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网络为基础构建海河教育园区思政课资源共享平台
2014-05-08高江GAOJiang
高江 GAO Jiang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350)
(Tianji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College,Tianjin 300350,China)
以网络为基础构建海河教育园区思政课资源共享平台
高江 GAO Jiang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350)
(Tianji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College,Tianjin 300350,China)
本文主要通过对海河教育园区的介绍,分析园区思政课资源共享课程开设的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思政课资源共享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解决措施。
海河教育园区;思政课资源共享;网络;共享平台
0 引言
高职教育作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提高社会就业率的重要途径,其发展一直都受到国家教育部门、地方政府的重视,如何在现有的高职教育资源现状下最大发挥教育资源的整合功能是社会各界一直研究的热点。网络技术的发展为高职教育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转变,通过网络可以实现高职院校之间具有不同优势专业的资源整合,做好高职教育机构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功能。天津海河教育园区作为高职教育资源整合的一个示范园区,是高职教育资源整合成效的真实反映,对此作者通过天津市海河教育园区的资源共享课程开展情况分析如何才能进一步利用网络平台发展海河教育园区的建设。
1 天津海河教育园区简介
天津海河教育园区定位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天津市高端科技研发创新示范区、海河南岸生态宜居示范社区,是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形成教育高水平聚集发展的高地。首批进驻海河职教园区的院校包括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和天津海运职业学院5所高职院校,还有整合后的天津市仪表无线电工业学校和天津市机电工业学校这2所中职学校。
在空间设计上,海河教育园区总体规划呈现出“一廊两翼”的布局结构。同时,海河教育园区内的一批公共建筑资源将由园区院校共享。“一廊”指结合城市生态走廊规划的中央生态绿廊。“两翼”是指东西两侧的学校、居住区及配套建设区,规划总面积29km2。
在职业教育改革的带动下,天津海河教育园区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2011年,园区院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5%。2012年新学期开始之际,海河教育园开始调整步伐,在去年完成一期建设的基础上,提升内涵、资源共享成为园区工作的关键词。在2012年,园区围绕资源集约利用、学生集成培养的思路,启动3个共建专业、4门优质网络共享课程和1门公共基础课程作为资源共享工作试点,逐步走向“教师互聘、课程互选以及学分互认”。目前天津海河教育园区经过三年多的运营,园区的管理体制和教学实训功能趋于完善,已经具备实施职教资源共享共用的有利条件。要按照由易到难、分步实施的原则,集成各学校重点学科、优秀教师、精品课程、实训设备等优势资源,最大限度实现集约办学,形成天津职业教育的品牌效应。
2 海河教育园区资源共享课程开设的优点
2.1 有利于高职优秀教师资源的流动 由于受到经济利益以及学校办学规模等影响,我国教育资源普遍存在着分配不均的现象,这种问题对于高职教育资源健康持续发展极为不利。因为学生接受高职教育首要的一点就是调查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优势,查看其教育质量,高职院校具有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学生报考其学校的关键因素,如果长期下去势必会造成核心校学生人数过多,而其它高职院校生源少的畸形现象,而通过教育园区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师固定身份,有利于优秀教师的流动,平衡各个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通过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可以解放优秀教师的授课地点以及对其的制度约束,教师之间可以在园区内的高职院校中自由的流动。
2.2 学生可以到其它学校听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育资源共享课程就是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开化,海河教育园区内的高职院校学生可以随意到其它学校接受优秀教育资源,比如某个高职专业可能在某个学习属于重点学科,并且其教育资源非常的雄厚,而其它一些院校的此专业可能不如该学校的教育资源,对此学生就可以到具有重点学科的院校接受此专业的教育资源,这样的学生到其它学校听课的过程可以充分实现教育资源的功能化,保证教育园区学生的教育质量,同时学生到其它学校听课的过程也是学生提高社会交际能力,扩大教育结构能力以及提高自我学习的过程,通过到其它学校听课学生可以认识到许多与自己相同爱好的学生,他们之间可以在以后的学习中相互交流,而且到其它学校听课也不再受专业课程的限制,学生可以自主的选择自己喜爱的专业知识,以此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文化结构。
2.3 整合园区高职教育资源,增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 高职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构建就是将园区内的高职院校的优势专业借助网络的形式实现课程的共享,经过园区内的资源共享有利于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之间的合作,高职院校在发展规划的时候可以通过与园区内高职院校的商讨,制定提高高职院校的自我发展定位以及发挥自己的优势专业的措施,避免出现高职院校之间重复构建专业课程,造成高职院校的资源浪费,同时教育园区内的资源共享过程也是高职院校积极探索高职教育发展的过程,高职院校通过合作可以将不同学校间的教育资源进行强强整合,扩大园区内的教育实力,扩大园区内的高职教育资源的社会影响力,增强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3 海河教育园区思政课资源共享课程开设存在的问题
天津市海河教育园区经过近几年的运营发展,教育资源共享课程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并且课程资源共享平台构建也己经初见成效,其对园区内的教育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但是由于受到高职院校自身原因以及网络技术发展的限制,思政课教育资源共享课程在实际运行的过程还是存在不少的问题:
3.1 海河教育园区思政课资源共享课无法保证学生全部到位 虽然思政课资源共享课程课能够增强校际交流,但是由于各高职院校班级不尽相同,资源不均,学生在各校之间流动存在路途上的安全隐患,授课时间及空间均受限制,结果导致学校参加思政共享课的积极性不高,在初步进行的试验中,各个学校只能选出四个班级,分成两个合班来参加思政课资源共享,五个高职院校中,每个学校挑选出一名优秀教师参与任教,教师在各学校之间流动教学,将教学内容分成五个模块,每个老师承担一个模块,在每个学校授课两周的时间,最终五位教师合力完成教学,学生一个学期可以见到五个学校的思政课教师,感受到不同的授课风格,虽然学生感觉比较新鲜,但无法保证全员参与,另外,老师在各个学校只担任两周的教学任务,对学生的情况不了解,而且参加听课的人数比较多,所以,一些互动环节不是很容易开展,刚对学生有初步的了解就要离开该学校,到另一所学校去教学,所以,师生之间的交流就失去了一定的基础。
3.2 高职院校在办学理念、管理制度以及培养目标上具有差异性 虽然海河教育园区的建立为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以及管理制度提供了相互合作与整合的契机,但是由于要面对生源日益紧张的局面,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会变得越来越激烈,它们之间的资源整合存在一定的“私利性”,它们不愿意将本校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教育资源对外开放,也不愿意本校的优秀思政课教师到其他学校开展教学;同时由于高职院校在教育培养目标上存在差异,各个高职院校对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同,有的高职院校将思想政治课程仅仅看做一种形式化课程,因此思政教育资源共享要想取得实质性发展还需要高职院校统一对思政课程的认识。
3.3 支持思政教育共享课开展的技术条件还有待提高 目前海河教育园区思政教育资源共享课程已经推行了两年多,其已经具有了成熟的经验以及具备了一定的实施基础,但是仔细分析思政教育资源共享课开展的现状,不难发现支持思政教育资源共享的技术条件还有许多不足,首先网络资源共享实施的条件就是高校之间要建立统一的网络技术平台,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原因的限制,学校之间在软件、硬件上还没有统一的规定,导致资源共享课在推行的时候存在一定的信息播放不支持的现象;其次熟练掌握网络技术的思政教育老师还比较少。
4 以网络为基础构建思政课资源共享平台的措施
4.1 转变传统办学观念,明确思政资源共享的指导思想 构建以网络为基础的思政课资源共享平台首先就是要强化海河教育园区各个高职院校之间的观念,打破他们传统的私利发展意识,本着开放办学的理念实现园区内的思政教育资源的整合;其次高职院校之间要清晰的认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通过合作实现思政教育资源的整合,通过竞争提高思政教育资源的发展。最后高职院校内部也要对学校内的思政教育进行资源优化整合,树立“共知、共建、共享”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专业的优势,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4.2 建立以网络为基础思政资源共享课考核制度 网络思政教育共享课开展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共享平台在各项硬件设施都到位的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以此约束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授课成效等。首先针对思政网络共享课中学生很可能到位不足的现象,要建立一定的上课考核制度,将学生的网上签到率与学生的考试成绩相挂钩;其次考核方式要积极借助网络技术,保证考核制度的长期推行。
4.3 设立教育园区思政课资源共享的管理机构 教育园区校际间层次、类别等存在差异,要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就要在校际间设立资源共享的协调机构,制定相关政策、制度及具体的实践操作方案,保障思政课资源共享有效合理的运行。成立海河园区思政课资源共享委员会,设立园区内主管思政教学工作的政府负责人,联席指导组、教务、信息部门和思政课部门负责人联席协作组、思政专家指导协作组,各部门相互沟通,相互配合共同规划,共同管理;共同制定资源共享的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明确各自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建立规范制度和激励机制,使开放工作规范化,并保证资源共享,互惠互利。
4.4 拓展思政课教育内容,提高思政共享网络平台技术 首先思政教育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在某种程度上缺乏自主学习性,他们认为高职院校的学生主要是学习技能的,思政课可学可不学,由于受到错误的观念影响,他们对思政课缺乏足够的学习兴趣,需要外部的制度给予约束,对此思政资源共享课在设计的时候要针对此问题,丰富其内容,比如思政教育可以借助网络最新的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社会事件,提高学生的兴趣;开拓学生讨论平台,建立学生实践基地;其次积极提高教师业务素质,调动教师积极性,注重开展社会调查,增强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开辟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网络平台,提高教学实效,再次要加强院校之间的网络资源共享。网络平台是教学资源共享的最佳模式,将区域内各高职院校的校园网有机链接起来,建立区域内的信息资源网络,从而实现网络平台基础上的资源共享效益最大化!
[1]章建新.职教园区虚拟式运行的实践及其改善[J].继续教育研究,2012(10).
[2]沙茜,李刚.天津海河教育园区体育资源共享发展策略研究[J].管理观察,2012(23).
[3]石露,陈琛凝.高职院校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建设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13(5).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 Courses Resources Sharing Platform in Haihe Education Park Based on Network
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problems of education course resources sharing in the park through introduction of Haihe Education Park.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Haihe Education Park;education course resource sharing;network;sharing platform
高江(1976-),女,吉林白城人,副院长,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G203
A
1006-4311(2014)11-0295-02
本文章为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教师科研专项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阶段性论文,课题项目编号:CTF 120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