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开展历史观教育的策略

2014-05-08宁开忠

广西教育·A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历史观思想品德观点

宁开忠

【关键词】思想品德 历史观教育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A-

0121-01

思想品德是一门以实现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宗旨的学科。因此,思想性是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宗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历史观教育是分不开的。只有培养学生的历史观,才能使学生形成一种全局意识和发展意识,促使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国内外发生的各种现象,学会用辩证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和整体的观点去分析事物,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笔者拟在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开展历史观教育的策略。

一、在知识讲述的过程中开展历史观教育

本文所提到的历史观是马克思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开展历史观教育,就是教会学生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去分析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教师应根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提炼、挖掘教材知识点中所隐含的历史观知识,在讲述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历史观教育。同时,针对学生分析能力不强的现实,教师应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历史观思维方法,促使学生运用历史观思维方法来进行思维活动。

例如,教学《漫步“地球村”》(教科版初中思想品德九年级教材)一课,教师在讲述多元文化的时候,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和风俗文化;在学生了解多元文化的概念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其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人们的文化、思想交流活动越来越频繁,应该用全球化的观点去分析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为了提高学生运用全球化历史观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以下问题:在生活中感受其他国家的文化,想一想这些文化是通过什么途径和渠道传播的?这些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有什么不同?通过讨论,让学生意识到: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地域生活条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所主张的社会存在;各种风土人情、娱乐爱好、节日等,是社会意识;通过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观点,可以分析我国文化与外国文化之间的差别。这样教学,教师在多元文化知识点讲述中,渗透了全球化历史观的思想和方法。

二、在知识的总结归纳中开展历史观教育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历史观(尤其是唯物史观的思维方法)并不是系统呈现的,而是渗透在各个知识点和知识体系之中,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对其进行归纳和总结。教师让学生学会总结和归纳知识点所体现的历史观,以及概括知识点所体现的历史观,有利于学生把历史观内化为自己的观点,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运用历史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学《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教科版初中思想品德九年级教材)时,教师除指导学生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中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我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之外,还可以要求学生总结在过去所学的知识中所包含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思想和方法。通过总结和归纳,学生们加深了对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认识和理解。

三、开发历史观教育课程资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包括影视资料、文字资料、历史文物等。思想品德教师应积极争取校方的支持,不断丰富历史观教学的课程教学资源。如教师可以建议校方调整图书馆、资料室的藏书,合理配置有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唯物主义、爱国主义等方面的书籍,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能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加深对教材历史观知识的理解。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悠久文化的文明古国,全国各地都有历史文化遗产,思想品德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来开展历史观教育。例如,《新的旅程》(教科版初中思想品德九年级教材)一课涉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方向,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图书馆或者历史文物,让学生了解当地的发展历史,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当地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和成就。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一些歌颂祖国辉煌建设成就的文学作品。这样教学,能潜移默化地开展历史观教育,让学生在了解本地发展的同时,了解祖国发展的历史,从而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观点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建设,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总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开展历史观教育,能引导学生正确运用马克思唯物主义观点去了解、认识、分析、理解各种社会问题。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应不断探索,寻找开展历史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责编 雷 靖)

猜你喜欢

历史观思想品德观点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历史观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观点
“大历史观”与历史思维培养——以《洋务运动》为例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
习近平的历史观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