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吉林省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014-05-10吴秀红

行政与法 2014年4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吉林省优化

摘 要:优化产业结构对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吉林省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发展新兴产业和先进的制造业,优化产业布局,发展现代化服务业体系以及构建绿色发展的产业体系等优化产业结构的对策,以期为促进吉林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所裨益。

关 键 词:吉林省;优化产业结构;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07(2014)04-0037-05

收稿日期:2013-10-20

作者简介:吴秀红(1969—),女,吉林长春人,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1]对于吉林省而言,把优化产业结构作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将会加快吉林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吉林省经济快速发展。

一、优化产业结构对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现实意义

⒈优化产业结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深受国际和国内经济环境的影响。从外部环境看,由于发达国家掌握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一直处于价值链的高端环节,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产业竞争趋于激烈,发达国家也提出了“再工业化”战略,旨在继续掌控先进核心技术以保持其经济优势地位。同时,一些新兴的发展中国家以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形成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进入国际市场,使我国在国际市场上面临高端和低端发展的双重压力。从内部环境看,我国传统的高投入,高耗能,高排放的粗放发展方式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产能过剩的局面依然严重,资源短缺状况日益严峻。因此,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才能克服内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因素,使经济发展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⒉优化产业结构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首要任务。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该地区经济结构状况密切相关,而经济结构状况又是由产业结构的水平所决定的,因此,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并使之合理,首要任务是要优化产业结构。众所周知,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优化产业结构能够提升产品质量,创新品牌,创造新的消费需求;优化产业结构能够减少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逐步消除产能过剩,提高投资效率,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化产业结构能够使产品由低端的初级化形态向高端的专业化和精细化转变,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整体发展水平,拉动出口增长。因此 ,产业结构的优化能够促进消费、投资、出口这“三驾马车”形成相互协调发展的局面,进一步推进经济结构的优化。

⒊优化产业结构是促进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形成的决定因素。“产业结构的优化,包括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两个方面的内容。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指产业结构系统依据产业演进的规律,不断从低级向高级演化的过程。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则是从本质上反映一个产业结构系统的聚合质量,它具体表现为系统的产出与市场需求的关系,各产业之间的协调、对资源的转换效率等方面。”[2]因此,在优化产业结构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提高质量和效益,还要提高产业的创新能力、技术水平和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通过产业结构的全方位优化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即产品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型,资源由粗放利用向节约和高效转变,使产业发展模式走上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

⒋优化产业结构是实现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优化产业结构能够提高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和运行质量,能够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只有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才能促进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逐步形成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基础产业为支撑、战略新兴产业为先导、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新的产业格局,使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经济建设步入健康良性发展的轨道。

二、吉林省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⒈产业结构的整体协调性较低。近年来,吉林省产业结构虽然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较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见下表)。2011年,全国产业结构发展的平均水平是10.1:46.6:43.4。而吉林省整体产业结构发展水平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表现在第一产业比重偏高,第二产业比重较高,第三产业比重较低。与其他省份相比,吉林省整体产业结构水平也相对落后,尤其是第三产业在东北三省中是最低的。现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开始向后工业化阶段迈进,第二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特别是北京、上海已经形成三、二、一的产业格局,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很低,2011年上海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仅为0.6,北京为0.8。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吉林省第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协调,产业调整优化有很大的空间。

⒉产业结构具有非均衡的特征。所谓均衡的产业结构,是指一、二、三产业之间的比例合理。吉林省的产业结构具有明显的非均衡特点,它的形成和发展与历史的特殊性不无关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吉林省以汽车、石化、冶金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重化工业项目在国家资金技术等扶持下发展很快,重化工工业发展远远快于其他产业发展速度,由此奠定了吉林省作为老工业基地的地位。而农业、轻工业这样非优先发展的部门只能在优先发展部门获得资源后再进行剩余资源的配置,其发展滞后是不可避免的。吉林省作为传统老工业基地,其发展模式是以农业、轻工业和第三产业滞后发展为代价的。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对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各地方有重点地发展了一些轻工业和农业,但第三产业未能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重化工业过重的格局一直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

⒊产业发展整体素质偏低。吉林省作为老工业基地,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经济基础和门类相对齐全的工业体系。虽然一些产业和产品在国内外具有相当大的竞争优势,但整体产业素质尤其是工业素质还是偏低。一方面表现在产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2013年,在全国500强企业中,吉林省只有3家企业上榜,而辽宁省和江苏省分别有11家企业和49家企业进入到全国500强企业中。吉林省在全国500强企业中不到1%,江苏省将近10%。这说明吉林省大企业少,规模经济发展程度低,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产业集聚效应。以吉林省汽车工业发展为例,吉林省整车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形成了规模经济优势,但是作为汽车工业发展重要支撑体系的零部件产业,吉林省的省内零部件企业为一汽配套率很低,汽车工业的整体优势并没有带来零部件产业的集聚效应。另一方面体现在产品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方面。吉林省整体产品结构仍以粗加工、资源型产品为主,新产品产销率低,高附加值和深加工产品少,能源、原材料工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吉林省拥有的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在全国所占比重不仅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也落后于东北地区的辽宁省。

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的支撑能力弱。经过多年的发展,吉林省已经形成了以医药、光电子产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虽然较快,但是在吉林省经济增长中的比重和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2011年,吉林省高新技术产业占全省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5%,占全省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2%,仅比1996年分别提升了2.9和1.3个百分点。[3]吉林省高新技术产业在发展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较好,已经形成了新能源汽车、碳纤维和生物制药等优势产业,但是在产业发展中由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使得吉林省高新技术产业仍以原材料加工为主,高附加值产品开发能力薄弱;二是吉林省高新技术产业区域产业发展和布局比较集中,产业扩散效应乏力。吉林省高新技术企业主要集中在长春、吉林和通化三个城市,其他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较低;三是行业过分集中也成为吉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之一。吉林省高新技术产业主要集中在医药制造业、光电子信息产业和通讯设备制造业等行业,而其他行业的集中度较低。

⒌区域产业结构不均衡。吉林省区域产业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化的趋势证明了这一问题的存在(见下表)。吉林省中部地区第一产业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度大,产值比重下降速度快,但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慢,第二产业的结构偏离度为正值且呈缓慢减小的趋势,表明第二产业吸纳了一部分第一产业流出的剩余劳动力,并随着产值增加相应提高了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就业比重和产值比重相对趋于均衡。第三产业的结构偏离度同样为正值,并有缓慢趋于0值的趋势,说明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向均衡状态靠近。东部地区第一产业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度高于中部地区,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下降速度快,但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慢于中部地区,第二产业的结构偏离度为正值并出现增加趋势,第二产业吸纳了第一产业流出的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低于中部地区,东部地区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较低,工业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偏离度低,第三产业对劳动吸纳能力较强,第三产业的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变化具有较好的对称性,均衡程度高于其他地区。西部地区一产偏离度处于低水平均衡,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与产值比重高,第二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度高,第二产业产值比重高,但是就业比重偏低,第三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度好于其他地区,但西部地区服务业发展滞后于其他地区。西部地区三次产业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对称,劳动力分布不平衡,整体经济发展滞后,经济运行质量偏低,还处于刚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产业结构仍有待进一步优化。吉林省区域产业结构不均衡是制约全省产业结构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延缓了全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进程,使得处于产业结构分工底层的产业优化升级难度加大,增加了产业结构布局体系优化升级的难度,导致资金、资源、劳动力等要素分配不均衡,客观上阻碍了整体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

三、优化吉林省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对策

⒈加快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当前,一些传统产业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期,但并不意味着传统产业是夕阳产业,经过优化重组,传统产业仍然可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因此,要立足吉林省的实际,加快转型升级,改造传统产业。一是要化解当前产能过剩的矛盾。从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和市场需求入手,利用现代科技和新的工艺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优化,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的技术含量,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带动过剩产业消化过剩产能。二是要符合当前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对一些高耗能、重污染的传统产业进行强制改造,实行节能减排,推行清洁生产、绿色生产,对无法改造和提升的落后技术和设备坚决淘汰,使传统产业焕发生机,重现经济发展的活力。

⒉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吉林省是农业大省,有着得天独厚的农业发展优势,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巩固吉林省作为国家商品粮基地的战略地位。通过依托农业资源优势,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的龙头企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业效益;通过发挥农业市场化、规模化、组织化以及专业化的积极作用,提升农业资源配置和生产经营效率,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经营组织如家庭经营、集体经营、企业经营、合作经营等共同发展的经营方式,积极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业的全面发展,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和发展水平。

⒊以新兴产业发展为核心,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新兴产业代表市场对产业结构作为一个经济系统整体产出的新的需求,代表着产业结构转换的新的方向,也代表现代科学技术产业化的新水平。因此,发展新兴产业对产业结构调整具有一定的带动作用,既能突破环境资源制约,也能抢占经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吉林省发展战略新兴产业要依靠现有的产业优势、自身的资源禀赋和现有的人才技术力量,围绕着生物化工、光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以及绿色精细化工产业等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通过自主创新、市场运作、技术升级、政策扶植等一系列举措,使战略型新兴产业成为吉林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⒋以发展先进制造业为支撑,打造区位优势。制造业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和引导力量,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制造业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国家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发展先进制造业不仅能进一步强化产业结构的阶段性水平特征,而且先进制造业本身又具有关联度高、分工精细、协作性强的特点。充分发挥吉林省精密机械制造、电力设备制造、轨道交通等先进制造业的优势,并着眼于未来和国际先进水平,着重打造新工艺,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掌握核心技术,提升产业结构层次,不断增强吉林省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要利用吉林省汽车产业优势,发展与汽车产业相关配套产业,延长产业链,融入新技术,提升附加值,形成具有行业竞争优势和核心价值的先进制造业发展模式。

⒌制定合理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调整优化产业布局。“产业布局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布局实质上是通过区域主导产业的确立,围绕主导产业的产前服务、协作配套和产后深度加工、资源综合利用等发展关联产业,形成高效率的区域经济有机体。”[4]因此,优化吉林省产业布局体系是促进吉林省产业调整优化的根本。当前,应该抓住长吉图开发开放发展战略和吉林省城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契机,科学分析,准确定位,综合考虑吉林省的实际和各地区的资源优势与环境承载能力,利用现代科技和产业支撑较强的优势,统筹城乡一体化,优化空间布局,集聚产业发展,构建支撑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产业布局体系。一方面,以长春——吉林为核心,利用其良好的产业基础优势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汽车产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并通过其辐射带动作用,促使周边地区的产业协调联动发展;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延边、珲春及图门江区域对外窗口和前沿的作用,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技术贸易合作,建设多边自由贸易区及产业合作区。此外,还要兼顾长吉图周边地区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各自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布局旅游产业、区域物流产业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等等。

⒍优化传统服务业结构,发展现代服务业体系。服务业作为市场经济的基础产业,其发展水平的高低显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近年来,吉林省的服务业从总体来看增长速度保持着上升趋势,但是发展较慢,目前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吉林省的服务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大力提升传统服务业层次、拓展现代服务新领域是吉林省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一是优化提升传统服务业,运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先进的经营服务理念,提高传统服务业的水平和质量,增强传统服务业的市场竞争力;二是拓宽和发展现代服务业,围绕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农业服务、旅游及文化创意服务、现代商贸、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形成现代服务新体系;三是整合服务业资源,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强省内和区域间的合作,优化全省服务业布局结构,发挥服务业的扩散效应。

⒎注重生态保护,构建绿色发展的产业结构体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制度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性和紧迫感。吉林省委在布署2014年工作中也把推动绿色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因此,要将注重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融入到产业结构优化当中。要做到绿色发展,一是要加大节能减排力度,通过技术创新对高污染高耗能的流程进行技术改造,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的排放量,做到对环境影响的最小化;二是构建资源节约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发展模式,积极推动和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大力推进环保节能、新能源动力汽车等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避免污染并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体现可持续绿色发展的本质要求;三是加大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体系建设,用法律制度规范、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损害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和经济赔偿。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

[2][4]杨公朴,夏大慰.产业经济学教程[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3]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牟春野)

Abstract:I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at optimiz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Jilin Province,Proposed some countermeasures of transform and upgrade traditional industries,promote modern agriculture,develop new industries and advanced manufacturing,optimize the industrial layout,building services systems and build modern green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ial system response,In order to promote a stable and healthy econom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Jilin Province.

Key words:Jilin Province;optimiz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economic development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吉林省优化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奔跑的小浪花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吉林省2019年秋冬季秸秆离田工作方案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