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大使胡适的人情“利息”与恪守清贫

2014-05-09梁阁亭

意林·作文素材 2014年3期
关键词:陈寅恪胸怀利息

梁阁亭

【热点话题】胸怀 财富 重情义 人格魅力

1942年,国内物价飞涨,听说陈寅恪一家食不果腹,胡适立即托人送上3000美元,为了陈寅恪能接受,他提出用陈先生不需要的书抵扣这3000美元。而这车书,胡适又捐给了一些社会机构。

著名学者陈之藩到美国留学时,得到过胡适先生的资助。陈之藩后来还钱时还写了致谢信,胡适回信:“我借出的钱,从来不盼望收回,因为我知道我借出的钱总是一本万利,永远有利息在人间的。”这封回信让陈之藩终生珍藏,作为自己洗脑、涤心之用:“我从来没有过这样澄明的见解与这样广阔的心胸。”

胡适自己不是富二代、官二代,但他总是在自己微薄的收入中挤出钱去帮助别人。在美国任大使期间,为了替国家节约外汇,他外出演讲不带随员,一切亲劳。大使有一笔特支费是不需要报销的,胡适没有动过一分,全部用于帮助那些困境中的学生。

1962年2月24日,胡适去世时,朋友们整理他的遗物,却发现他全部的身家只有153美元。朋友们不禁感慨:适之没有留给儿子什么财富,却用自己的人格魅力给后辈们留下了取之不尽的人生“利息”。

【素材分析】对朋友仗义、为国家着想、资助学生,自己却恪守清贫,现在社会有多少人能做到时刻为别人着想而自己却自甘清贫呢?能做到这一步,这实在是一种气度,一种胸怀,更是一种美德。

【速用名言】

1.君子贵人贱己,先人而后己。

——《礼记·访记》

2.世界上能为别人减轻负担的都不是庸庸碌碌之徒。

——英国作家 狄更斯endprint

猜你喜欢

陈寅恪胸怀利息
胸怀军旅梦
学中文
郭沫若、陈寅恪致沈兼士——关于《“鬼”字原始意义之试探》的通信
陈寅恪与唐筼的爱情故事
胸怀 情怀 不曾忘怀
胸怀 情怀 不曾忘怀
大学的精魂——重温《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
坦荡胸怀 将才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