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2014-05-12庄桂刘燕
庄桂 刘燕
摘 要:培养中学生提问能力对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应采用鼓励学生树立敢于质疑的精神、营造轻松良好和民主的课堂氛围、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创设特定的问题情景、合理安排学生的提问时机、给予充足的思考和交流的时间、及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等多种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
关键词:中学生物教学;学生提问;能力培养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普遍较为薄弱。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提问能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因此,中学生物学教师在教学中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就显得十分必要。必须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逆向思维、敢于提出问题。
一、培养中学生提问能力对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
培养学生课堂上的主动提问能力能充分体现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索,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能显著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2.突出重点知识,强化对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提出往往集中在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方面,这样有利于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深入分析整理和加工归纳,达到深度理解、系统掌握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3.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教学效果
根据学生对问题提出的数量和质量可以体现出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对基础知识的认知情况,对基本技能的把握程度,从而形成科学的依据来评价教学效果,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手段和学时安排,更好地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
4.提高学生对学好生物学知识的信心
对生物学知识的主动提问和思考答案的过程可以强化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关注和兴趣,而在得出正确的结论后则能大大提高中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信心和自尊感的满足。教师的及时鼓励也使学生对下一个问题的提出和思考充满了期待。
5.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交流和合作
当学生提出的问题具有普遍意义或难度较大时,可以由学生进行集体探讨、互相交流,展开想象的翅膀,提出多种假设,在教师的指导下归结出正确的答案,既让学生交流了各自的认知,又培养了学生间互相合作、取长补短的精神。
二、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
1.鼓励学生树立敢于质疑的精神
创新思维一般都伴随着质疑产生,没有质疑,就不能发现问题,就谈不上创新。因而,教师在上课时首先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无论是学习课本知识,还是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都要不受已有结论的束缚,多问几个为什么。敢于逆向思维,在从问题的提出到答案的形成过程中努力发现各种“蛛丝马迹”,不放过任何一个微小的疑点,留住“一闪而过”的困惑。同时,常怀好奇之心,带着问题与老师、同学共同探讨。
2.营造轻松良好和民主的课堂氛围
在轻松良好的状态下,学生的思维空间才能完全打开,才能有丰富、自由的想象,才能有发现问题的灵感。在民主的课堂氛围里,才能消除学生的担心和压力,产生和激发提出问题的信心和勇气。
3.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始终与学生保持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不应凌驾于课堂和学生之上。要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思考、独到的见解,更要允许学生有与教师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贯彻教学相长的宗旨,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勇敢地提出教师意想不到的、有价值的问题。
4.尊重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
中学时期正是学生个性特点的养成阶段,教师在上课时应特别注意了解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对于一些因怕同学笑话而不敢提问,对自己的问题没有把握或缺乏信心而没有勇气提问,以及找不出问题或不善于表达问题的学生要有充分的耐心,适时进行诱导和鼓励,克服怕问错问题、被同学笑话等无谓的担心,以养成敢想、敢问、敢说的风格。相反,一个班级里常常也会有一些思维活跃,个性较为突出,敢于标新立异,有些与众不同的学生。对于这种性格特点的学生,教师则应给予民主、宽松的环境,以理解甚至是欣赏的态度来鼓励思维多样性、特别爱提问、问题特别多的学生。
5.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
实践证明,在中学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适时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能有效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特定的问题情境可以是声音、图片、动画、实物等多种形式。同时,注意问题情境应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程度相适应,能引发大多数学生的兴趣,并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恰当的思维难度。在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后,教师还可以将问题一步一步地引向深入或进行扩展。
6.合理安排学生的提问时机
一般情况下,让学生提问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初始或最后十几分钟。若安排在上课初始就让学生提问,则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充分做好课前预习,带着问题来上课。由于学生提问是在教师讲课之前,所以这种方法只适用于知识结构较为简单,易于自学的内容。教师则可以在解答学生的问题中展开课程的讲授。大多数情况下是安排学生在课堂的最后十几分钟提出问题,让学生大胆地向课本知识和教师讲课内容质疑。由于提问是在讲授之后,所以学生提出的问题常常比较有针对性,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并具有明显的代表性,教师也易于判断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7.要有充足的思考时间和充分的交流
在学生提出问题前要有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特别是刚开始的几次课堂教学,要用较多的时间培养学生的提问习惯。只有充分的思考,才能拓宽学生的思路,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果学生思考时间不够时,也可以留待课后由学生自己分析并准备好问题,下次上课时再提问。同时,对每一个问题都要力求在学生间进行充分的交流、讨论,互相取长补短,使个别学生的问题成这全班学生共同学习进步的机会。
8.及时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
学生在提出问题后,除了希望得到正确的答案外,还期待教师的肯定和表扬。教师的鼓励不仅可以让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还能激励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踊跃提出下一个问题。即使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属于无中生有或不着边际,教师也应和言悦色地给予合理的评价,并尽力找出其中的长处给予肯定。教师的表扬和肯定,对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学习和探求的积极性、主动性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欧阳芬.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技能的创新与发展.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