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波特-劳勒激励模型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2014-05-12田铁军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积极性大学英语教学

田铁军

(郑州轻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2)

一、近十年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综述

自2002年教育部开始启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数年中,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高校行政部门以及广大一线教师等方面的积极推动下,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课堂教学方面,首先是形成了新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强调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主的教学目标,突出加强对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培养。其次是促进了教学手段的改进。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以“黑板+粉笔”为主的单一教学手段改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计算机与网络辅助下的多重教学手段。[1]再次是教学方法得以不断完善。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采用启发式和发现式教学法,要求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实践,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在教学中使用优秀的教学软件系统,大部分院校建立起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全新大学英语教学模式。[2]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增强,其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然而在近几年,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在实践过程中却遇到了新问题,教学质量并没有随着改革的完成稳步发展,反而有些止步不前。这主要表现在:第一,计算机与网络的普及使学生开阔视野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诱惑。据章颖,蒋冲,张伟[3]进行的大学生网络学习情况调查分析,学生使用计算机及网络时,平均71%以上的时间都用于玩游戏、看电影、聊天等娱乐目的,这使得英语在线课堂的学习效果大大降低。第二,很多学生对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认识不深,对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英语学习持消极甚至怀疑态度。现在许多中学都已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他们进入大学后就不会认为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是新颖的教学手段。第三,教师的课堂管理艺术欠缺,课堂教学只注重课件内容的展示与解说,未能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4]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由此,如何在课堂上充分激励学生,从根本上调动其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并积极开展课外学习,是高校英语教学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于上述问题,国内已有多位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陈媛媛[5]和王达金[6]建议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估与激励机制,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创造力,促进大学英语教学;胡君鸿[7]分析了有效运用激励教学法时应注意的因素;付慧[8]提出了在实施激励教学手段的过程中应把握的原则;胡烨静,王颖[9]从情感激励角度出发,尝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目标,以任务为载体”的教学模式等等。上述研究主要是从教师激励、激励原则、激励模式等方面开展,较少把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一些对策研究也不够具体深入。鉴于此,本文尝试运用波特—劳勒综合激励机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激励措施,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的科学规律,以期优化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其成为适应新时期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10]。

二、波特-劳勒激励模型的主要内容及启示

20世纪初以来,西方学者从不同视角研究了如何激励人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激励模型,按照研究的角度可以分为内容型激励模型、过程型激励模型、行为改造型激励模型、综合激励型模型等。综合激励模型是美国行为科学家波特(L.W.Porter)和劳勒(E.E.Lawler)对前三者进行了整合后提出的,该模型强调需要、动机、外部条件等对人行为的影响与作用,对教师进行课堂激励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模型如下图[11]所示:

从上图中我们可得出如下启示:首先,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工作绩效)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例如个人能力的高低、自身的投入程度以及如何扮演“英语学习者”这一角色;其次,教师的奖励要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先决条件,它应该是学生完成学习要求后得到的奖励。当学生看到给他们的奖励与学习效果连接度很小时 (如学习很努力但没有得到老师的及时奖励或奖励很小),奖励将不能成为提高绩效的刺激物;再次,奖励是否会使学生产生满意感并进一步激励学生进行下一步的学习,还取决于学生认为自己获得的奖励和他人相比是否合理。公平感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积极性的发挥。从中可知,波特-劳勒激励模型显示个人的工作绩效受努力程度、能力与素质、对新承担的角色应起作用的认识影响,强调需要、动机、外部条件等都会对对人行为产生重大作用。因此,教师在采取各种激励措施时,要充分考虑上述多个变量,以形成个人投入→做出成绩→获得奖励→自身满意并从满意影响进一步投入这样的螺旋形前进,减少因激励不当而产生的不利因素,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波特—劳勒激励模型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教师和学生是大学英语教学顺利实施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与两者的努力密不可分。没有教师课堂授课技能和管理艺术的更新,没有学生对英语学习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对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和实际行动,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将很难有明显改观。所以,高校教师要在领会该模型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有效的激励措施,充分发掘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促进教学的顺利开展。

(一)更新思想,促使教师转变课堂角色定位

为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首先要深刻认识当前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其成为适应新时期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认识到大学英语教学任务的艰巨性,进一步转变教学理念,促使自身进行课堂角色定位的转变,从着重教师传授的单向信息传递向着重师生间的综合互动、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转变,要由当前的“知识传授者”角色转化为“知识传授者+课堂管理者”的双重角色。也就是说,新形势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学活动就是在教师的激励下,学生积极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并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教师不仅需要在日常教学中,积极改进过时的教学方法,使用优秀的多媒体教学软件,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英语知识,还应充当课堂管理者的角色,转变成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和推动者,运用科学的激励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课堂讲授的知识被学生最大化地理解吸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能力,顺利完成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任务,为知识型人才的塑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扩大宣传,促进学生“对新承担的角色应起作用的认识”

调查发现,在大学学习阶段,很多学生的英语成绩都比较差,英语的自主学习能力欠缺,英语学习积极性还不够。他们认为影响自己英语成绩提高的重要因素是自己对英语不感兴趣、英语和自己的专业不相关、英语对将来的就业影响不大以及自己的惰性等等。由此看来,学生对自己在大学里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认识还远远不够,教师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出发,真实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现状,了解当今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和目的,以及他们普遍遇到的困难,然后有的放矢地在课堂教学中全面介绍大学生应在英语学习中应承担的角色。例如向学生着重提出英语对就业和考研的重要性,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学生学习英语不能局限于书本,应适当涉猎课外英语书籍、影音内容,加强听说训练,以此增加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认识,了解英语能力的提高给自己带来的好处,从而激发出强烈的进取心和责任感。

(三)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力与素质”

教师在备课阶段,要认真考虑如何妥当运用激励机制、采取有效激励措施,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积极性不强等各种问题。然后制定相应的课程规划,设计课堂教学方案,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其灵活运用于具体的教学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在知识讲解方面,要善于引入与主题相关的图片、视频剪辑等背景知识丰富课堂教学;在课堂活动方面,鼓励学生参加课堂竞赛、游戏,布置任务让学生展示才艺等,并为每次活动设置相应的物质或精神奖励,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在实施过程中,还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增删部分内容,选择适合当前学生实际的激励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还应当注意到,同一班级的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课堂上很难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中等难度的竞赛活动,在课堂活动中表现活跃的大都是英语基础比较好的学生,他们在先前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上激励措施的运用,课堂表现特别积极。而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就显得非常吃力,他们由于以前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不够、对英语有畏难情绪、英语学习目的不明确以及独立学习英语的主动性不足等多种原因,一时很难理解大学阶段的教学内容,无法完成老师提出的学习任务以获得奖励。因此,教师应抽出时间与这部分学生交流,让他们明确英语学习的重要性,鼓励他们尝试新的方法,利用课余时间补习以前的英语知识,做到有策略的自主学习,培养学习积极性,以便跟上其他同学的学习进度。

(四)合理运用“内在奖励”与“外在奖励”,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对学生进行奖励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其学习积极性,提升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尤其是那些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在繁重的专业课程学习任务下还要记忆英语知识、反复练习以提高听力和口语技能是相当困难的。如果他们觉得自己通过努力学习实现了一定的绩效,却得不到相应的奖励,就不会再为之付出。在课堂教学中,“外在奖励”包括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物质奖励可以是奖金、学习用品、荣誉证书等;精神奖励可以是口头的表扬、授予称号以及平时成绩加分等。“内在奖励”则是学生通过努力做出成绩后产生的一种成就感和自我实现感。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内在奖励”与“外在奖励”,一方面通过设置多种学生不熟悉的、有一定难度的挑战性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得到适当的外在奖励。适当难度的任务会激发学生极大的内在动机,能给学生发展提供最佳的机会。但更重要的是激发出来源于学生的学习本身,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切身体验,以及对学习意义的认知内在奖励,如学生掌握某一技能后拥有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要滥用外在奖励,以免使学生产生预期奖励心理。要在看到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难以保持积极的学习行为时,合理使用外在奖励,这样做会收到持久的内在效果。另外,奖励方式要不断地创新,新颖的刺激和变化的刺激比重复的刺激效果要好。在奖励的同时,还要合理得当地运用惩罚手段予以辅助,以教育那些阻碍目标实现的个别学生,使其消极态度转化为积极态度。教师只有把“内在奖励”与“外在奖励”合理结合,才能使奖励的效果最大化,真正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1]贾国栋.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成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外语界,2006(S1):42-47.

[2]杨志坚.教师是新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Z].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师网络在线培训会议,北京,2009.

[3]章颖,蒋冲,张伟.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1(05):70-74.

[4]陈仲利.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程及现状[Z].http://www.fltrp.com/newsdetail.cfm?icntno=70342&chan-nel=1,2009.1.23

[5]陈媛媛.建立适应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教师激励机制[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6):207-209.

[6]王达金,汪铭.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教学质量评估及激励机制探讨[J].理工高教研究,2007(02):100-102.

[7]胡君鸿.关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激励教学法的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06):139-141.

[8]付慧.也谈激励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的运用[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02):120-121.

[9]胡烨静,王颖.在情感激励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能力本位、项目化教学改革——北京吉利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1(24):126.

[10]束定芳.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之目标与方向[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1):87-89.

[11]陈维政,余凯成,程文文.人力资源管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积极性大学英语教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三方共进,激发干部积极性更上一层楼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大学求学的遗憾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技校生学习积极性的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