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英语新课程学生学习评价观
2014-05-08翟莲芬
翟莲芬
【关键词】小学英语 新课程 评价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A-
0026-02
评价作为英语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课程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英语课程改革的方向、力度与效果。因此,教师必须以学生的整体发展和进步表现为根据,以学生终身的持续发展为着眼点,转变传统的评价观念,树立符合素质教育精神的现代评价观。笔者拟结合案例分析,对小学英语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学习评价观进行探讨。笔者认为,在观念上,教师应努力实现以下六种转变。
一、从重视评价的区别和选拔功能转向重视评价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服务
多年来,我们更多的是强调评价的区别和选拔功能,总是期望通过评价将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分得一清二楚。因此,教师、学生和家长都特别注重分数。按分数给学生分等级、排名次等不良现象,给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随着课程功能的转变,评价的功能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评价不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帮助我们“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换言之,是评价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而不是学生的发展为评价的需要服务。
【案例1】某教师在教室中布置了一棵圣诞树,树上挂满了一个个用硬纸卡做成的小松果。当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取得进步的时候,教师就奖励学生一个小松果,让学生亲笔在小松果的背面写上自己的姓名、取得的进步、日期,然后把小松果挂在圣诞树上。每到学期末,全班同学都要与这棵挂满丰收“果实”的圣诞树一起照一张集体照,然后把“果实”摘下来各自珍藏。无论是挂上“果实”还是摘下“果实”,学生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喜悦。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用一个个“果实”来呈现学生英语学习进步的足迹,这是一种发展的、动态的教学评价手段。教师在承认不同学生的发展存在差异的同时去发掘适合个体发展的评价方法,从而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求知欲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的评价方法,比教师简单地打一个勾或打分数所起到的效果要好得多,虽然评价的手段简单,但体现了鲜明的指导思想——真正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种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服务的评价正是新课程所提倡的。
二、从只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向既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又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
关注结果的终结性评价,是面向“过去”的评价;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则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将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使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这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观。
【案例2】教师给三年级小学生布置了“有声作业”,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将作业的完成情况用录音机录下来。一名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录下了以下三段录音:(1)学生说:“今天是某月某日,我练习的是一首英语歌曲。”接着是断断续续、发音不是很准的歌声。(2)学生说:“今天是我练习这首歌曲的第三天。”接着是比较连贯、语音较清晰的歌声。(3)学生说:“明天我们班有英语课,这首歌曲我已练习一周了,我打算在课前三分钟表演时在全班同学面前演唱这首歌。”接着是连贯的、声音响亮的、语音清晰的歌声。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评价应有益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应有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在上述案例中,教师通过给学生布置“有声作业”,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学习有进步,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就是获得成就感与增强自信心的过程。这样做,让学生更关注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单纯关注学习的结果,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从单纯重视对语言知识的评价转向重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评价
过去,学习评价注重的往往是测量与评价学生对事实与原理的掌握,这样,不利于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出真正有意义的建议。现代教学评价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改变单纯重视对语言知识评价的做法,重视对学生的全面素质进行评价。
【案例3】课后,某教师与一个学生聊天。教师:“嗨,今天你在英语课上学到了什么?”学生:“您教的单词和句型我都会了。我可以念给您听哦……”教师:“真是不错,继续努力呀!”
从上述案例中的对话,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这位教师更倾向于从掌握课本知识的角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所以学生才会那么自然地罗列自己的学习成果,以期得到教师的肯定。其实,教师除要关注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外,还应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学习策略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中肯的评价。即使学生在课后不能像【案例3】中的学生那样把教师所教的词句全部念出来,但只要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开动脑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也应该给予他们积极的评价,这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从忽视情感评价转向重视情感评价
以往的教学评价往往只注重学生认知的发展,现在看来,这种评价有失偏颇。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一门课程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能否很好地学习这门课程。与其他学科领域相比,语言与情感态度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在进行评价时,教师应更加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
【案例4】在一堂小学三年级的英语课上,教师正在教授有关“Food”的内容。由于教学的需要,教师给学生分发了一些教具,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希望自己可以分到一个教具。这时,一个文静的女同学得到了教具hamburger,她站起来,一边点头一边伸出双手,并说:“Thank you,Miss Wang !”但是,教师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错失了一个发展学生情感态度的良好机会。教师评价学生时,应投入自己的真实情感,与学生有真诚的目光交流,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关爱、真诚和对自己的信任及鼓励,这样会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应增强情感意识,可以请这位女同学上讲台,并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刚才这位同学在接过老师的东西时,有一个不同于其他同学的举动,让我们再来看看她是怎么做的。”在女同学示范后,教师应真诚地对她说:“You are welcome!”这样做,既及时对女同学进行了肯定,又使其他学生受到了情感态度方面的教育。
五、从统一答案转向多样性答案
世界是多样的,作为人们认识的结果——答案也必然是多样的。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和认识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因而教师不能用被认为是标准化的答案去限制学生作为独特个体的发展。
【案例5】教师正在教授一些有关小动物的单词和句型“I like…I dont like…”。
T:What do you like?
S1:I like rabbit.
S2:I like dog.
S3:I like budgie.
S4(大声地):I love mouse!
T:Right.You can also say:“I like…”
S4:I like mouse!
T:Thats good! Sit down,please.
在上述案例中,S4的回答表明,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已不局限于这节课所学的内容,也表达了学生自己的真实情感。由于学生的回答不是教师所预设的“统一的答案”,于是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所期待的答案。这样做,容易使学生形成“老师需要的答案才是重要的”的认识,进而去猜测教师的答案,而不是主动思考。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会十分被动,只会模仿或等待教师的答案。
六、让学生由评价客体转向评价主体
学生被动接受评价结果,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的一员,既能增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了解和理解,易于形成积极、友好、平等和民主的评价关系,又能促使学生通过评价活动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
【案例6】
“让同学们在我的课堂上学得有趣”,是七年级英语老师克利默夫人再三公开表白过的宗旨。
克利默夫人瘦瘦高高,梳着短头发,又热情又文雅。她总能想起很多有趣的办法来让我们轻轻松松地学习。这天,她宣布几天后要测验刚学过的20个单词,同学们马上唉声叹气起来。可她马上接着说:“我准备用一种新办法:这次你们每人出一套考题给我,我挑一份最好的考你们,怎么样?”
“新鲜!”同学们欢呼起来,紧接着一个个窃窃私语。一个男生向周围同学叫了起来:“谁也别把考题出得太难哪!”
全班都笑了起来,老师也笑了:“你们可别都串通好了出容易的题。如果都不合我的意,我可就自己出一份题了,明白了吗?”
大家开始写考题,教室里同学们议论纷纷,热闹极了。我心里盘算着:20个单词,就出20道题吧。可该出些什么题呢?一边回忆着老师讲授这些单词时提的要求和以前给我们出的题,一边请教邻座同学。邻座安吉琳娜说她的第一大题是按字母顺序把单词排列起来,再一大题是拼写……
不该这么出吧?我心里嘀咕着。考试的重点应该放在单词的意义解释上啊!
我煞费苦心地想来想去,终于提笔写下了第一题:填空。共5小题,写下单词的解释,要求从20个单词中找出正确的单词填在括弧中。
第二大题是选择反义词。我写下了一个新单词和四个别的单词,要求从这四个词中选出与新单词相反意义的词。我还耍了点小花招:先写下正确的反义词,再写下同义词,另外再写一个名词、一个形容词。
放学了,我回家忙了两个多小时,又写又改。后面又编了两道大题。第三大题:选择正确的解释;第四大题,我造了5个句子(这5个句子可真是让我绞尽了脑汁),把用进去的新单词空了出来让同学填。总算全妥了!
第二天,大家把自己编出的考卷都交给了克利默夫人。
第三天,就是考试的日子。本来大家都怕考试,可这一次看得出来同学们都很兴奋:到底老师会选谁的考卷呢?克利默夫人神秘地微笑着把考卷发了下来。我急不可待地抓过来看上面作者的名字:呀!是我的!真是我出的那套考题,我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
理所当然,我轻而易举地在这次英语测验中得了一百分。说是轻而易举,可我在如何出考题时已经费了不小的劲。我这才醒悟:克利默夫人不动声色地就让我们在测验之前好好地复习了一遍,而且,大家还复习得又积极又主动!
——摘自《赴美就学笔记》(作者:高歌,海南出版社,2000年版)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让学生自己出试题考自己,把学生自我评价有机地融入此过程中,营造了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使学生在评价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并在获得语言能力的同时得到全面的发展。
综上述所,新课程倡导的树立符合素质教育精神的现代评价观,给我们带来了崭新的工作思路,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广大教师在实践中应不断地体验,不断地感悟,不断地充实、丰富和完善新课程的评价理念。(责编 雷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