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座正在崛起的魅力小城——江西省武宁县新型城镇化建设主要做法

2014-05-12江西省武宁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夏清仁

老区建设 2014年9期
关键词:城镇规划旅游

□ 江西省武宁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夏清仁

近年来,武宁县把城镇建设作为武宁的形象、武宁的品牌、武宁的投资创业环境来抓,紧紧围绕建设“全国最美县城”的目标,按照“农村园林化、园区城区化、城区景区化、城乡一体化”的总体思路,狠抓城区、园区、景区“三区”互动,主攻“六大产业”。

在推进城镇化的工作思路上努力做好“七个依托”,即:依托资源禀赋作规划、依托规划谋资产、依托资产筹资金,依托资金造项目、依托项目建城镇、依托城镇兴产业、依托产业富民生;明确“四个重点”,即城镇怎么建、钱从哪里来、市民如何生活以及城市如何管理;力争“十二五”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25.1平方公里,城镇人口20万,城市化率达50%。截止2013年,武宁县县城建成区面积19.4平方公里,全县社会生产总值80.1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5亿元;城镇化率43.48%。较之以往相比,城镇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城镇平台承载力快速增强,城镇生产方式、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升,城乡二元结构得到极大改善。2007年4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武宁,对武宁山水赞不绝口,称赞武宁山好、水好、人好、发展前景好!并欣然题词“山水武宁”。经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武宁县被评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平安县、全国平安畅通县、全国林改先进典型县。

一、特别注重城镇规划与产业规划相协调

武宁县紧紧依托“山水好、生态好”的优势,把“山文化”和“水文化”充分融入到城市规划当中,体现出山的厚重俊秀、水的流畅清纯,形成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城市空间,打造“武宁特色、世界唯一”的城市总体形象。通过科学的规划和快速的推进,武宁县城建核心实现“三个转移”:一是以朝阳湖为核心,打造“武宁人家”,形成城市亮点;二是以沙田河为核心,建“一河两岸”城市格局,从“朝阳湖时代”走向“沙田河时代”;三是以“西海湖”为核心,以湖滨开发建设为重点,打造一湖两岸的城市风光,建“滨湖”城市,从“沙田河时代”走向“西海湖时代”。通过“三步走”、“三转移”,实现城市建设组团式、递进式、裂变式发展。城镇是产业的载体,产业是城镇的内核。根据武宁的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和生态环境的状况,结合国家政策导向,武宁县慎重选择了绿色光电、矿业经济、生物医药、农业产业、旅游产业、楼宇和总部经济等六大产业,作为全县的主导产业,举全县之力加以推进,实行“多条腿走路”,构筑绿色崛起的支撑。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把武宁建成以旅游为龙头、以城镇为载体、以第三产业为支撑的中国中部热点旅游目的地和国际旅游度假休闲养生福地。

二、特别注重城市建设投入与城市经营产出相适应

加快城镇土地资源的资本化,着力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全社会参与”的经营城市运作机制。把经营土地作为经营城市的核心,不断加大政府对土地的收购储备。武宁县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始终坚持把项目建在土地开发之前,把环境做在土地转让之前,把升值空间掌握在政府手上,坚持非饱和供地原则,做到土地有序投放,逐步形成了通过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土地价值,促进城市滚动发展、良性循环的经营机制。在新城区开发和老城区规划过程中,通过规划筹措土地,新老城区共收储土地12600余亩,土地出让收入可达190亿元左右,剔除征地拆迁、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等投入90多亿元,城市建设投入未来可获纯收入90多亿元。同时,通过清理、整合、盘活国有资产,适时进行贷款融资抵押,用资产生钱。全县范围内的国有资产,统一由县城投公司经营管理。2012年以来,武宁县通过拍卖、拍租开展公建房商铺、空间广告资源等,实现资产经营收入近1.13亿元。

三、特别注重城市经济与城市产业相融合

城市要有生命力,要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产业作支撑。武宁县依托山水生态优势,把城区的楼宇与园区的工业与湖区的旅游结合起来,相互配套,相互融合,在城市产业发展上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道路,把城市产业与“新型工业强县、生态旅游大县、最佳人居环境”建设目标结合起来,坚决不建空城,不建鬼城,致力把武宁县建成中国生态之城、旅游之城、养生之城、灯饰之城。

一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按照建设生态大景区的要求,确立了“一年起好步,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变化”的发展步骤,着力挖掘山水资源,做活山水文章,推进旅游产业大规划、大建设、大宣传、大发展。2013年,先后签约了泰国风情度假村、庐山西海国际养生度假区、华夏国际旅游度假区等13个旅游项目。目前,投资50亿的泰国风情度假村、投资90亿的庐山西海国际养生中心、投资50亿元的华夏国际旅游度假区等一批重大项目皆已开工建设,2—3个项目一期有望建成开放。在新城区开发建设中,注重景区的规划建设,注重把路、桥、房屋、河道都作为景点来设计打造。

二是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只有做强工业,才能实现产业富民,才能快速做旺城市人气。武宁县注重园区和城区的互动发展,把工业园区纳入城市规划区范围,作为城市发展的坚强后盾和重要增长极。作为生态旅游城市,武宁县坚持做到有污染项目坚决不上,大力发展绿色光电、生物医药等无污染的产业。尤其是绿色光电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呈现出了集群发展的良好势头,目前园区光电企业已达142家,成功申报为“江西省节能灯产业基地”。为抓住光电灯饰产品交易分区布局的历史机遇,发挥武宁县中部区位优势,武宁县以产销联动为抓手,以市场带动为先导,利用五年的时间建设占地3000亩、建筑面积300万平方米的“山水武宁”灯饰城,并配套生产基地1.5万亩,引进3000家以上灯饰企业入驻,带动园区产业升级,做旺园区人气。灯饰城一期30万平方米、营业10万平方米的项目已经开工建设。

三是大力发展城市服务业。按照旅游的“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武宁县积极做好城市服务业配套这篇大文章,从服务功能的布局、行业的规模、固定场所的建设、从业人员的素质、文化产业的融入、行业经营的规范、行业之间的统筹和协调等方面逐步推进。对相关服务业的规划布局进行适当集中,打造特色区域或特色街,在新城区一律不允许沿街设置门面,商业只能集中在一个区域内。正快速推进星艺、美吉特、迎宾馆3个五星级酒店建设,力求建出特色,建成精品,建出文化内涵。组建了一批文化产业团队,为发展大旅游准备了文化人才。制订行业规范,精心打造武宁服务业品牌。

四、特别注重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相衔接

把重点项目的实施作为推进城镇化建设的主战场。2009年以来,武宁县共实施重大城市建设项目200多个,完成政府投资50多亿元,项目建设数量和投资规模都创历史新高。武宁县的城市建设连续三年在全市县域经济考评中位居前三名。在舍得花钱建设的同时,武宁县在城市管理上也是大手笔,确保实现建与管无缝衔接。

一是从规划上做好建管衔接。按照建设全国最美县城的目标和全国县级一流标准,对城市高起点规划,不断加大规划投入。2009年以来,共投入3000多万元,聘请上海、香港等知名规划设计单位,编制了县城总体规划、城市远景发展规划、城市设计、各个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各专项规划及城市重点项目规划设计。通过新一轮规划,城市建设控规范围达124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38平方公里,城市水域面积54平方公里,生态景观及保护山体32平方公里,这样的生态在全国少有。同时为了加强规划管理和规划执行, 出台和完善了市政、园林、供水、供电、公交、环卫等方面的管理办法,加强公众对规划的参与深度和力度。不断强化规划行政效能监察,加强建设项目批后管理,对规划区内的所有开发建设项目实行全程跟踪监督,对突破规划、乱占滥建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二是从创建上做好建管衔接。以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试点县、全国文明卫生县城、省级森林城市、全省水生态文明城市、全省生态宜居城市、山水武宁西海湾等4A级旅游景区”为载体,开展全县“六城同创”活动。在硬件建设上严格标准,不打折扣,全面实施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在软件建设上着重立制度、建规范,维护城市的良好秩序,展示城市的精神风貌。

三是从机制上做好建管衔接。将行政处罚权有效集中到县城管局,从源头上解决了多头执法、执法扰民问题。同时,进一步强化了街道、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职能作用,形成了县、街道、社区三级管理网络,有效提升了城市管理的整体合力。按照“干管分离”的原则,推行街道卫生保洁和公共场所管护体制改革,城区主要街道清扫保洁和主要公共场所管护成功实现向社会招标。

猜你喜欢

城镇规划旅游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十四五”时期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研究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文化边城镇远
规划·样本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旅游
简述我国城镇老年群体轻体育运动的常态化开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