,教学设计要“生动”,师生要“互动”,学生的学习要“主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关键词:数学教学;高小课堂;生动;互动

一、打造高效课堂应注意的问题

怎样打造高效课堂?怎样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我想作为一线教师,首先要思考两个问题:

1.什么是“生”动的课堂

新课程标准从关注“两动”出发,即教师教学设计要“生动”,课堂教学师生要“互动”。生“动”课堂的内涵要涵盖学生的表现,还要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了课堂,这里的“动”不仅要有“学生的说,学生的做”,更要有“学生的思,学生的想”这些隐性的动。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是什么角色

在新课程理念下,按照数学素质教育的要求,传统型教师的角色——传道、授业、解惑,已难以适应新世纪的挑战和课程改革的要求,必须向新型教师角色转变。我认为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应该是一位精心的设计者,循循善诱者,耐心真诚的帮助者,充满激情的评价者,学生分层进步的促进者,学习活动的指导者。

二、案例评析

下面的课案和教学过程就能充分表现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参与。

活动1:引入

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正切函数的性质和图象,想一想,与正弦、余弦函数相比较,正切函数中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

生:(1)定义域;(2)值域;(3)奇偶性;(4)单调性;(5)比大小;(6)求最小正周期;(7)作图。

教师:说得不错,我们就是要来解决把“正弦、余弦函数”换成“正切函数”在(1)~(7)后面加一个“是什么?”这样一些问题。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本。

【评述】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作这种总结,既培养了学生看课本的习惯,又自然引出了今天的课题和要探索解决的问题。

活动2:学生分组,自问自答

学生阅读完毕,教师指导第一组学生(七人)为相邻的同桌的同学(第二组学生)就前面七个方面提一个有关正切函数性质的问题,要求是后面的同学不要提前面已经提到过的问题,并请同桌同学(起立)对着大家回答。

生10:学过的三种三角函数都是奇函数吗?邻生答:不对,反例是余弦函数。

生11:正切函数是它定义域上的增函数吗?(好问题!)邻生答:是。其他学生更正:不是。教师追问理由……

生12:正切函数是一个周期为2π的函数吗?(含义不清的问题)邻生回答:准确地说,正切函数是最小正周期为π的周期函数。

【评述】学生自己设计问题,自问他答,其他学生协助判定是否正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问题的难易控制有一定难度,先问的人设计问题相对容易些,可以用往复问答的方式来解决(第一个提问的学生将回答最后一个问题)。邻座的学生作答,同一横行学生做答的是是非判定,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反馈更快、更广些。从学生问答情况看,基本达到了目的。

活动3:设计问题,随堂练习,自我评价

师:下面请第三、四组学生为大家设计一组课堂练习(3分钟)可以讨论。要求是七个方面都要覆盖。(七人上黑板,学生之间有交流,组长分配协调,一人一个题,不能重复,3分钟后题目完成),请第五组学生上黑板解,其他学生在下面解。再请第六、七组部分学生评价题目和解法的长短。

【评述】活动覆盖面大,学生在教师控制的“七个方面”上直接参与练习设计、求解,并且加入练习题设计及解法的评价和全课小结,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品题”“品课”,这本身是对学生掌握学法的一种引导,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十分重要。

【评述】学生的小结和评价不一定很完整、全面,可以一人一点,互相补充。即使有错误,教师也不要急于纠正,最好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纠正,也可以让其他学生来补充更正。

【教学反思】

1.这节课用类比的方法从正(余)弦函数的思路提出问题,让学生能清晰地认识本节课的内容:在内容上,是研究一个具体函数的性质——定义域、值域、奇偶性、单调性、比大小、求最小正周期、作图。在思想方法上,数形结合应是对其性质研究的主要途径。

2.通过知识准备、分组讨论、探索研究,造就相互交流的学习氛围,形成相互引导的合作关系,这样既可以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3.新课程的理念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更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及个性品质的形成。对课本上的例题或者课后习题进行变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作者单位 甘肃省山丹县第一中学)endprint

摘 要:向新型教师角色转变,教学设计要“生动”,师生要“互动”,学生的学习要“主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关键词:数学教学;高小课堂;生动;互动

一、打造高效课堂应注意的问题

怎样打造高效课堂?怎样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我想作为一线教师,首先要思考两个问题:

1.什么是“生”动的课堂

新课程标准从关注“两动”出发,即教师教学设计要“生动”,课堂教学师生要“互动”。生“动”课堂的内涵要涵盖学生的表现,还要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了课堂,这里的“动”不仅要有“学生的说,学生的做”,更要有“学生的思,学生的想”这些隐性的动。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是什么角色

在新课程理念下,按照数学素质教育的要求,传统型教师的角色——传道、授业、解惑,已难以适应新世纪的挑战和课程改革的要求,必须向新型教师角色转变。我认为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应该是一位精心的设计者,循循善诱者,耐心真诚的帮助者,充满激情的评价者,学生分层进步的促进者,学习活动的指导者。

二、案例评析

下面的课案和教学过程就能充分表现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参与。

活动1:引入

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正切函数的性质和图象,想一想,与正弦、余弦函数相比较,正切函数中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

生:(1)定义域;(2)值域;(3)奇偶性;(4)单调性;(5)比大小;(6)求最小正周期;(7)作图。

教师:说得不错,我们就是要来解决把“正弦、余弦函数”换成“正切函数”在(1)~(7)后面加一个“是什么?”这样一些问题。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本。

【评述】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作这种总结,既培养了学生看课本的习惯,又自然引出了今天的课题和要探索解决的问题。

活动2:学生分组,自问自答

学生阅读完毕,教师指导第一组学生(七人)为相邻的同桌的同学(第二组学生)就前面七个方面提一个有关正切函数性质的问题,要求是后面的同学不要提前面已经提到过的问题,并请同桌同学(起立)对着大家回答。

生10:学过的三种三角函数都是奇函数吗?邻生答:不对,反例是余弦函数。

生11:正切函数是它定义域上的增函数吗?(好问题!)邻生答:是。其他学生更正:不是。教师追问理由……

生12:正切函数是一个周期为2π的函数吗?(含义不清的问题)邻生回答:准确地说,正切函数是最小正周期为π的周期函数。

【评述】学生自己设计问题,自问他答,其他学生协助判定是否正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问题的难易控制有一定难度,先问的人设计问题相对容易些,可以用往复问答的方式来解决(第一个提问的学生将回答最后一个问题)。邻座的学生作答,同一横行学生做答的是是非判定,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反馈更快、更广些。从学生问答情况看,基本达到了目的。

活动3:设计问题,随堂练习,自我评价

师:下面请第三、四组学生为大家设计一组课堂练习(3分钟)可以讨论。要求是七个方面都要覆盖。(七人上黑板,学生之间有交流,组长分配协调,一人一个题,不能重复,3分钟后题目完成),请第五组学生上黑板解,其他学生在下面解。再请第六、七组部分学生评价题目和解法的长短。

【评述】活动覆盖面大,学生在教师控制的“七个方面”上直接参与练习设计、求解,并且加入练习题设计及解法的评价和全课小结,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品题”“品课”,这本身是对学生掌握学法的一种引导,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十分重要。

【评述】学生的小结和评价不一定很完整、全面,可以一人一点,互相补充。即使有错误,教师也不要急于纠正,最好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纠正,也可以让其他学生来补充更正。

【教学反思】

1.这节课用类比的方法从正(余)弦函数的思路提出问题,让学生能清晰地认识本节课的内容:在内容上,是研究一个具体函数的性质——定义域、值域、奇偶性、单调性、比大小、求最小正周期、作图。在思想方法上,数形结合应是对其性质研究的主要途径。

2.通过知识准备、分组讨论、探索研究,造就相互交流的学习氛围,形成相互引导的合作关系,这样既可以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3.新课程的理念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更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及个性品质的形成。对课本上的例题或者课后习题进行变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作者单位 甘肃省山丹县第一中学)endprint

摘 要:向新型教师角色转变,教学设计要“生动”,师生要“互动”,学生的学习要“主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关键词:数学教学;高小课堂;生动;互动

一、打造高效课堂应注意的问题

怎样打造高效课堂?怎样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我想作为一线教师,首先要思考两个问题:

1.什么是“生”动的课堂

新课程标准从关注“两动”出发,即教师教学设计要“生动”,课堂教学师生要“互动”。生“动”课堂的内涵要涵盖学生的表现,还要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了课堂,这里的“动”不仅要有“学生的说,学生的做”,更要有“学生的思,学生的想”这些隐性的动。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是什么角色

在新课程理念下,按照数学素质教育的要求,传统型教师的角色——传道、授业、解惑,已难以适应新世纪的挑战和课程改革的要求,必须向新型教师角色转变。我认为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应该是一位精心的设计者,循循善诱者,耐心真诚的帮助者,充满激情的评价者,学生分层进步的促进者,学习活动的指导者。

二、案例评析

下面的课案和教学过程就能充分表现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参与。

活动1:引入

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正切函数的性质和图象,想一想,与正弦、余弦函数相比较,正切函数中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

生:(1)定义域;(2)值域;(3)奇偶性;(4)单调性;(5)比大小;(6)求最小正周期;(7)作图。

教师:说得不错,我们就是要来解决把“正弦、余弦函数”换成“正切函数”在(1)~(7)后面加一个“是什么?”这样一些问题。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本。

【评述】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作这种总结,既培养了学生看课本的习惯,又自然引出了今天的课题和要探索解决的问题。

活动2:学生分组,自问自答

学生阅读完毕,教师指导第一组学生(七人)为相邻的同桌的同学(第二组学生)就前面七个方面提一个有关正切函数性质的问题,要求是后面的同学不要提前面已经提到过的问题,并请同桌同学(起立)对着大家回答。

生10:学过的三种三角函数都是奇函数吗?邻生答:不对,反例是余弦函数。

生11:正切函数是它定义域上的增函数吗?(好问题!)邻生答:是。其他学生更正:不是。教师追问理由……

生12:正切函数是一个周期为2π的函数吗?(含义不清的问题)邻生回答:准确地说,正切函数是最小正周期为π的周期函数。

【评述】学生自己设计问题,自问他答,其他学生协助判定是否正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问题的难易控制有一定难度,先问的人设计问题相对容易些,可以用往复问答的方式来解决(第一个提问的学生将回答最后一个问题)。邻座的学生作答,同一横行学生做答的是是非判定,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反馈更快、更广些。从学生问答情况看,基本达到了目的。

活动3:设计问题,随堂练习,自我评价

师:下面请第三、四组学生为大家设计一组课堂练习(3分钟)可以讨论。要求是七个方面都要覆盖。(七人上黑板,学生之间有交流,组长分配协调,一人一个题,不能重复,3分钟后题目完成),请第五组学生上黑板解,其他学生在下面解。再请第六、七组部分学生评价题目和解法的长短。

【评述】活动覆盖面大,学生在教师控制的“七个方面”上直接参与练习设计、求解,并且加入练习题设计及解法的评价和全课小结,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品题”“品课”,这本身是对学生掌握学法的一种引导,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十分重要。

【评述】学生的小结和评价不一定很完整、全面,可以一人一点,互相补充。即使有错误,教师也不要急于纠正,最好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纠正,也可以让其他学生来补充更正。

【教学反思】

1.这节课用类比的方法从正(余)弦函数的思路提出问题,让学生能清晰地认识本节课的内容:在内容上,是研究一个具体函数的性质——定义域、值域、奇偶性、单调性、比大小、求最小正周期、作图。在思想方法上,数形结合应是对其性质研究的主要途径。

2.通过知识准备、分组讨论、探索研究,造就相互交流的学习氛围,形成相互引导的合作关系,这样既可以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3.新课程的理念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更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及个性品质的形成。对课本上的例题或者课后习题进行变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作者单位 甘肃省山丹县第一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互动生动数学教学
生动的冬天
如何让文章更加生动
生动深刻 同享共进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奥巴马与劳尔本周“互动”
如何使表情更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