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现小学生习作个性化表达的对策

2014-05-08胡明清

广西教育·A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习作对策

胡明清

【关键词】习作 个性化表达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A-

0060-0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然而,经多年教学实践,笔者发现习作教学存在不少问题,如命题陈旧、题材贫乏、模式僵化等,导致学生习作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习作教学应当如何引导学生有个性化地表达呢?以下,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一、感悟生活,挖掘个性化表达的源泉

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就会有不一样的生活感悟,这正是个性化习作的重要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走出去,请进来”,鼓励学生多活动、多接触、多思考,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对生活的真实感受。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生活,去接触广阔的田野、壮丽的山河、淳朴的风土人情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有所思、有所悟,这样,学生在习作中就会流露出对真实生活的感悟。

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写《秋天》的作文时,先提前一两周时间让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到秋高气爽的郊外“倾听”秋天的声音,尽情欣赏秋天的景色,品尝秋天的水果,从而在倾听、欣赏、品尝中感受秋天。在作文指导课上,学生兴致盎然,写下了一个个精彩的片段:“我和爷爷回到了乡下,那里的溪水清澈见底,倒映着蓝天、白云,有几只小鱼从石头底下游过,非常地快活,让我的心情大为舒畅。”“山上的水果可真多,红红的柿子像灯笼似的挂在枝头上,几只蝴蝶围着柿子不停地飞来飞去,好像要和人们一起分享柿子的香甜。”……学生写出了独具特色的思维片段,正是得利于他们课前对秋天的观察与感情的积淀。

二、改进命题方式,搭建个性化表达的平台

叶圣陶先生说过:“出作文题目一定要为学生着想,钻进心里去考虑,务必使他们有话可说。”为此,教师要从命题入手,打破条框式的命题约束,主动迎合学生的心理,让命题变得更加灵活且可操作。首先,命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如《××,我想对你说》《我讨厌……》《我害怕……》等,这类题目易于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发他们表达真情实感。其次,命题要有趣味性。小学生的内心充满童真童趣,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习作。如指导学生写自我介绍的作文时,笔者改变了以往《这就是我》《自我画像》等陈旧的命题方式,以《给自己的一封信》来命题,激发了学生表达的兴趣。最后,命题的范围要广泛。作文命题不能仅限于课本上所提供的习作主题,教师要大胆地将习作的触角伸向学生生活的每个角落,力求命题方式多变,以激起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如以叙述的形式来表达题意:“幸福是什么?幸福来自家庭的温暖,幸福来自身边的感动,幸福来自他人的一次帮助……幸福来自生活的点滴。请以‘幸福为题,写一篇作文。”这样的命题形式有助于解放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写出具有独特主观感受和真实情感体验的文章。

三、创新教学模式,释放个性化表达的魅力

(一)从内容入手,拓宽个性表达的思路

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要从内容入手,突破审题、内容要求、范文引路等传统的思维定势,鼓励学生去挖掘、感悟、提炼习作主题。比如,在指导学生写《贴鼻子》的游戏作文前,笔者首先通过情境预设引导学生开展游戏,鼓励学生多层面、多角度思考游戏给自己带来了哪些快乐。作文课上,由于没有内容的限制,学生的思维放开了,他们纷纷将游戏中的情感体验融入自己的习作中,使一篇篇带有童真童趣的作文跃然纸上。如有的学生记下了游戏中观众的神态和心理活动;有的学生分析了在游戏中失败的原因;有的学生以新闻报道的形式将这次游戏的过程写得生动、具体。

(二)开放表达方法,彰显个性表达的精彩

巴金曾说过:“无技巧地再现生活就是作文。”小学生天真活泼,个性化习作应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认知能力和写作水平尽情表达。如在语言表达上,教师不能让学生一定要遵循特定的语言风格写作,而是要遵重学生真实的表达,让学生的个性化表达符合其年龄特点。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摒弃以往共性化作文的陈规戒律,才能使学生的个性表达在习作中得以尽情地发挥。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习作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习作展示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