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奇异的“蛇人部落”

2014-05-10韩旭东

青年时代 2014年2期
关键词:捕蛇蛇类印度教

韩旭东

即使有《新白娘子传奇》这样美丽的爱情故事和《聊斋志异·蛇人》这样人与蛇的温情故事,但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蛇都被抹上了冰冷凶残的标签。网游《征服》里有一个地方叫绝情谷,那里的“蛇人”由凶残的毒蛇变异而来,蛇首人身,手持5尺利刃,气势咄咄逼人,随时准备攻击胆敢侵入他们领地的人;而在电影《蛇人部落》里,巨蟒无情狙杀和吞噬瑞克曼博士和他的队员们。

而在现实的世界里却有这样的“蛇人部落”,那里的人们不仅崇拜蛇,视蛇为“神灵”的化身,而且也捕蛇,养蛇,“与蛇共舞”。这些“蛇人”就是巴基斯坦舞蛇的流浪艺人。

蛇类在南亚文化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印度教教徒眼中,蛇是通人性的灵物,眼镜蛇被认为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湿婆的化身。“舞蛇”在南亚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不只是巴基斯坦,还有印度、孟加拉以及东南亚的泰国、缅甸、柬埔寨都有“蛇人”的足迹。时至今日来到巴基斯坦南部信德省观光的游客,每天都可以看到浑身缠满了蛇的流浪艺人。随着他们吹响像中国笛子似的乐器,身上的就蛇伴着笛声翩翩起舞,甚至有的“蛇人”能让蛇钻入自己的嘴和鼻孔而互不相伤。这些蛇的表演供游人观赏的同时也给主人带来收入。

捕蛇是“蛇人”的看家本领。“蛇人部落”的男孩长大成人的标志,便是独自进山捕捉到一条蛇。在“蛇人”眼中,不会捕蛇的小伙子没有结婚的资格,他们不但无法得到姑娘的芳心,永远不能成家立业,而且还会被当做是辱没门楣的“败家子”。

每当春暖花开的季节,“蛇人”便四处觅蛇。捕蛇前,“蛇人”要像说话一样和蛇交流,承诺它们会得到照顾和保护,并且一年之后就会被放生。据说这是为了对蛇表示尊重。“蛇人”携带着一种独特乐器,先是用它吹出悠扬的乐曲,让蛇变得安静,再用特制的金属圈套住蛇的脖子,引诱它将嘴张大,然后以极快的速度将藏在蛇牙后面的毒囊取出。

数千年来,这些从事蛇类表演艺术的“蛇人”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习俗和仪式。每当“蛇人”家族中有男孩出生,人们便在他身上滴几滴有毒的蛇液。“蛇人”们相信这会帮助他生来便具备辨别蛇性的能力,并增强婴儿的免疫功能。正是这些独特的习俗和仪式使他们和普通人区别开来,形成自己独具魅力的“蛇人部落”。

历史上“蛇人部落”只是一个松散的群体,他们大都是印度教信徒,生活在巴基斯坦等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农村,生活异常艰辛。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蛇人”靠舞蛇已经无法维持生活,舞蛇这门流传千年的古老技艺也在逐渐消失。为了保护这门古老的技艺以及让“蛇人”有安定的生活,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巴基斯坦政府在信德省南部专门划出一块保留地供“蛇人部落”居住。

巴基斯坦“蛇人部落”例证了人与自然可以不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人与自然是可以和谐相处的。祈愿“蛇人部落”能被原样地保存下来。

《聊斋志异·蛇人》故事简介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他的《聊斋志异·蛇人》篇里描写了一名耍蛇人与一条叫“二青”的灵蛇的故事。在相处的过程中,耍蛇人和二青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但是因为二青越来越大,不能再表演了,耍蛇人就把它放归山林,二青在山林里长成巨蟒危害路人。耍蛇人在赶路时再次遇见它,并语重心长的劝诫它,从此二青就再也没有出来危害过路人了。故事寓意是动物尚且循循接受劝化,但是有的人却怙恶不悛,与动物相比,实在惭愧。

猜你喜欢

捕蛇蛇类印度教
印度教艺术
浅析消防救援队伍“捕蛇”工作
仇敌与恩人
蛇类发酵养殖技术研究进展
蛇类食性及其对农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概述
经济蛇类养殖与开发利用
勘误
印度教领袖要求一家生10个孩子
鸡犬不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