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没开玩笑

2014-05-10石屹

汽车之友 2014年9期
关键词:四驱车驱车预判

石屹

别太高看自己,驾驶技术需要慢慢磨练,我没开玩笑。这个话题源于一次试车的间歇,当天的对比车型是玛莎拉蒂Ghibli、Quattroporte,一款大排量后驱、一款大排量四驱车。话题的起因是很丰富的,比如说早晨出发到拍摄地点时高速上那起惨痛的事故,比如说我一直以来与大排量后驱车之间的嫌隙。

这两个起因也是我没开玩笑的两个方面,一个指得是在日常行驶中的驾驶技术,另一个说的是玩车的时候。先说一下早晨的事儿,我们一行4人、3车从不同方向赶往十三陵,京藏高速是必经之路。在十三陵出口前大约200米的位置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路已经被堵死了。事故现场非常惨烈,一共3辆车被卷了进去,一辆CR-V,一辆奇骏还有一辆巨大的拖挂车。CR-V中等程度受伤,停在最前方,拖挂车则几乎横在公路上,奇骏则已经面目全非。想说点儿好消息,这起车祸没有人有生命危险,但是这撞击的惨烈程度让人不愿想起。

事后,我们对现场进行了“还原”,CR-V险些错过出口,强行并线,外侧道的拖挂车躲避不及与之相撞,又侧面撞击了正常行驶的奇骏……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我们有许多朋友都曾遇见过类似的情况,有可能是CR-V的角色,也有可能是那拖挂车的角色。并线驶离主路,这不过是日常驾驶中简单不过的一个动作,可是我们回想自己初作驾驶员时,并不具备并线的能力,这必备的技巧在驾校中并未涉及。还有那么一个笑谈,很多驾驶员并线的时候,并不是靠眼睛寻找合适的时机,而是采用“蒙”的方式,“蒙”对了,就平安通过,“蒙”错了要么被后面嘀嘀,造成急刹,要么就是“嘭”的一声,来一次亲密接触。在我们的理解中,将驾驶员分为3个等级,一等驾驶员不撞树,二等驾驶员不撞车,三等驾驶员不被撞。前两个好理解,也好做到,那个CR-V的驾驶员显然只做到了第一等,他的驾驶水平确实还需加强。第三等级就不那么好理解了,如何才能让自己不被撞呢?这显然是比“开车”本身难得多,时刻关注周围各车的行为,预判每辆可能影响自己的车的运动趋势。这绝对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的事儿,应对那些突发情况着实有些困难,所以,一定要给自己留出反应时间,比如说增加与前车的距离,不与其他车并排,或是在匝道、出口这种高危地点提高警惕等。

另一个话题是源于我个人的,我一直对大排量的后驱车有些忌惮,那积极好动的尾部在极限情况下需要极为细心的关注,在关掉稳定系统后,我能比较随心控制的后驱车排量一降再降,最终152马力的2.0L发动机成为最大排量。而面前这两位,一个530马力,一个409马力,都是不折不扣的强者,所以也让我不敢太过狂野的驾驶。在聊到这个话题的时候,徐老板按照难易程度为玩车排了个顺序:小马力前驱车、大马力四驱车、大马力前驱车,当前面这几种车型都可以随心驾驭后,再进行小马力后驱车和大马力后驱车的练习,它们在极限状态下给你造成的麻烦绝非想象中那么简单。

这两件事儿看起来并不太相干,但却又有着关系。在我国汽车进入家庭比较晚,大部分人接触汽车、学习驾驶汽车时间都并不太久。半路出家地开始驾驶大排量的豪车,虽然经济水平跟上了,但是相关的技术和知识并没有完善,从而出现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故。

我没开玩笑,驾驶技术时需要时间进行积累和完善的,无论是路上的预判能力,还是对大排量车型的掌控,一切皆需要循序渐进。相比父辈,我们生活的环境相当幸福,年轻时便有了接触汽车的条件,相信在汽车文化不断完善的未来,那些令人心痛的交通事故和玩车惨剧能够消失。而汽车文化的完善也正是我们正在努力做的,这点我更没开玩笑。endprint

猜你喜欢

四驱车驱车预判
色与光
好的预判是羽毛球技术的成熟表现
镜子里的白胡须
过武陵山区
慈悲
微博负面热点新闻预判研究
四驱车比赛
闲话酒吧惮——英国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