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中学物理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

2014-05-10向欣

新课程·中旬 2014年2期
关键词:物理教学整合信息技术

向欣

摘 要:新课程改革以及教育信息化的深入,信息技术与中学物理学科教学的整合,是物理教学信息化的必由之路,只有把握好二者整合的有效策略,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物理教学;整合

“整合”是当前新课程改革中广泛应用的一个术语,即是将本属于不同范畴又有关联的事物,通过多向互动的方式有机融为一个整体的思想和方法。随着新课程改革以及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有力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而中学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只有把握好信息技术与其有效整合的策略,才能真正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水平。

一、利用网络开放环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拓展学生视野

充分利用开放的互联网,为学生提供大量可供选择的资源,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学习内容,通过网络获取丰富、多样化、有时代气息、甚至是科学前沿的大量信息资源,自主进行观察、实验、阅读、思考及在线测试,通过互动交流平台,完成学习任务,感受成功体验,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

如学习“光现象”后,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上网搜索、查阅报纸杂志等手段搜集信息,整理出自己对光学应用的认识,然后在课堂上交流。有些同学对光污染有了一定认识,写出了自己的调查报告,并提出减少污染的合理化建议,深受大家好评。学生在学习内容开放的环境下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独立自主地探索研究,不仅信息收集、分析、处理的能力得到培养,而且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也会得以长足的发展。

二、利用信息技术功能,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

1.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帮助学生对知识的重组和改造、同化和顺应。如在“光的传播”中,先让学生看一些“珠江夜景”、“雨后彩虹”、“黄昏夕阳”、“舞台灯光”等等,让学生处于色彩斑斓的光现象环境中,对光的神秘产生一种求知欲。

2.逼真地设计物理模拟实验。把抽象的物理现象,利用计算机模拟,把原本无法看到或难以理解的物理现象呈现在学生面前。如“电流”知识,可以用课件模拟水流的情景,演示电流的流向,使电流可视化、形象化,学生理解就容易得多。又如低温超导、固体扩散、高压触电等实验,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超越时空界限,突破思维障碍。

3.利用计算机技术把微观的放大、宏观的缩小。如“分子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关于分子的运动和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利用计算机形象描述出来。如“日食”和“月食”等宏观方面的,同样可以展示在学生眼前,并且可以把一个自然界中无法变动的过程随意地加快或减慢,帮助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的理解,更好地形成感性认识,有效解决用语言文字等无法加以描述且看不见的微观世界,说不清的庞然大物,复杂情景图文并茂,更有利于学生理解。

4.利用信息技术把物理实验效果理想化,准确地提取和处理物理实验数据,得出精确的物理规律,帮助学生建立和理解物理概念,获取抽象的物理知识,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如光滑(无摩擦)、空气阻力不计、匀速直线运动等物理术语,现实中无法找到完全相符的实例,物理研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法便是近似,比如,为了减小摩擦力而采用的气垫、磁悬浮、真空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许多物理现象可以通过计算机巧妙地设计达到近乎完美的近似,于是便有了许多理想化的模型,可以让学生观察到真正理想化的物理现象。如“牛顿第一定律”,利用计算机,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形象、直观。又如平抛运动实验,可播放空中飞机投弹、机枪打靶等多媒体视频,并等效放慢其速度,使学生看清运动的过程,还可设定光标,使学生能看清竖直和水平方向的分运动,将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知识在学生大脑中强化,并用Flash制作平抛物体运动过程课件,记下轨迹,建立直角坐标系,利用多媒体的强大数据处理能力,快速地分析出坐标系x方向、y方向的位移及速度的定量关系,从而得出平抛运动的规律,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平抛运动的特点,弥补了物理实验的不足,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

三、利用计算机仿真实验功能,化抽象为直观,使学生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几乎贯穿了物理学习的整个过程。仿真物理实验在创设情境、引发动机、揭示事实、显示过程、示范演示、验证原理、建立模型、提供练习、训练技能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超媒体电脑技术,可以方便地把物理仿真实验运用于课堂,化抽象为直观,冲破时空限制,激发学生探索兴趣,触发学生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认知能力,使学生获得最佳学习效果。目前开发使用的仿真物理实验软件大致有教学辅助型、自学辅导型、模拟探索型三大类。

如《原子的核式结构》教学中,模拟α粒子散射实验。传统的实验仪器无法演示这个实验现象,教师在黑板上做简单的讲解,对α粒子的运动情况,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情况只能用几条曲线表示,学生容易产生误解,我们可以在计算机上用动画制作系统进行绘制,来模拟这个实验。又如研究平抛物体运动时,在演示了物体的平抛运动实验之后,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但学生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还缺乏理性认识,此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演示,就可以将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分解运动展示得清清楚楚,淋漓尽致,让学生对两个分运动的合成形成正确的认识。再如《波的干涉》教学演示实验,按照常规采用“发波水槽”做演示实验,由于太快,学生观察不到各点振动加强、减弱的变化情况,利用计算机模拟,可以把干涉过程放慢,并且对几个状态进行恰当讲解,大大加快了学生的感知过程。

四、利用计算机的交互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例如,用多媒体计算机和中学仿真物理实验软件显示振动图象、横波和纵波图象以及波的干涉、衍射现象时,质点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通过人机交互功能,指导学生调控物理变量(如:振幅、波长、振动周期、传播速度、障碍大小等),按给定条件随时显示相关变量数值的大小,利用暂停功能对任意时刻的物理现象进行仔细观察和分析,学生便可清楚看到各个质点在不同时刻的运动速度、加速度和回复力的大小、方向。又如,在电学实验中,电池短路,电流表的接线柱接错、电压表超过量程等很多实验是无法允许学生随意操作的,这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然而,这些“破坏性”的实验,我们要指导学生在仿真实验环境下,让其自主探讨实验,既保护了仪器,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探索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有效的整合,对于学生信息素质以及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以物理课程为出发点,把握好二者整合策略,才能对构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师生互动的物理课程学习新模式起到真正的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 四川省广元外国语学校)

编辑 乔建梅endprint

猜你喜欢

物理教学整合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