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源与河南的不解之缘

2014-05-10马青云

时代报告 2014年5期
关键词:刘源施工队郑州市

马青云

刘源将军还有一个备受关注的身份——原国家主席刘少奇之子。刘源走过了10多年的艰难困苦的坎坷之路,就在他有了更好的发展前景之际,他却义无反顾地选择到农村去,便在河南这片土地上建功立业……

心系农民,扎根农村广阔天地

1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下乡知青皆尽回城的年代,刚刚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的刘源却主动提出下乡。

当刘源捧着那红色缎子封面、印着烫金字的北京师范学院毕业证书时,他激动得热泪盈眶,感慨万千。一时间,许多往事浮现在脑海中……他想到了六年前离开山西省山阴县的白坊村时那催人泪下的场面;他清楚地记得自己向乡亲们许下的誓言;他深深感到农村建设太需要知识、需要人才了!他决心要到农村去!

1982年1月,刘源来到了河南省新乡县七里营公社(乡)刘庄大队。

刘源为什么选择河南呢?有几个原因:一是河南地处中原腹地,是中国文明的发祥地,农民的艰苦生活在中国具有一定代表性;二是河南较稳定,农业承包制搞得早、搞得好;三是抗日战争时期父亲在河南竹沟工作过,与河南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而后来在“文革”中,父亲长眠于河南。

初到刘庄,他三十来岁,一米八的大高个,身材魁梧,满面红光,高挺的鼻梁和颧骨,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闪着智慧的光芒。刘源受到了党总支书记史来贺和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

刘源看见农村的缕缕炊烟,闻着浓郁的泥土芳香,躺在热乎乎的炕席上,感觉像是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中。面对朴实而热情的老乡,面对苍老而肥沃的土地,他在心里高喊:“人民群众待我恩重如山,我终于来了,我是来报恩的!”

2

刘源很快就成为刘庄广大农民群众中的普通一员。这时农村实行了新的经济责任制,搞承包、定指标,大家全靠自觉劳动,勤劳致富。令许多人都没想到的是,刘源干起活来竟是那样熟练,简直可以称得上行家。早些年,他在山西省雁北地区整整干了七年,庄稼活哪个不会?不久之后,农民对他由生疏、好奇变为钦佩、尊敬。大家推选他担任了公社管委会的副主任,由他主抓农村的社队企业,也就是后来的乡镇企业。

在刘庄,刘源筹办起了三个公司、七个工厂。在工厂里,他和大家干在一起,乐在一起。他会开车床,也会修机器,在工业生产上,也完全是个行家。经他牵线搭桥,在北京起重机厂的支持下,采取联营的形式,刘庄很快办起了大型的起重机分厂,年总产值上千万,产品畅销省内外。这一下,刘庄人民都说刘源了不起,为新乡县的乡镇企业发展做出了大贡献。

因为工作能力突出,当刘源办乡镇企业正起劲时,上级决定调他去担任新乡县的副县长。他真是恋恋不舍呀,他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但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农民,他服从了调动。1983年初,他当了副县长,分管工业、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他本着“要为人民多办事、办实事、办好事”的宗旨去干。照他的话说,以后工作上他要“以权谋公”。

刘源当副县长还不到一年,新乡县的经济发展就有了显著的变化:工业计划月月超产,乡镇企业利润翻番,经济联合体达到478个。就在这时,县长因年龄关系退居二线,刘源便被推选为了县长。刘源当上县长,深感责任重大,全县的许多大事都等他拍板、决策,经常是忙得他晚上睡不着觉,半夜起来看报告、查资料,考虑如何开拓出一个新局面。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新乡县在刘源的带领下各方面都取得显著的成绩。人们交口称赞:都是刘县长带领我们走上了更加富裕的道路!

又是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上级来了通知,要调他到郑州市任职。他请求上级说:“还是让我在县里再干一段时间吧!这里还有好多工作要做,不能给全县人民留下遗憾啊!”省委领导解释说:“省会郑州市刚成立一个新的领导班子,急需有学历的年轻人,特别是像你这样努力工作、勇于开拓的人!”就这样,他又一次挥泪告别乡亲,离开了他耕耘三年的农村。

立功郑州,市民用上了天然气

1

1985年,刘源调到郑州市担任副市长,分管城建、计划、工业、人事等方面的工作。

他上任不久就遇到了省会郑州兴建天然气工程的难题。市委书记曹磊和市长胡树俭商量后对刘源说:“根据在济南召开的全国天然气利用座谈会精神,省会郑州决定兴建天然气工程,通过省政府写信到北京要指标,派人跑了好几趟,有关部门都没给批。这事您给跑跑吧。”

“可以,试试看,尽力办!”刘源这样答复,心里却没多大把握。他躺在床上一夜没合眼,想了许多办法。春节将至,他利用回北京探亲的机会开始为郑州的天然气工程奔忙起来。

适逢新春佳节,首都北京之夜红灯高挂,流光溢彩,人群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刘源对眼前的热闹提不起兴趣,心里只装着郑州市兴建天然气工程的大事。他当晚就找到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鹏。

那是趁首长们正在看电影的机会,刘源溜了进去。瞅准李鹏副总理的座位,他就轻手轻脚地走过去。他先打了招呼,接着就汇报起郑州市兴建天然气工程要气源的事。李副总理笑笑说:“你这个刘源,真会瞅机会。回头我让有关部门给你们办。”停了一下,他又指示道:“不过你们要尽快写个报告,不久还要召开全国天然气会议,到时候讨论时列入计划。”“好好!”刘源一听领导已口头上答应了,高兴得想跳起来……他连夜给郑州打电话,向胡市长汇报,并说明要抓紧撰写报告的事。第二天早晨醒来,他又觉得不放心,怕误事,便又乘火车往郑州赶。

刘源进京时带了一个秘书。他住在家里,秘书住在宾馆。他临时决定回郑,买了车票就走,忘记告诉秘书。秘书打电话到家里找刘副市长,家里人告知回郑州了。秘书一听愣住了,心想:刘副市长走了怎么没给我讲呢?难道出了什么事?于是他给郑州挂了加急电话。市政府办公室值班的同志说:“刘副市长没有回郑。”秘书更急了,过几个小时又挂电话,那边还是说没有回去。

领导找不着了,作为秘书能不心急?秘书急忙买了车票也往郑州赶……郑州市领导听说刘源不知去向,也都着急起来,派人分头到他常去的地方寻找。整整找了三天都没有结果。第四天晚上,刘源突然出现在办公室里。endprint

原来,那天刘源由京返郑买了张坐票,但是由于拥挤,他也睡不好觉。随着行车中有节奏的声响,他想了许多问题:报告、设计、气源……他想来想去,决定半道下车——直奔中原油田指挥部,去洽谈气源供应问题。

他先找油田指挥长,谈供气问题。人家答复得很干脆:“供气可以,全河南指标是8亿立方,郑州供多少,需国家正式批准,要批件。”

刘源把他去北京找领导,领导已口头答复解决的情况说了。指挥长笑笑:“领导已答复可以算数。但具体地说,还得分管这项工作的国务委员康世恩签字……”刘源一听这事还麻烦哩,扭头就走。

他再一次赶回北京,打听准了线索,在当天晚上就找到了康世恩。他汇报了情况,拿出一张省政府的介绍信,谈了详细的要求。康世恩听后当场签字批准了。

就因为这往返耽误了两天时间,刘源又两次到中原油田去商议供气问题,一切安排妥当后,他才返回郑州,却没想到这边为了寻找他而闹了一场大风波。同志们开玩笑说:“我们闹了几天虚惊不要紧,刘源副市长可是为郑州立了大功!”

2

郑州市兴建天然气工程的计划被批准了,可又有三大问题摆在面前:资金、材料、施工队。大家商量还是让刘源出马。刘源就有这股干劲儿,他坦诚接受:“大家信任我,我就尽力去办,只希望大家帮助我把工作干好!”

他找市长谈资金问题,建议市里拿一部分钱,本着改革精神,坚持“谁投资谁用气”的原则,搞大型厂矿企业自愿集资。这个办法还真有效哩,像铁路局、黄委会、二砂、电缆厂等一些大单位,一报就是几百万元。1985年到1986年上半年,在刘源的主持下,先后筹集资金2700万元,解决了资金不足问题。

而材料问题更大,从开封到郑州75公里长的输管线,需钢材5000吨。刘源又到北京去找国家物资总局、石油部等,他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人脉关系把问题解决了。

资金、材料问题解决了,剩下的就是施工队。搞天然气管道施工技术性很强,必须由专业管道施工队来干。省里、市里都没有这种施工队,还得找石油部。刘源又上路了!他说:“为了郑州市的天然气工程,也不知往北京跑了多少趟。简直就像是‘上访,三天一趟,五天一回,鞋底磨透了,嘴皮也磨破了。”

的确不夸张,就说为施工队的事吧,他跑到北京找石油部,好说歹说领导才答应下来。他又跑到天津去找管道局落实任务。局里把任务下达给第三工程公司,公司又研究调出下属9个施工队中最好的施工一队来施工。施工队提出:如果设计、材料、管道、施工占地都不耽误,保证提前完成任务。刘源一听,找来人分兵几路去落实和解决上述问题。

很快,有人汇报说设计上有问题,开封市不让接管道。刘源带领技术人员前往调查。原来,开封已经通气,不能因郑州接管道而停气。刘源和大家商量,采取不停气接管施工的新措施,不仅解决了实际问题,还为管道施工进度创造了新记录。

1986年春天,开封到郑州的天然气管道铺设工程正在紧张施工,我跟着刘源副市长到现场查看。我们驱车来到了中牟地段。中午,县领导邀请刘副市长到宾馆进餐,刘源婉拒了,他说:“工人吃啥咱吃啥,不必客气。”

我在采访中,听工人和群众反映刘源多次到工地和大家同吃同干,没有一点架子,很高兴地跟群众合影留念。因为刘源,大家很受鼓舞,一年的工程量用7个月就全部完成,达到了一次置换、一次试压成功的优质标准,创全国新纪录。

3

1986年9月26日凌晨一点,对郑州市来说是个十分难忘的时刻。

此时夜幕笼罩下的中原古城,伸手不见五指,但在城市东郊十里铺村的一片原野上,早已热闹非凡了。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上千名群众激动地议论着、等待着。闪烁的灯光、欢快的喇叭声,车辆、人流都迅速往这里聚拢。各单位代表来了,工程师技术人员来了,省、市有关领导人也来了……终于,一声“打开阀门送气”的命令下达了,3颗信号弹像流星划破长空。蓦地,一条高达十几米的火龙腾空而起,像初升的太阳映红了大地。

人群沸腾了!

天然气送到了!

年仅35岁的郑州市副市长刘源一下被大家围住了。

“刘副市长,您为郑州人民立大功啦!”

“不不,这是中央和省里领导的支持!”他谦虚地解释说,“我干的一点事也是市里领导的带领下干的。”

“感谢中央和省市领导的关怀!”大伙又欢呼起来,而且一声比一声高……

刘源担任郑州市副市长有三年时间,在这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刘源和大家一起改造了二七广场和火车站广场,建成了绿城广场、振兴商场、中州商场,兴建了建筑面积达50000平方米的黄和平大厦;打通了人民路,修整了市内8条主干道;在他的领导下,建成了年产3万吨的郑州啤酒厂,建成了郑州市西服总厂,筹建了郑州市蛋鸡场和肉鸡场等。这三年,是郑州市建设速度最快、取得成绩最大的三年。

1988年1月29日上午,在河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上,37岁的刘源当选为河南省副省长。他又开始了新的征程……endprint

猜你喜欢

刘源施工队郑州市
打造强市建设优质“施工队”
过关
锻造新时代管党治党的专业“施工队”
贠红松作品选
生命摆渡人
马路游击队
拆错房子
请移开那些小树
郑州市发展战略创新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