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的点滴思考

2014-05-10陈展

新课程·中旬 2014年2期
关键词:话语权以人为本语文教学

陈展

摘 要:新时代需要新型教育,才能培养出新型人才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社会不断发展变化,这就需要语文教学作相应的变革。面对传统语文教学中的这些问题,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要从自身做起,踏踏实实地实践“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思想。

关键词:话语权;以人为本;语文教学

教语文这么多年,始终感觉自己还没真正进入语文生活中去。一个语文老师要教好语文,首先自己应走进语文生活,多读书,多感受语文给予的乐趣,这样才能把这一份乐趣传递给学生。我的指导老师也曾多次建议我多读读,多思考,多写写。但人性的懒惰总是致使我“待到用时才翻那么一翻”,甚至不肯多看一会儿。

我没有进入语文生活中去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我还没有树立真正的语文教学观。新形势下的新人才不只是知识的载体,还应是拥有改变世界,改变未来的能力的创新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形成新的教学观念,老师教给学生的不只是知识,不只是做人的道理,还应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与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这一些以前我就懂得了,但是似乎没有真正地运用到课堂中去。同时我们常常犯一个错误:把教学混同于单纯的讲课。

上课时,老师拼命地讲,唯恐学生听不懂。有时甚至把知识嚼碎了,直接灌输给学生结果,这样就造成了学生根本不需要细嚼慢咽,囫囵吞枣地下去了以至于消化不良。这样的教学,老师讲得很辛苦,学生学得也很辛苦,最终导致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积重难返,问题成山。

面对传统语文教学中的这些问题;面对这种落后的理念、落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界提出了“以人为本”“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口号,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要从自身做起,踏踏实实地实践“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思想,那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把话语权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走,放开让学生去说,你会发现学生的发言很精彩。同时也会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倾听的能力,在展示时,他会想我得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把自己要说的内容分出层次,弄清条理,这实际上是一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一种写作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把话语权还给学生,是教师思想的一大解放。学习归根到底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语文学习尤其要有浓厚的兴趣,要有自主体验、自主探究、自主实践。教师也不能对学生放任自流,采取了“放羊”式的教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备课要备学生,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由学生的同时,教师也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反复诵读,情感引导,以情换情

语文课的最大特点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作品的深刻内涵、人文精神都体现在字里行间、言语形式中,如果不去反复诵读,要想真正与文本对话,与作者聊天,真正读懂文本,那是空话。优美活泼的语句,生动贴切的修辞,都可以用对话来生发出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学生用抑扬顿挫的语气语调来用心诵读,对激起学生内心情感共鸣,对领悟作品情感是大有裨益的。上课过程中教师不要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个性的体验与理解,也不要以自己的阅读代替学生的阅读,因为只有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学生有情有意地阅读,才是把语文教学引入心灵深处的最好方法。

二、重视引导学生思维的创新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则须疑”这都说明生疑发问的重要性。由疑生问,由问生思,由思生创新,最后解决问题。新课程改革提倡让学生“探究性学习”,换句话说,就是激发学生的思考创新的内能,学会生疑质疑,对课文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作为老师应该非常清楚地明白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生成的问题比知识传授的本身更重要,因为抓住问题不失时机地启发、引导、思考、讨论,是着意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绝佳时刻。

三、走进文本,走出社会,联系自我,回归生活

语文,一般来说它属于社会科学。作品中的人和事,无非都是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见闻感受和评价,语文跟生活贴得最近。语文老师要好好地引导学生去读、去欣赏文本中的美文佳作,更要启发学生去思索、去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很好地解读课文,以受到心灵的教育,直至一生受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我会不断思考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完善自己的语文教学,与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一起致力于语文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严小玲.语文教学应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11).

[2]郭春燕.浅谈以人为本的初中作文教学.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4(4).

[3]杨邦俊.语文教学的人本探索.语文学习,2001.

(作者单位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潘桥中学)

编辑 谢尾合endprint

猜你喜欢

话语权以人为本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高职应有自身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