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无班级模式”叫声好

2014-05-10王军荣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2014年2期
关键词:功课难题因材施教

王军荣

上课没有固定教室;“同桌的你”也不再朝夕相处;学习、沟通都由导师负责。这些似乎都是要到了大学才会启动的模式,杭州市绿城育华高中的同学们却提前感受了这样的氛围。

学生和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可却要被禁锢在同一个班级听同一个教师的课,有时候,一个知识点,一部分同学懂了,而另外一部分同学却没有听懂,教师该怎么教?该按哪个层次教?这是教师经常遇到的难题,但“无班级管理模式”却不会遇到这种难题。这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有利的,这也是真正的因材施教。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以选老师还可以选难度,可以找最适合自己的老师和班级,这样不仅学起来有兴趣,而且还能够增强学习信心,成绩的提高也是相当明显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许多学生因为“无班级管理模式”而得到了改变。

其实,我们不必担心“无班级管理模式”会给学生带来什么弊病。毕竟高中生已经是成人了,有自己的主见,也清楚自己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得到更好地发展,个性化会强化。至于担心没有“同桌的你”更是多余。打破班级界限,反而同学会更多,认识的朋友也更多,人际交往的空间也变大了,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因材施教的道理谁都懂,而“无班级管理模式”,则是与以前的“快慢班”有着本质的区别。“快慢班”是以催残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充满了教育歧视,特别是让分到慢班的学生抬不起头来,而“无班级管理模式”,是以让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为落脚点,因为学生的某门功课会选择学习程度慢些的班级,另外的功课,因为学得好,会选择学习程度快些的班级,这样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教师也能够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大有裨益的,值得尝试。

猜你喜欢

功课难题因材施教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难题大作战
画“树”解难题
巧解难题
梦想家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
纸蜻蜓
放学了等
因材施教并非只是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