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备考复习
2014-05-12赵楠
赵楠
一、专题地位
1.本专题从新课标卷的设置来看,属于语言表达综合运用范围,考查方式分主观和客观两种形式。
2.从高考备考复习体系的位置来看,宜放在字—词—句—段—修辞序列之后,有总结和延伸作用。例题选用经典题例和新课标卷高考题例。经典题例突出考查意图,新课标卷高考题例关注动态变化。
二、教学设计意图
本设计强调解题之“巧”,旨在探讨教师在思考高考专题复习时,从背景知识、专题知识、核心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注意语文知识的相关性及环环相扣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知识体系完整、重点突出、实用性强的学科设置,串联较零散琐细的知识点,有助于学生的识记和运用。
三、理论基础
本设计中的背景知识—专题知识—核心知识,强调了语文学科线性相通又层层叠加的特点,突出了教材的结构化,寻找解题妙招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对连贯题涉及的知识点认知、应用、加工的过程。
四、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广义修辞及句、段等相关知识。掌握话题统一、顺序合理、衔接照应、结构和谐等文段阅读知识,关注文段内容与形式统一的核心知识。
过程与方法——知识讲授系统梳理采用塔式结构,解题方法渗透在题例分析中。
学法指导重点训练外围突破法、上溯法、标记法。
外围突破法——借助背景知识或看似与专题无关的知识,曲线救国,解决问题。
上溯法——文段阅读中常用的一种向上文追溯根源的方法。
标记法——采用线条或圈、点符号,在文段材料中做出标记,给关键信息或对比照应句段定位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现代汉语语法有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欣赏汉语表达的独特魅力。能快速确认文段内容并准确提炼信息以及流畅自如地表达信息和观点。
五、考点分析
新课标卷连贯题型及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连贯题型分传统题(客观选择)和创新题(主观表达)两种,客观选择主要以衔接题形式考查学生的排序能力,创新题综合连贯和补写的基本要求,测试学生读与写的综合水平。背景知识为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和修辞知识;专题知识为话题统一、顺序合理、衔接照应、结构和谐等文段阅读知识;核心知识为文段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能力要求是整体理解文段内容,有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准确筛选、整合信息并能流畅地进行书面表达。
六、题例分析
1.热身赛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 ②社会上新产生的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③已经取得的成果还有可能得而复失 ④悲剧历史还会重复 ⑤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 ⑥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
A.③④②①⑤⑥ B.⑥④②①⑤③
C.⑥①⑤③②④ D.④③①⑤②⑥
我的妙解:答案为C。此题确定文段的核心内容尤为重要。围绕“改革”这一核心,依次阐述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及不改革的后果。陈述后果句间逻辑严密,先谈已有成果,再说新问题,最后涉及严重后果——悲剧重现。抓住关键,作出标记,提纲挈领式解决问题,是论述性文段衔接题的解题妙招。
2.真题解读
(1)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0个字(6分)
材料:司马迁《史记》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晋代王嘉在《拾遗记》中说:“神农采峻岭之铜,以为器。”如果这些史料可靠,则我们祖先大约在5000年前就开始使用铜器了。但是,考古学家一直没有发掘到可以确证是夏代之前的铜器。因此,这些记载还只能视为传说。
早在传说中的远古时期,① 。从传世文献记载来看,我国在夏代之前就已进入铜器时代,但是② 。上个世纪5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带发掘出了不少青铜器。经鉴定,这批青铜器的制作年代距离现在3500多年,这个时间大概是夏晚期。它们出土的地点正好是古书中所说的夏代开采铜矿之地,因此,可以确信,③ 。
答:①
②
③
我的妙解:从文段对应关系看,①处应该归纳第一段引文内容,②处与第一段“但是”照应,③处是对第二文段的总结。
第一步:找到相关文句提取关键词
①处合并司马迁《史记》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晋代王嘉在《拾遗记》中说:“神农采峻岭之铜,以为器。”,寻找两段引文的交集,黄帝∩神农=中华祖先,采首山铜∩采峻岭之铜=采铜,铸鼎于荆山下∩以为器=铸器。
②处找到对应句“但是,考古学家一直没有发掘到可以确证是夏代之前的铜器”,结合文段为一篇考古学材料,提炼关键词为“没有、考古、发掘、确证”。
③处用上溯法寻找根源,“上个世纪5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带发掘出了不少青铜器。经鉴定,这批青铜器的制作年代距离现在3500多年,这个时间大概是夏晚期。”推断结论的关键词为“夏晚朝、铜器、使用”。
第二步:连词成句
最后,把关键词——祖先、采、铸铜,考古、没有、确证,夏晚朝、使用、铜器连缀成句。
得出答案为:
①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采掘铜矿,铸造铜器了
②这却一直没有得到考古发掘的证实
③我国至迟在夏晚期就已经开始使用铜器了
此法的步骤符合创新题读与写综合能力的考查。充分利用了寻找句段的照应关系、提取关键词、连词成句等专题知识解决问题。步骤清楚,思路清晰,方法简便。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一提到根的作用,可能首先想到① _________ 。这两项是绝大多数植物根系的本职工作。然而,进化史上最早出现的根,作用却并非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而是② _________,这种早期类型的根被称为假根。③_________,是因为这些根内没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通道,它仅有的作用就是固定植株。假根将植物固定在合适的生活环境中,会降低风吹和水流的影响,提高其生存几率。
答: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妙解:寻找上下文前后照应关系,①处的照应句为“进化史上最早出现的根,作用却并非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进一步浓缩为“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②处的照应句为“它仅有的作用就是固定植株”。③处的句子起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前文在说早期类型的根被称为假根,后文在分析原因,中间应该是一个结果句,且要有与“是因为”呼应的结构“之所以”。最后微调得出答案:①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 ②固定植株的位置 ③之所以称其为假根
七、总结:
我的收获:
即使是连贯这一个专题,我们也可以管中窥豹,看出新课标卷在课程改革的推进深化过程中的导向。仅从专题知识或核心知识来看,题目的难度适中,但是,从解题的效度来看,要高效率完成试题,我们还需要根据新课标卷反映出来的偏重试题知识指向的综合性特点,关注细节,全面介绍高考大纲要求的考点,梳理其常识与基本方法。不要简单地以题型为指挥棒,不关注题目涉及的知识和能力等方向标,不要考什么就讲什么,厚此薄彼甚至顾此失彼,无法建构一个完整、系统、严谨的高考复习知识体系。
(作者单位 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语文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