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体之旅,我无怨无悔
2014-05-10张怡梅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浦厂中学210031
张怡梅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浦厂中学,210031)
学体之旅,我无怨无悔
张怡梅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浦厂中学,210031)
编者按: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女性体育教育工作者凭其对学校体育事业的热爱,投身到学校体育教育事业中,她们不仅完全有能力完成好体育教学科研工作,更凭借女性特有的细腻、耐心和温柔感染并激励着每一位学生。工作中,她们更加细心,更擅长处理细节问题,更有亲和力,她们不让每一名学生掉队,她们面对学生展现出的是真诚、执着和自信;生活中,她们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女,担负着多重角色所要尽到的责任,她们经历的每件事看似平常,实则伟大。正是这种平常的工作塑造了她们不平凡的业绩,见证了伟大往往是在平凡的夹缝中闪光。值此“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之际,本栏目特别介绍了“学体部落”中的两位优秀女体育教师代表,她们在平凡的一线岗位上从事着普通的教学工作。让我们一同感受女性体育教育工作者对学校体育事业的无限热情、孜孜不倦的精神以及独特的人格魅力。在此,杂志社及“学体部落”全体成员祝全国女性体育教育工作者节日快乐!
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本科毕业的我,怀着对学校体育教育事业的美好憧憬,来到了坐落在长江边城乡结合部的一所初中。一进校门,学校全景尽收眼底:没有运动场,仅有连在一起的两片水泥篮球场,一座三层共12间教室的教学楼,还有靠边的一排低矮的教师办公室以及教学楼前一片不足500平方米的长方形土地。我的体育教学和运动队的业余训练就要在这样的场地上进行?看到这一切,感觉就是当头一盆冷水浇到了脚底。
学校规模不大,四轨制的初中,在校生不足500人,多数都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按照文化成绩来看,也是全区最差的生源。由于学校规模不大,再加上这所学校的前身是一所街道的民办初中,因而在办学条件和学校的各种硬件设施方面得不到上级部门的拨款支援,学校的体育场地和器材也严重匮乏,面对这样的教学条件,当初的雄心壮志此刻开始动摇,感觉前途一片渺茫。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如何实现我的体育教育之梦呢?带着这样的困惑,在摸索中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一)亲自动手,变废为宝,确保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
校园很小,运动场地严重不足,首先要解决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问题。班级四十多个学生,当初器材室只有6个排球,12个篮球,20张体操小垫子,几个铅球和手榴弹,但是由于没有场地,这部分器材基本都是闲置着,只有每年运动会的时候,借用外面的场地时才能用得上。非常庆幸的是,师傅是一位手工多面手,木工、瓦工、机加工是样样在行。在他的带领下,体育器材室各种各样的自制器材在不断地增加,诸如滚铁环、纸足球、体操棒、保龄球、体操凳、竹竿舞、彩色旗、接力棒、沙包、标志桶、标志杆等,像其中的纸足球和沙包之类的轻器械,都是带领学生,利用学生的劳技课时间制作的手工制品,其余的则都是在师傅的带领下利用废旧材料改造的,基本满足了体育教学的需要,能够让体育教学有声有色地开展。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仅有三个人的教研组,连续5次获得市、区先进教研组,召开4次市级现场会,完成3个区级立项课题,市、区级运动会每一届都积极组队参加,尤其是中长跑项目,连续多年名列前茅。在生源严重不足、选才极受限制、运动场地严重不足的条件下,取得了如此斐然的成绩,在当地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成绩的背后必然是艰辛的付出,四个教学班的体育教学,另外还担任一个女子排球队和中长跑项目的业余训练。由于学校依然是以文化课的升学成绩为主,因而为了不影响学生的上课时间,所有的训练时间都是在节假日和双休日以及每天下午放学后的一个小时进行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正是如此坚持不懈地付出,才能在每一次的区级运动会上获得较好的成绩,而且从未拿过一分钱的训练经费。
还记得1996年3月份开始,每周16节体育课,另外还有一个女排训练队,为了迎接次年全区春季中学女子排球比赛,身怀六甲的我也不曾脱离教学和训练岗位,直到分娩的前一天还一直坚持排球训练到晚上六点多,第二天早晨就进了产房。最终在这次比赛中获得了浦口区第一名的好成绩。
寒来暑往,为了抓紧每一个赛期的训练日,双休日和节假日基本都是在训练场和队员们一起度过的。
(二)自我提升,不能忽视了家庭的和睦
书到用时方嫌少,随着工作中的需要,尤其是对于教师的教科研水平要求日益增高的当下,感觉到自己的教科研理论水平亟须提高,于是在2002年决定考研,一气呵成,于2006年顺利获得硕士学位,所有的学习都是在业余时间完成的,没有为此耽误过学校的任何一项教学和训练工作。
迄今为止,最让我不能释怀的是孩子四年级的时候,因为出水痘而被学校隔离,只能在家休养,而我为了参加4月份的区春季运动会,不得不带队训练,丈夫出差在外,孩子只能一个人在家里躺着,每天都静等着我放学后才能回家照顾她,连续一个星期,直到孩子康复又重新回到校园,我都没时间在家陪过孩子一天。现在想起来,内疚之情还是无法释怀。只能利用更多的业余时间来补偿曾经的欠缺。
(三)面向全体,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
由于我们学校的历史原因,多少年来生源都是全区最差的。校长的教育理念是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也就是对每个家庭负责。引申到我的体育教学中,挽救每一个后进生和培养每一位优等生的教育价值是等同的,甚至前者比后者的教育意义更甚。我清楚地记得1997年,我的教学班级中有一个男生,才上初一,体重有90多公斤,很胖,性格内向,也不愿和同学相处,每周两节体育课和两节体活课他都安静地躲在一边,很少参与到活动中,也很少和同学之间进行交流。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找他谈了一次话,得知他的身体状况是源于小时候得了一场病,然后身体注入了很多激素造成的肥胖,在小学阶段基本就是被体育课边缘化的。由于长期处在被忽略的状态,因而也就逐渐封闭了自己的内心,变得沉默寡言,不愿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得知此情况,我对他进行了耐心的分析,并告诉他这三年是他身体的又一个可塑的重要阶段,抓住这个阶段,就可以改变这种现状,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变肥为壮。他有点动心,但是信心不足。于是我告诉他,只要按照我说的去做,一定可以实现这个愿望。他半信半疑地点了点头。于是根据他的实际情况,我特地为他量身定做了一份运动处方。刚开始的一段时间,体活课中我和他一起执行,陪着他慢跑,由起初的连续一周跑四圈(每圈130米),慢慢开始挑战五圈,七圈,十圈……随着距离的增加,我会故意输给他,并鼓励他坚持得很好,我提前结束,但他一个人还是可以坚持按照计划完成规定的距离。渐渐地,体育课上的活动他开始参与了,而且在小组内的表现也赢得了全组学生的喝彩。逐渐地,跑完规定的距离之后还能参与到体活课的篮球活动中,不知不觉,笑容在他的脸上出现了,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多了,篮球比赛中没有哪一组再排斥他的参与了,每天都是乐呵呵的,性格也开朗了很多。他还告诉我,爸爸帮他打造了一副30公斤重的石锁,让他练习手臂力量和腰腹力量。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课余时间坚持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三年来,直到初中毕业,体育中考成绩满分,而且他业余时间的体育锻炼也一直坚持。如今,他在地铁工作,性格开朗,吃苦耐劳,领导能力强。若干年后,再见到我,还一直感谢我给他的那份运动处方,让他从此爱上了体育锻炼。
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一)职评受挫,消极情绪绊脚石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师傅的引领下,我也渐渐地收获了一些荣誉,南京市先进个人,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浦口区十佳青年教师,省、市、区的获奖论文几十篇,也开始逐渐发表一些文章。市、区公开课、示范课几乎每年都要去展示。市级个人课题和区级个人课题一个接一个地立项、结题。这样的日子过过来也觉得很快,转眼到了晋级中学一级职称的时候了,由于学校规模小,因而下发到学校的名额十分有限。自以为这几年自己的各项教学业绩都已经遥遥领先的我,凭着我现有的学历(当初全校只有我一个本科学历)和我所获取的这些教学上的业绩,在职称评定这方面,我是会有绝对的竞争力的。但等来的结果是五个人就落下了我一个体育教师,其余的几个文化主课教师都被推荐出了校门,在那一刻,我坚守了几十年的价值观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当初年轻的我没法接受这一现实,内心极度地挣扎和矛盾,非常地悲观和失落,仿佛一下子失去了奋斗的目标和动力,表面上看整天还是按时上下班,认真上好每节课,也在应付着每次的业余训练,内心却出工不出力,思想在逐渐游离体育教学,要求担任班主任,要求进入政教处,就是想脱离体育教学。
(二)杂志引领,走出人生低谷期
这一切师傅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一直都是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的忠实读者,而且是从杂志创刊号以来的自费订阅者。他开始有意无意地推荐一些杂志中的励志文章给我看,几乎找来了创刊号以来每一期的此类文章,让我看完了就找他谈感想、写认识,我知道师傅的良苦用心,也开始反思自己对于职称评审的势在必得的错误认识,开始反思自己拼搏努力的动机,开始认真思考,我究竟为了什么而工作,我的体育教育教学是为了什么,我为了什么而活着,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却是对一个人价值定位的重新思考和理性对待。从这些问题的思考中,我逐渐开始明白某些挫折对于人成熟的积极意义,在对这一切深度思考之后,我将自己的认识郑重其事地写了一份思想汇报递交给了党组织,请求党组织开始加强对我的考验,我知道,在我徘徊彷徨之际,中国学校体育给我点亮了一盏明灯,为我指明了方向。那一年我顺利加入党组织,也就是在那一年我在杂志的引领下来到了中国学校体育的官方博客。在浙江高礼宏老师的引荐下,从一个读者QQ群的负责人开始了我在中国学校体育官方博客中的另一段人生起航。
自从2010年下半年加入了中国学校体育官方博客,仿佛一下子回归到了温暖的组织,这里就是全国体育教师的学习乐园,是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又一个平台。在几个读者QQ群,和全国的同行专家面对面地进行学术交流和思想交流,更近一步地坚定了我的学校体育之梦,每天不经意的话题交流,不断地更新着我的体育教学理念,全国体育教师的交流,不断地充实着我的教学经验,论坛每月一期的话题研讨,也在不断地拓展着我的教育视野,群英荟萃的每月一次的话题研讨主持,不断地提升着我的总结和归纳能力,草根论坛的几次主持经历,也让我的组织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在群英荟萃和草根论坛话题的启发之下,今年又成功申报了一个市级个人课题。博客圈的博文阅读和交流,不断地提升着个人的写作水平,也开阔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促进了更多的思考。在群里,我个人的成长经历和面对挫折的心态历程,也在帮助和激励着更多的同行,帮助他们走出挫折的阴霾,迎来阳光的心态,为促进年轻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应有的正能量。
我只是中国学校体育战线的千千万万名女体育教师中极为普通的一员,从教20年来也没有取得什么轰轰烈烈的成就,在中国,有无数普通而平凡的女体育教师,正在用她们的青春和智慧为学校体育的发展谱写着一曲又一曲华丽的乐章,她们在平凡的岗位上,用那份朴实却真挚的情感,执着于心中的梦想,坚守在致力于学校体育发展的追梦之旅中,学习着,思考着,成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