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小学手工课的三点思考
2014-05-12张翠兰
张翠兰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新、好动、好胜又好学。针对这一年龄上的特点,在他们接受教育,尤其是动手操作能力教育时,要适合他们自己的特点。在小学阶段开展手工制作,能够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但是如何能够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集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这是我们从教者需认真研究的,为此我总结如下。
一、激发兴趣是前提
兴趣是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推动力,如果一个孩子对这一领域不感兴趣,那么再精彩的内容对于他来说也只能是折磨。我在教学中抓住了这一特点,充分激发了学生手工制作的兴趣。学生在制作收工时是快乐的。于是我得出这样的结论: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强烈的愿望转化为学习动机,使其带着浓厚的兴趣参与到教学中来,在愉快的情绪中去获取新知识,能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二、教师引导是关键
要使学生既能学好知识,又能掌握技能,就必须把学生引入教学活动中去,把他们当作学习的主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学生手工制作中,更应体现实践第一的思想,大胆让学生进行自我制作。我在教学中,注意采取多变的教法,体现从易到难的教学层次,放手让学生实践。只有做好相应的引导才能对孩子进行规范、正确的积极引导。
三、鼓励评价是动力
小学生手工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劳动实践来实现的,而劳动热情直接影响着手工制作的程度和质量。我们常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话不假。教师对孩子的及时鼓励会增强他们继续坚持下去的信心,增强荣誉感。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教师要不吝啬语言,要善于对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在引导学生进行手工制作时,可以对学生的手工制作进行展评,评出一、二、三等奖。当学生看到自己的手工制作获奖时,无限自信。
爱因斯坦和他的那个小板凳的故事,是非常发人深省的,也是我们为师者应该仔细研究的问题。女教师的鼓励和宽容奠定了他成为大发明家的最终基础。
总之,在教学中利用多种方法,可以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也是我们教育者要研究的重大课题。
(作者单位 吉林省延吉市朝阳川镇太阳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