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缺失及对策

2014-05-09沈成荣

教师·下 2014年3期
关键词:缺失课外阅读对策

沈成荣

摘 要:当前,农村学生在“读书环境、读书品位、读书时间、读书方法”上存在严重的缺失状态。为此,本文从“转变观念,营造读书环境;明确意义,提升阅读品位;提高认识,拓展阅读空间;教给方法,推进阅读过程”方面提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课外阅读;缺失;对策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知识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生命的乐趣”。这无疑指出了课外阅读对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培养阅读能力、鉴赏能力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然而,这一美好的“期待”在实施过程中,却又遭遇到诸多困厄,并不尽如人意。笔者现就农村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感触。

一、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缺失体现

1.读书环境的缺失

由于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在一些农村学校,要么没有正规专一的图书室,即使有,也勉强凑合,“偏安”一隅。因为经费紧张,学校根本无力购买大量的实用图书,而现有的图书室的藏书量又非常少,多半都是靠外界捐赠的一些“杂书”,真正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学、史地、科学、艺术等方面的书籍屈指可数,占不到总量的一半。在一些偏僻的山村学校,没有固定的学生阅览室,甚至在校园里、走廊中、教室内很难见到阅报橱窗、名人画像、读书格言条幅等折射校园文化的“载体”。受功利性强的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看到更多的是,学生除了学教材和应付层出不穷的复习资料、练习册及大大小小的考试外,很少有时间去读一读课外书籍。即便有些学生偶尔读一点,家长和班主任看见了也会视为“不务正业”而予以指责。不少语文教师也无休止地让学生做题。这样,学生就被牢牢地固定在死读教材,穷于应付各种练习和考试的“小圈子”里,从小学到中学,学生的阅读视野非常狭窄,造成知识层面的贫乏和文化素养的“先天不足”,令人心痛。

2.读书品位的缺失

由于图书资料的匮乏,农村学生心灵需求处于“空缺”状态。因而,伴随视听通讯媒体在农村家庭的普及,电视网络向他们敞开了大门。这对正处于青春萌动期,好奇心与探索欲较强的中学生来说,很容易受到“声、光、影、色”的诱惑,造成一种读文学不如看电视、上网聊天那么轻松的心理认同感。加之喧嚣的社会生活很容易让他们沾染上浮躁之气。“浮躁”使得一些青少年忍受不了读经典名著等纯文学作品的清净和寂寞,进而追逐时尚,通过书摊偷读一些充斥暴力、色情、怪异、恐怖内容的书。低级庸俗的读物占领了他们的阅读空间,从而使之陷入读书的误区,身心健康受到极大的伤害。

3.读书时间的缺失

现在新课程标准对中小学生读书时间都有明确的要求,但一些语文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理解不够,只重视课堂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还有不少任课教师迫于考试、升学的压力,采用每天布置大量的作业来巩固教学内容的做法,挤兑了学生读书的时间,学生无暇读书的情形并不少见。除了几本单一的教科书,学生几乎不再读其他的书。久而久之,学生对书的概念仅仅停留在教科书、教辅读物上,普遍意义上的读书离他们愈来愈远。这种局面造成学生精神家园日益荒芜,生活色彩趋向黯淡。

4.读书方法的缺失

由于一些农村学生平时缺乏专门的阅读指导,以致于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而面对拿在手中的报刊、书籍往往显得无所适从,盲目阅读。凡拥有的一应搜罗殆尽,不加选择、取舍,可谓“眉毛胡子一把抓”,甚而“快速扫描、囫囵吞枣”,并未在有限的时间内兼收并蓄有价值的阅读成分。还有的只是泛泛停留在语言的层面上,未能纵深拓展,真正把握作品的形象和蕴涵的内在哲理、情愫,失却了阅读最重要的“审美感应”。因而,这样的阅读充其量只是一种消遣、把玩,谈不上收获。

二、农村学校课外阅读优化策略

(1)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全方位营造读书环境。读书是学生获得智慧与哲思的最好渠道,反复地搞“题海战术”,只会把学生训练成僵化的“做题机器”,而非灵性的人。这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思想背道而驰。因而,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的领导者和肩负育人使命的教师,要很好地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严格执行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有关方面应在教育经费上向农村学校倾斜,以便于农村学校购买实在、受用的阅读书籍,学校应完善校图书室,为学生借阅图书提供便利;教师应和家长多沟通,帮助学生家长消除“读课外书会耽误学习”的错误思想,让其在经济上支援子女,鼓励引导子女阅读好书;教师应开设报刊阅读课,学校也应举行读书交流会、开展演讲比赛等活动,搭建校园读书环境的“平台”。让书香漫溢校园、充盈家庭,为学生切实营造出有利的读书环境。

(2)让学生明确读书的意义,提升自身阅读品位。教师应该告诉学生,读书的意义不仅在于增长见识,更重要的还在于修身养性。读书要有一种持久的耐性,阅读的快乐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读者全身心的投入。当读者静下心来与作者进行深度“交谈”,领悟人生的要义,获得生活的真谛时,这样的阅读才是富有成效的。青少年由于自身的思想、价值体系还未形成,因而缺乏社会经验和一定的判断识别能力。教师应当给学生讲述一些名人名家读书的经历,评述一本名著对人生、对社会的影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还要为学生树立起读书的榜样,要手捧书本静心阅读,为学生的读书创造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在教师的疏导下,使学生的阅读倾向由平庸转向高雅,阅读兴趣由猎奇转向赏析,从而提升他们的阅读品位。

(3)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充分拓展学生课外阅读的空间。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读书来获得。基础教育阶段的时间安排应科学合理,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教师应该统筹兼顾,全盘考虑。虽然课时的设置不能随便改变,但读书不一定是在课堂以外。作为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允许学生在早读或自习课上翻阅课外书报;每周还可以挤出一两节课,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的指导。各科任教师应尽量把课外活动及周末、假日的时间支配权交还给学生,放手让其潜心阅读,达到乐则忘返、乐则思诵的境界,使学生喜欢读书,乐于读书,以期实现课内向课外的转移。如此累积,学生必然会获得丰厚的语文素养。

(4)教给学生科学的读书方法,扎实有序地推进阅读过程。方法是最重要的学问,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指导学生科学阅读,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应结合课内教学实际,培养学生摘录资料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方法,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学会批注。让学生有感可发,有疑善问,有得能写,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与作者心灵交流及“再度创作”的全新审美过程,最终达到“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质的飞跃。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读书计划,扎实有序地推进阅读过程。先引导他们选读与课文相关的名篇,拓展视野,而后让其自选书报,增加生活、语言积累;平时多读同龄人的作品,寒暑假重点读几部名著。在此基础上再谈心得,写体会,这样的阅读才是富有实效的认知活动。

综上所述,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农村学生的诸多阅读“缺失”,倾尽所能地冷静弥补,努力营造“书香校园”“书香家庭”环境,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还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教给学生科学的读书方法,引导他们进入到一方神圣而美好的阅读天地之中去。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武川新村学校)

猜你喜欢

缺失课外阅读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当前中国公民意识缺失研究——以社会监督为例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缺失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