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科研的现状分析及决策创新要略思考

2014-05-08苏刚强余景亮

中国医药导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中医药科技发展

孙 峰 苏刚强 余景亮

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 210023;2.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42;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 100026;4.江苏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江苏南京 210042

中医药学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科学,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长期和疾病斗争的丰富经验总结。其理论与实践体系,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传统医学的治疗理念正逐渐为世界所接受,它倡导的人要适应自然,注意情志调养以及未病先防等理念正在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现在对中医药的市场需求日益增长,这给中医药科研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会[2]。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长期斗争的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其有效的实践和丰富的知识中蕴含着深厚的科学内涵,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3-4]。如何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进中医药自主创新、推动科技可持续发展,以满足时代发展和民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1 中医药科研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是中医药机构设备条件改善最快最好的时期。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日新月异,中药作为天然植物药的代表,西方开始对历来排斥的中医药刮目相看,不断受到广泛关注[5]。尤其是最近十几年来,我国的国家、省、市政府不断加大对中医药的科研投入,据不完全统计,国家科技计划和专项对中医药的科技投入,“九五”期间为1.30亿元,“十五”期间增加到6.45亿元,“十一五”时期中央财政投入专项资金共计10.25亿元,安排16家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6]。

然而我国中医药相关企业的科研方面相对投入较少,除较少几家外,自主研发的能力还很薄弱。这主要是由于:①我国的中成药产品自主创新不多,其所自主拥有的知识产权不足。②中医药科研管理工作十分薄弱,缺乏一个统一而有力的管理。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目前所采用的管理模式一直是采用医药分开管理的模式,结果导致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并不能够对中药行业起到很好的监管作用。③中医药专业队伍后继乏人。从事中医药工作的人员,有很多转为西医,从中医院校毕业的年轻医生,有的人嫌患者少、收入低,故改行从事西医药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某市现有在职中医药人员2085人,其中大中专学历占80%以上。目前在职中医药人员中,初级职称占72.6%,中级职称占20.3%,高级职称仅占 6.3%[7]。在中医药人才队伍中,中医临床资深专家较少,且年事已高,中青年专业技术骨干队伍尚未完全建立。在职中医药人员中,30岁以下的仅占8.4%,50岁以上的却占37.8%[8]。④中医药科研力量分散,未形成规模。目前,我国虽然资源丰富,但是中药材的种植与生产方式仍然是采取粗放的管理方式,缺乏专业规划与管理,大部分还是处于孤军奋战的状态,拳头产品少。另外,目前缺乏全程质量监控,在农药、重金属残留控制方面与国际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最后,中成药产品科研与中医临床脱节,因此后劲不足,多数药品生产企业处境艰难。

2 决策创新要略思考

科学创新的本质是通过科学研究获得新科学的过程,核心是新的思想观念和公理体系的产生,强调的是理论性与学术性。而技术创新的本质是一个综合性过程,是技术开发与实际应用的有效统一,核心在于科技的应用,强调的是经济性与应用性。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应表现在知识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管理创新体系三个方面。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创新体制和机制;创新人才培养;创新平台建设;创新项目和成果;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下面针对这些构成要素进行分析:

2.1 建立中医药创新体制和机制

首先,各级政府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性。要加大对中医药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强中医基础理论和战略攻关课题的研究,中医药行政管理体制应当适应中医药行业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将中药产业开发列入当地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之中,给中医药人员创造良好的提高与发展空间。中医药人才也是中医药实践经验和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制订措施鼓励中医药人员的科研创新[9]。中医药学从病因到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各个层面上构建了有机联系的理论体系,中医药创新需要建立相应的创新体制、科学管理机制作保证。一方面要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医药,另一方面又要把中医药当产业实业来发展,不能把中医药传统理论当作一成不变的偶像去崇拜,实行投资多元化,鼓励发展民营中医药企事业,鼓励发展民间中医药事业,与时俱进。国家要明确扶持的重点,国家已把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种学科、三种力量故在同等位置,设立政府科研基金,重点扶持有优势、有特色的中医药企业搞好科技创新,这要作为大政方针长期保持下去。要扶持中医医疗机构的建设和发展[10]。当今时代,经济、信息、科技的发展已垒球化、多元化,中医医疗机构是中医科研的重要阵地,各研究机构对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纳米技术等技术在中医药研究领域的创新使用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建议各级政府要继续采取措施扶持各级中医医疗机构的建设,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取得突破,贡献于人类,鼓励多学科交叉,解决中医药的重大科技问题及难题。同时,转变观念,不断创新中医药的科技管理体制和机制[11]。

2.2 关于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

一定要坚持继承与发展两个方面,中医药是传统的,必须在很好的继承基础上才谈得上创新,以往我们的教育,人才培养过于强调创新,强调现代化,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经典的学习和继承,许多名老中医已经站出来对此做了严历的批评。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创新人才”主要是指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创造性人才。具体来讲,这种创新性人才的创新能力对于推动中医药行业的整体发展与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医药创新人才所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具体包括如下几方面[12]:广博的知识与合理的知识结构,时刻准备创新的意识,坚持不懈的创新精神,灵活的创新思维,有计划的创新学习和努力的创新实践。但目前中医人才的现状却是知识面狭窄,知识结构不合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淡薄,创新思维学习不够,实践能力不强等。中医药院校学生普遍存在重理轻文的倾向,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轻人文知识的储备;从教与学的角度来看,应让学者与教者一起生活,耳濡目染,言传身教,从而保证了传承的完整性。高等中医药教育仍是以课堂讲授为中心,而目前高等中医药教育是我国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与方式,教学内容主要围绕专业考试开展,教学方法仍是满堂灌,但是这种院校教育的普及与发展,不免会产生千篇一律的人才类型;其考核方式均以考试为目标,加之课程繁重,使之难以进行创新学习。针对中医药人才的特殊培养模式以及各自的利弊,当前进行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选拔的关键,通过针对性的培养,使得学科之间相互交融,活跃中医药学生思想。着眼于将经典的师承教育和院校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具有扎实宽厚的中医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注意强调中医药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寻找到一条符合时代要求,并遵循现代中医药教育规律的人才培养机制之路[13],从而能够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现代化、复合型人才,应该是在中医理论、长期临床经验及药物质控等各个方面都有一定能力,充分发挥科学研究对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所以,只有创新教学管理制度,推进中医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才有可能为培养创新人才创造条件[14]。

2.3 关于中医药创新平台的建设

在前面论述创新机制与体制中已经涉及到这方面的问题,中医药科研创新的平台,不仅仅包括中医药各类各级学校及医院、中药企业、研究院所等,还包括无形的政策法律环境,一个好的平台,可以极大地促进中医药科技的健康发展,因此,对于中医药创新平台的建设,这两个方面都不能放松,特别是对于广东省,我们要抓住建设中医药强省的时机,大力建设好中医药发展的平台,推动中医药的大力发展[15]。创新平台建设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是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载体,也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没有一流的科技创新平台就不可能有全面持续发展的科技成果,就无法实现科技创新的目标。作为高校,要努力建设好重点实验室,建设好附属医疗机构和科研环境。大力引进各类人才,做好人才、学科的整合工作,有效利用科技项目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注意吸纳社会资金,建设好创新平台。要充分利用中医药创新平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学科及学术交流,提高中医药科技创新持续发展的能力[16]。

2.4 关于中医药创新项目和成果

中医药以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作为自己的特色,个体化治疗一方面有利于患者及病情的恢复,但同时却不利于工业化的生产,中医药的创新必须要解决好这个矛盾,推动中药的现代化,使之能更便利、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在中医药科技成果管理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起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成果管理制度,当前形势下,对中医药知识产权的管理要坚持 “严格”与“宽松”并举。“严格”体现在要主动提出知识产权要求,特别要研究目前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的新措施,建立起通过知识产权保护中医药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17]。“宽松”体现在中医药科技成果的创造者、发明者思维要放开,应从国家和社会的层面来强调中医药知识产权的所有权。在保证有形无形资产不流失的情况下,采取灵活措施,依法保证并在一定程度和范围扩大中医药科研人员享有的权利,中医药创新项目要从多方面大力支持,推动成果的转化,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5 关于中医药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

中医药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目前也存在很大的问题,比如课题项目的分配不合理、人才结构的不合理,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医药创新工作的进展。如何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需要从以下多个方面进行努力:首先,加大投入,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基层科研差的问题,适当把科研力量向医疗,教学一线靠近,使科科研工作真正成为有源之水,发展有力,特别是对于中医药的创新,必须以临床疗效为第一要务,从疗效上狠下功夫,才是科研及中医学本身的发展之路。人才的培养也需要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对于年轻,有工作能力的中医学生,要大力支持进行科研工作。支持创新,敢于尝试。对于中医继承方面的科研,也要加大重视,从文献中发现创新点,同样是最好的中医药科技创新[18-19]。

3 小结

中医药科研事业的发展要坚持统筹兼顾,推进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全面发展作为一项基本原则。以上从几个方面简单论述了中医药科技创新的一系列问题,对中医药现代化,对中医药的科技创新会更加重视,更大地投入人力、物力进行开发研究,相信中医药科技会有一个巨大的发展。

[1]杜月英,胡全兵,赵金文,等.中医药科研发展与决策创新要略思考[J].科技通报,2010,26(3):462-466.

[2]杜月英,何革,顾水均,等.循自身发展规律创新中医药科研决策——由中西医发展比较引发的思考[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4):628-629.

[3]邵瑛,梁洁群,李素荷,等.关于加强中医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中国医药,2010,5(3):273-274.

[4]冯后祥,刁春旭.谈中医药继承和创新的途径方法[J].中国医药导报,2008,5(34):69-70.

[5]徐乃玉.浅议中医药科研管理与创新[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7):86-87.

[6]蒋文晶,刘健.加强基地业务建设创新科研管理模式[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20(11):1055-1057.

[7]陈晖,林霄.重视医院科研档案建设服务医学科技创新[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2):127-128.

[8]俞征鹿,贾佳.我国中医药创新性产出模式研究:基于科技论文产出的统计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6):132-134.

[9]李先强.加强培养机制改革提高科研创新能力[J].中医药导报,2010,16(3):116-117.

[10]罗才贵.中医临床疗效与中医药创新发展[J].中国医院管理,2007,27(2):43-46.

[11]卢旻,闫秀娟.中医药高等院校教学方法改革中的问题与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2):150-152.

[12]陈炬烽,葛继荣,林炳辉,等.浅谈中医药科研管理的思路和体会[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8,16(7):504-505.

[13]瞿筱逸,张怀琼.高等中医药院校科研产出影响因素评估初探[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0,23(3):182-196.

[14]蔡秋杰,罗卫芳.中医药科研发展现状及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8):729-732.

[15]黄尤江,郑利荣,黄卓泳,等.中医药查新项目统计分析与广东省中医药科研现状浅析[J].现代医院,2013,13(8):5-7.

[16]李宗友,鲍玉琴.国外中医药科研机构发展及科学研究现状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11):1-2.

[17]李廷谦,王刚,王蕾,等.我国中医药临床研究的现状和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5,5(6):431-437.

[18]单宝珍,陈吉炎,王雪芹,等.高等医药院校如何传承中医药文化[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5):124-126.

[19]高雅培,高金柱,苗青,等.中医药在美国的发展现状[J].世界中医药,2013,8(8):966-967.

猜你喜欢

中医药科技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科技助我来看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科技在线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