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篇连贯的翻译教学模式研究

2014-05-10闫如武

宜春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连贯语篇译文

闫如武

(安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 安庆 246011)

一、引言

2013年8月17日,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对四、六级考试的试卷结构和测试题型进行局部调整。其中,翻译题由单句翻译变成整段翻译,分值提升至15分。翻译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四级长度为140-160个汉字;六级长度为180-200个汉字。目前,高校非英语专业没有单独开设大学英语翻译课,语篇翻译题的出现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翻译是一门杂学,具有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特点。“翻译的直接对象是原文语篇,翻译的最终产品是译文语篇,”[1]传统的英语专业翻译课一般是以翻译训练和翻译理论讲解为主,课上的翻译练习基本上是一篇四百字左右的语篇 (英汉翻译或汉英翻译)。这种教学法往往把语句改错作为教学手段,只译出了语篇中个别的词、个别的句子的涵义,而没有把原作的整个思想,全部意图移注于译文中去。语篇翻译所要翻译的不仅是语篇的表层结构 (即语法结构、词汇结构、语音结构),也就是语言的表达形式,还有语篇的深层结构 (即语义结构),也就是整体意义。学生翻译能力较低,可能因为英语基本功不扎实,但是更多的是因为对语篇内部和外部因素关注的缺失或不够;翻译中的误译与翻译腔现象,其根源正是由于过于拘泥于表层结构形式,生搬硬套,直译、硬译甚至死译。因此,语篇及其内在机制应该成为翻译教学关注的中心和焦点。据此,本文把语篇连贯引入翻译教学,根据语篇及其连贯特点,尝试探讨构建基于语篇连贯的翻译教学模式,以解决目前翻译教学中存在的语篇翻译方面的问题。

二、连贯与翻译

在认识连贯概念之前,首先对国内外有关语篇的概念做个简要回顾。语言学界,随着20世纪60年代篇章语言学的兴起,人们已逐渐摆脱了传统语言学的束缚,将语言研究的重心由句子转为语篇,因为“语篇是有效交际的最终单位”。[2](P12)黄国文认为:“语篇通常指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语篇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都必须合乎语法,并且语义连贯,包括与外界在语义上和语用上 (semantically and pragmatically)的连贯,也包括语篇内部在语言上的连贯。”[3](P7-8)胡壮麟指出,“语篇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达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4](P1)语篇连贯作为语篇的一个基本的概念,语言学界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连贯与衔接的关系上。Halliday&Hasan认为,语篇是在两个方面都连贯的语段:在情景语境方面是连贯的,因而在语域上是一致的;其语篇本体是连贯的,由此是衔接的。[5](P23)Widdowson认为衔接是句子与句子部分之间的命题发展,而连贯是这些命题的言外功能的表现。[6](P52)Beaugrande和 Dressler(1981)、Brown和 Yule(1983)、Stubbs(1983)、Tannen(1984)、Richards et al.(1985)、Crystal(1985,1992)等都把衔接看作是语篇的表层结构关系,而连贯则是语篇深层的语义或功能关系。[7]综合起来看,连贯的语篇应包括三个方面:语言形式的连接性,文化语境的一致性和语用功能的指向性。前者是语篇的内部条件,后两者是语篇的外部条件,而语篇连贯就是这三者的统一,连贯是语篇的基本特征。根据语篇连贯理论,翻译中译者必须保证原文语篇的连贯性和完整性,才能使译文语篇忠实、通顺。为此译者首先要充分理解源语语篇,对原文的连贯作静态和动态的分析,不仅要注意原文语篇形式上的连贯,更要找出其文化语境、语用功能等方面的深层连贯,然后选择相应的语篇形式,重构译文语篇。基于语篇连贯的翻译教学模式如下所示:

三、翻译教学实践中的语篇连贯

翻译教学实践中,语篇连贯的翻译观要求译者在从原文语篇解读到译文语篇重构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连贯意识。与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相比,语篇连贯的翻译教学模式不仅注重语言结构形式上的语篇对应,而且还把语篇对应的概念延伸至语篇外的文化语境、语用功能等因素。因此,它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文化交流意识,能够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语篇翻译的本质特征。具体过程是,从原文语篇着手,按照连贯的内在机制,从语言形式、文化语境和语用功能上对语篇进行分析,最后生产出高质量的译文语篇。

(一)语言形式的连贯重构

这里的形式是指语篇的组成方式,是作者对语言材料的加工方式,即语篇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结构)是如何组织和安排的。所谓语言符号的能指 (signifier)是形式,所指 (signified)是内容并不符合语篇语言事实。语篇语言本身只是起到质和材料的作用,就像建大楼所用的砖石、钢筋、水泥,动听的旋律所用的音符等,它们都是质料,只有当这些材料如何被运用,才涉及到形式的问题,如工程设计图纸处理,音符的乐曲篇章构成等。而语篇主位推进程序、语态时态的变化、语词的重复替代等,才是形式的问题。语言形式的连贯是语篇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实现的关系和语义网,主要由语篇语言结构实现的衔接关系。英汉互译时,英汉语言形式虽然不同,但语言形式所实现的衔接关系是一致的,语篇连贯的翻译教学模式就是要实现语篇在语言形式上的连贯重构。请看以下例子:

(1)John is a good manager,but he is a bad husband.

约翰是一个很好的经理,但他不是一个好丈夫。

在例句中,语篇语言形式之间的衔接关系是通过对照关系(good/bad)表现的,译文语篇相应使用了一组对照关系(是/不是),语言形式之间的衔接关系实现了复现,语言形式的连贯得到重构。

(2)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als on a wet,black bough.

(Ezra Pound: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人群中这些脸庞的隐现;

湿漉漉、黑黝黝的树枝上的花瓣。 (裘小龙译)

《在地铁站内》仅两行、14个字,是一首单一意象诗 (one-image poem)。它是庞德根据在巴黎协和广场地铁站的印象写成的。译者主要采取形式对等的方法,以原诗的词汇和语法结构为中心,使译文尽可能贴近原文,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日本俳句的结构形式,反映出诗人“意象本身即是语言”的诗学特点,并且因意象叠加获得凝重而又空灵的效果。

(二)文化语境的连贯重构

语言形式上的连贯属于语篇内部连贯,语篇还需要与语篇之外的隐含 (预设)因素相一致,即文化语境。“文化语境是社会结构的产物,是整个语言系统的环境。”[8](P172)翻译就像窗户,不仅要把新鲜空气放进来,还要可以让读者向窗外看。在翻译实践中,语篇中语境意义常常含而不露,原文语篇与译文语篇能否被读者理解,依赖于对语篇与其外部的文化语境之间的连贯解读。为此,译者要根据译文文化背景知识,进行文化语境的连贯重构。具体来说,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翻译必须考虑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在译文中体现文化因素的方式方法。其关键是,译文是否能在译入语的文化背景中产生原文在源语文化背景中的相应的效果。也就是使目的语读者在理解和欣赏译文时所作出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和欣赏时所作出的反应基本上一致。请看以下例子:

(1)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红楼梦》第六回)

Man proposes,heaven disposes.(杨宪益、戴乃迭译)

“天”是中华文化信仰体系的一个核心,狭义仅指与地相对的天;广泛意义上的天,即道、天然宇宙,以及神格化、人格化的概念,即最高之神,称为皇天、天皇大帝等。英国人信奉基督教,“上帝主宰一切”,习语有Man proposes,God disposes.译文在借用英语习语的同时稍作改动,既保留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底蕴,也便于西方读者理解和接受,实现了文化语境上的连贯重构。

(2)Bright red costumes,with hats,shoes and stockings to match,are to be all the craze in the Spring.Smart women will have to be careful not to yawn in the streets in case some short-sighted person is on his way to post a letter.

鲜红的服装,配上帽子,鞋子和袜子,在春天是一时流行的时尚,精明的女士们得要小心,别在街上驻足打哈欠,以免碰上要去寄信的近视眼们。(注:英国的邮筒是红色的)

在伦敦街头,有两样公共设施,人们一定是过目不忘的,一个是红色的英国电话厅,另外一样就是那种圆形的红、黑两色邮筒。好像一个粗大柱子一样,屹立在街头,都成了英国象征了。英国的邮筒以红色为主流,据说象征十万火急,以显示英国邮政的高效律。面对文化语境上的差异,译文通过注释来帮助读者理解这一英国式的幽默,再现了文化语境的连贯。需要指出的是,注译法是为了解释那些无法充分再现的译文文化语境,注释的去留要根据连贯重构的需要而定。

(三)语用功能的连贯重构

语用学研究认为,话语 (语篇)是发话人所表达的某种意图,这种意图表现为话语语用功能的指向性。意图是话语的核心信息。这种“以信息功能为主的文本包括非文学作品、教科书、学术论文、报刊杂志文章等,其核心是语言之外的现实世界;以呼唤功能为主的文本,其核心是号召读者去行动、去思考、去感受,如通知、指示、宣传广告等等”。[9](P133)因为这类话语要重视语篇在读者身上所产生的印象、感觉和情绪,因此,译者应在自己的艺术和语言习惯用法所许可的范围内,像源语语篇表达思想那样用译语把原文的思想意图重现出来。从而保证原文语篇与译文语篇中的意图 (即功能)的对等。翻译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原文语篇的社会因素、语用功能的连贯特征等,把握语篇的特殊涵义和所蕴含的意图,并设法进行语用功能的连贯重构,从而达到译文与原文的语用功能对等。请看以下例子:

(1)I came,I saw,I conquered.(Julius Caesar)

该语篇语言结构成分缺少必要联系,但这三个词所指向的事件存在先后顺序和因果关系,语用功能是连贯的。公元前49年,恺撒大帝亲统大军渡过鲁比肯河 (Rubicon),恺撒在过河时高呼“Jacta aleaest!” (The die is cast.),并烧毁了所有战船,表示他破釜沉舟的决心。最终只用了5天的时间就平定了庞培 (Pompey)部下本都王子帕尔纳凯斯的叛乱。在给罗马友人报捷时,凯撒只用了3个拉丁语单词: “Veni!Vidi!Vici!(I came,I saw,I conquered),表达了他的欣喜心情。为了保持译文语篇连贯,需要增添这三个词所指向的事件,以达到语用功能对等效果,试译:我来到了(这片土地),我看到了 (这片土地),我征服了(这片土地)。

(2)Watching George McGovern hop on the presidential merry-go-round again makes you wonder what makes them run.After all,George did not have a very merry ride the last time——but the older they get,the harder they try.

There's something admirable about it,but also something very sad,Here's even Harold Stassen,the Young Lochinvar of the 1944 campaign,crying for his lost chances and still reaching for the brass ring 40 years later.(James Reston:Yearning for the Presidential Fix)

看到乔治·麦戈文又跳上了竞选总统的游乐转椅,人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东西促使这些人前来竞选的?乔治前番乘坐转椅,毕竟并不惬意,——可偏偏人上了年纪,想试一试的劲头就越大。

这种情景确有其令人钦佩之处,可也不免使人黯然神伤。此番出场的竞选人中竟有一位1944年的老将--当年的“风流浪子”哈罗德·史塔生;他一面痛惜着那失去的良机,一面却盼望着中彩发迹,尽管时光已过去四十载。(戴树乔译)

原文是有美国新闻评论员詹姆斯·赖斯顿写的《竞选瘾,总统梦》的前两段,作者对人们着迷于参加总统竞选,而且还乐此不疲现象进行描述,通篇采用一种讽刺挖苦的口气,语句诙谐幽默,起到使读者愉悦的语用效果。译文主要采用重构原文语用功能连贯的方法,注重再现原文的要旨,以读者为中心,重视译文的社会影响和价值。语言是以读者能否接受为标准,强调语言自然、流畅、简明,合乎社会规范,并尽可能以段落作为翻译的基本单位。

结语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认为,基于语篇连贯的翻译教学模式,为我国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包括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培养复合型翻译人才,无疑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需要指出的是,为了有效地进行译文语篇的连贯重构,“译者首要的任务是达到翻译的效度:使原文的意图与译文接受者的期待相吻合;其次有责任提高译文的信度,使译语文本最大程度地向源语文本趋同,”[10]尽可能保持语篇在形式,文化语境,语用等各个层次的一致性。

[1]王东风.语篇连贯与翻译初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6):39.

[2]Hatim,Basil.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Translation Theory and Contrastive Text Linguistics[M].Exeter:U-niversity of Exeter Press,1997.

[3]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4]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5]Halliday,M.A.K.& Hasan,R.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1976.

[6]Widdowson,H.G.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7.

[7]苗兴伟.论衔接与连贯的关系[J].外国语,1998,(4):45.

[8]胡壮麟等.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9]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10]赵彦春.关联理论对翻译的解释力[J].现代外语,1999,(3):293.

猜你喜欢

连贯语篇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语意巧连贯,旧“貌”换新“颜”——从“八省联考”卷探析高考语意连贯题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人体隐喻与语篇连贯
译文摘要
衔接连贯题的复习备考注意点
I Like Thinking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