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
2014-05-08梁观明
梁观明
【关键词】新技术 多媒体 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A-
0113-02
多媒体有着全新的技术和内涵,它集黑板、计算机、投影仪等多种功能于一身,能够提供丰富多彩的事物与素材,形声结合,声画并茂,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课堂教学真正的活起来,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和源泉,有了学习兴趣,就有探求未知的欲望。当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后就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进而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提升学习效率。多媒体融入了图形、文字、影像、声音、动画等信息,大大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例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的周长》时,首先从学生感兴趣的竞赛跑步引入新课。画面出示两个面积相等而长宽不同的长方形果园和花园,果园和花园中的鲜花、小草、果树用色彩鲜艳的图案展示,并使两个小朋友分别围着果园和花园跑起来,这种呈现方式深深地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这时,笔者提出问题:两个小朋友各自跑一圈,谁跑的远?就此激发学生学习长方形周长的兴趣。接着让学生思考讨论,展示自己的方法。并请两个学生到前台动手操作,分别量一量果园和花园的长和宽,算一算周长是多少。最后利用多媒体将学生的思维过程配上轻音乐演示出来,再一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巧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思维的创造性程度是衡量思维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良好的思维能力不是凭空而来的,它与一个人的思维素质、所受到的思维训练密切相关。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开拓思维空间,帮助他们增加思维的自由度,鼓励学生探索,启发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活动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来辅助,这样不仅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能力,还可以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把学生很难用形象去感知的内容充分地展示出来,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时,笔者利用多媒体演示事先制作的课件:首先出示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平移使两个图形完全重叠;然后沿着三角形的一条边移动,当点与点重合时,再绕顶点旋转,使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同时,出示三道思考题让学生讨论:(1)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是怎样的关系?(2)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和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样的关系?(3)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这样,清晰的画面就在学生脑中形成了三角形如何拼成四边形的表象,再结合思考题,学生的思维很快地活跃起来。
三、巧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
我们知道,小学生的记忆形式以机械记忆为主,就学生接受知识来讲,通过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的约为15%,通过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的约为25%,如果同时接受两种传递知识的工具,那么能够记忆的知识约为65%。可见,知识的信息通过学生的多种感官来接受,产生了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
而多媒体正好能够提供直观形象的图像、艳丽的色彩、优雅动听的伴音,这种声像并茂的艺术境界,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产生共鸣,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感官。教师则因势利导,让他们质疑、交流探索、解决问题,趣化他们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学习很好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课堂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四、巧用多媒体突破教学疑难点
有些教学内容,涉及的内容广,距离现实生活遥远,教师在课堂上单靠语言很难讲清楚,教学难度较大,不利于学生接受,而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助释,可以使教学内容变深为浅、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化动为静、化大为小、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因此,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学生可以感知传统教学中无法表现的事物和现象,可以让学生如临其境,真正感受到其中的奥秘。通过对图像的感知,悟出其中的重点和难点,甚至部分学生会很自然地发挥其想象力来补充图像的内容,使其意义得到延伸和拓展,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同时,还可以把视听、思考、语言相结合,教师给予必要的启发与诱导,让学生进行分析、比较、概括,用自己的语言参与整个分析活动过程,再由教师进行概括总结。这样,使学生的知识实现了质的飞跃,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因此,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形象生动,学生感知鲜明,印象深刻,可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例如,“相遇问题”历来就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相当难度的一类应用题,在教材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这类应用题既要学生掌握相遇、同时、相向的特点,又要理解路程、相遇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要会应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解题。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使学生较好地理解题意,传统教学中尽管教师作了很大的努力,或用语言形象描述,或用画图讲解,或用滑轮实物与幻灯投影演示,或根据路程
与速度、时间的关系等诸多手段进行教学。但由于学生年龄特点的限制和教学知识本身难度的阻碍,学生掌握起来总是很困难、很勉强。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运用多媒体动态展示例题教学,能为学生创设视听情境,产生一种化静为动的效果。
其做法是:在屏幕显示刘林、李晴两家住地用房屋标志表示,并不断闪烁,当发出一声悦耳的哨声后,刘林和李晴分别从自家同时出发,相对而行,经过3分钟后两人相遇。这时又发出一声悦耳的哨声,刘林走的路程用兰色线段表示,李晴走的路程用红色线段表示。这样运用多媒体所具有的声、形、光、色的特点,创设动态情境,抓住“相遇问题”的关键,加深学生对“两地、同时、相遇”关键词的分析和领会,形象、深刻地揭示了事物的发展、变化与结果,让学生达到一种思维的高度,使学生能准确理解相遇问题的结构特点,掌握路程与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接着,再利用多媒体,逐步演示两人所走的时间与路程的变化情况,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每经过1分钟、2分钟、3分钟两人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变化?由于多媒体演示形象,使学生能理解到:相遇时,“两人所走的路程的和就是两家之间的距离”这一数量关系的重要性。因此,充分运用多媒体图像准确科学、简洁明了的优势,加上教师的适时启发、点拨,学生顺利完成由自我形成到自我完善的认知过程,大大降低了传统教学手段靠单一讲解带来的理解上的难度,避免了因实物表演、模具演示不准确、不科学而造成的负面影响。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育,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众多不足,不但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还能为学生创设自学、思考的空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