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推进职教一体化下活职教“一盘棋”
2014-05-10王强张晨
王强?张晨
位于云南中部的楚雄州,素有“九分山水一分坝”之称,属于典型的滇中干旱地区,当地连年缺水,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全州农村还有67.13万人饮水安全未达标,265个自然村未通电,2 226个自然村不通公路,贫困面积大、程度深。
如何帮助农村人口,特别是新生代农村劳动力迅速提升素质和技能,尽早摘掉贫困“帽子”?楚雄州将目光瞄向职业教育,通过职教一体化建设培养技能型人才,改变全州产业结构,推动全州农村尽快脱贫致富。近日,记者走进楚雄州就此进行采访。
州属中职学校整体搬入职教园区——专业重新统筹设置
“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现在你们看,教学楼、实训基地、信息中心、图书馆、学生食堂和公寓,已把这个占地2 000亩的职教园区填满了。”站在楚雄州职教园区的山顶上,州教育局副局长罗向阳指着山下一栋栋崭新的楼房告诉记者。在职教园区,汇集了高职教育、中职教育、成人教育、职业培训、职业鉴定、公共实训等各种建筑设施,俨然一座职教城。
为了有效解决学校急需扩大规模、改善办学条件与原址已无扩展空间的矛盾,2006年,楚雄州决定整体搬迁州属5所中等职业学校。2010年9月,投资11.5亿元新建的楚雄州职教园区正式建成,楚雄技师学院、楚雄农业学校、楚雄州工业学校、楚雄民族中等专业学校、楚雄州体育运动学校等5所中职学校整体迁入,园区在校学生人数达到2.3万人。
5所学校搬进园区后,遇到的第一大难题就是专业设置重叠率高。园区5所学校招生专业达72个,30%左右的专业设置重复,导致招生无序竞争和资源浪费。
“尽快整合资源,统筹专业设置。”楚雄州职教园区管委会主任刁晋光和园区各学校负责人商议后,果断决定让各学校集中资源重点办好能发挥和利用本校多年办学积累的优势专业和品牌专业,各校将非品牌专业“甩给”具有相对优势的学校,并组织力量开发具有民族特色和就业特色的新专业。按照整合方案,楚雄技师学院重点办好加工制造类专业,停办护理、计算机等专业;楚雄民族中专重点办好财经、计算机、学前教育、服装加工等专业,停办机电、汽车类专业;楚雄州工业学校重点办好汽车运输、建筑类和水电类专业,停办计算机、财经、市场营销等专业;楚雄农业学校重点办好农林、畜牧和医药卫生类专业……
“整合之初,所有学校都遇到阻力,很多学校舍不得把办了多年的专业让出去。”刁晋光说。比如护理专业,当初园区内4所职校都在办。楚雄技师学院当时的护理专业办得很好,招生、就业都不愁,很舍不得让给州农业学校。但为了园区的长远发展,几所院校的护理专业全部停办,整合资源后交给了农业学校来办。
“这样做,能让农业学校把护理专业做强、做大、做出品牌。”楚雄技师学院党总支书记张孟培后来表示很理解。通过耐心做工作,最终5所学校都接受了专业整合方案。
专业整合3年后的今天,5所学校纷纷表示,当初的决定是非常明智的。以楚雄州工业学校为例,汽车运输和建筑类专业2010年只有三四百人,但如今这两类专业在校生已达1 500人;以前汽车类专业设备总价值只有不到50万元,而现在达到了2 000多万元;现在所招的师资也全部都是汽车和建筑类专业教师,不需要负担其他专业的教师。“确实达到了扩大资源、提升水平的目的。”刁晋光说。
全州职教同下“一盘棋”——州县中职校联合办学
在楚雄州职教园区的5所学校中,都有一群来自10所县级职业高中的学生就读。楚雄技师学院2012级焊接加工专业学生施金帅就是其中的一位。
“焊接加工这门技术,现在学的人少,掌握了这门技术,在我们老家那边就业很吃香。”施金帅告诉记者,2011年,得知离家很近的双柏职中与楚雄技师学院联合开设焊接加工班,他果断报了名。
在双柏职中学了一年的基础知识后,施金帅于2012年进入楚雄技师学院学习焊接加工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双柏职中那边也有焊接加工车间和实训设备,但都很陈旧,而且数量少得可怜,一般12个人共用一台焊机,材料也很少,焊条、帽子、手套等都得自己买。”施金帅说,在楚雄技师学院这边,4个人用一台焊机,而且设备是最先进的,材料不仅数量多,而且全免费,老师的技术水平也非常精湛,“在这里学技术,肯定能学得精”。
施金帅读的这种“1+2”的专业学习班只是楚雄州属职校和县属职校联合办学的一种模式。楚雄州教育局局长、州职教园区党委书记李能介绍说,为了充分发挥职教园区的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楚雄州统筹实施州县中职学校联合办学,建立园区和县市职中联合办学机制,各县市职中与园区各学校按“1+2”、“0.5+2.5”、“1+3”等模式开展。
全州中职学校实行统筹招生,文化等基础课程由县市负责,部分县市职中除保留特色骨干专业外,其余专业和州职教园区联办,10所县级职业高中的学生在本校读完半年或一年后,转到职教园区就读。
通过深化州县合作,楚雄州职业教育一体化加速发展,实现了全州职教“一盘棋”。“这一模式不仅有利于园区学校和县级职业高中招生数量的稳定,还有利于全州职业教育的学生用上最好的实训设备,学到最棒的专业技能。”李能说。
发展现代民族职业教育——民族特色融进专业教学
楚雄州常住有26个少数民族,彝族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25%,发展现代民族职业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18岁的黑永琼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彝族姑娘,从小就跟着奶奶学彝族手工刺绣,读职高以前,便会多种花样的彝绣。
“我的梦想就是有自己的一家小店,制作出实用、时尚、受大家欢迎的现代彝绣作品。”黑永琼说,她的舅舅是楚雄民族中专服装设计与制作工艺专业毕业的,现在已经在州里开了好几家分店,专门制作售卖彝绣作品。
在舅舅的推荐下,黑永琼2012年考入楚雄民族中专学服装设计与制作工艺专业,如愿学习专业的服装设计制作知识。
“以前,跟着奶奶学刺绣,虽然学会了不少花样,但大都只是简单的图案,形不成完整的作品。来到民族中专后,学到了更规范的操作方式,知道用点线面结合的现代方式设计创作,现在我已经能独立设计并完成一幅完整的彝绣作品了。”黑永琼高兴地对记者说。
黑永琼的专业老师杨思蓉告诉记者,在平时的授课中,所有教师都会有意识地融入民族元素,与学生讨论民族服饰特点,指导学生设计制作民族服装,“即使用现代设备,我们也很注重启迪学生将民族特色融入进来”。
楚雄民族中专校长钱文卿说,在平时的体育盛会、各种竞赛和活动中,学校都会把当地少数民族的传统融入进来,以使学生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
“现在,我们的毕业生就业率每年都在96%以上,一些学生还被毛里求斯、日本、新加坡的企业聘请,每月基本工资至少9 000元人民币,自主创业的也不少,楚雄州著名景点——‘彝人古镇上好多有民族特色的店铺都是我们的毕业生开的。”钱文卿说。
如今,楚雄州职教园区内的其他学校在办学中也纷纷在课程和教学中融入民族文化,在校园活动中突出民族传统等,使整个职教园区成了传承民族技艺、弘扬民族文化的有效平台。
楚雄州教育局党委书记、州教育局局长李能:统筹区域职教资源的有效探索
楚雄州把整合州级职教资源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突破口,通过多年努力,州属职业学校管理体制得到理顺,州职业教育园区建成投入使用,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扩大一倍,民办中职、高职教育实现零的突破,高等职业教育在发展中不断壮大,已初步建立初、中、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基本框架,各类职业学校向社会输送了数以万计的技能型人才。
楚雄州积极探索中职教育州县一体化办学模式改革,初步构建了“初中为支撑、职中为基础、中职为骨干、高职为引领、就业为导向”的发展格局。在学制管理上,推行学分制、成绩互认制和弹性学习制;在教学改革上,强化实践性环节,按企业的实际操作流程设计实训教材,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培养模式;在组织实习上,建立和完善企事业单位接收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制度,并全面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