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对大学生情绪的影响
2014-05-06张文锁杜华
张文锁 杜华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4-000-02
摘 要 体育运动对大学生情绪影响分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響,而体育锻炼会对消极情绪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体育综合素质教学的过程中也会对学生情绪有所影响。了解体育运动对情绪的影响,就可以合理的安排体育运动,发挥积极作用,调节好情绪。
关键词 体育运动 大学生 情绪
情绪是指人从事某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心理状态。情绪,无疑对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将产生直接影响,积极地,健康的情绪能使人精神焕发,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使人对前景充满信心;消极的、不健康地情绪能使人精神不振,降低学习和工作效率,对前景失去信心。
既然情绪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如果能对这种心理状态加以调节,无疑将对人的工作、学习生活产生良好的影响。
一、体育运动对大学生情绪的积极影响
参加一定强度的体育锻炼能够使大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可以减轻大学生的抑郁和焦虑状况,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积极意义。
(一)体育运动对积极情绪的促进作用
情绪与健康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良好的情绪能增强身体的健康,而健康的身体又能促进良好情绪的发展。一个运动员,往往因为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因而精神饱满、朝气蓬勃、勇于进取,这正是因为体育锻炼产生的积极情绪,刘少奇同志在1956年说过:“看到运动员,使人心里愉快。”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名句:“世界上没有更美的衣裳,像新鲜而结实的肌肉一样。”这说明健康的身体对促进积极情绪的意义,正因为如此,体育工作的老前辈马约翰深知体育运动的乐趣,他70多岁外出开会时,还坚持上下爬楼梯,因此,工作总是精神充沛,信心十足。
(二)体育运动对心理活动的积极影响
在体育运动中,身体运动以及外界情况变化施加给机体感受器官的刺激,在大脑中引起主观意识感,在一定时间内,某一机体感受器反复多次地感受某种身体运动和外界刺激,就会在意志品质上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到一定刺激时又会得到再现,这种心理活动使受不同情景刺激的内在联系的表现,使人们把运动刺激所引起的心理特征迁移到社会刺激中的表现。外国有位叫叶瓦马的心理学家在1979年运用犬特马性格因子测试方法,对参加运动会和不参加运动会的大学生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两者的意志品质差别很大,凡是参加的学生以下几种意志特征的测试结果较好,即自制、快乐、超我、坚韧、敏锐、自信、合群和从容不迫。
二、体育运动对大学生情绪的消极影响
(一)学生的身体素质对情绪的影响
据调查61.4%的学生承认当本身的身体素质水平低于其他同学时会才出现低落情绪。同时,通过观察教学课中学生的练习发现,凡是技术掌握快而好的学生,对学习产生好的连锁反应。反之,对技术动作掌握慢而效果不好的学生,有45%-65%的人会情绪低落,易产生厌倦心理,有时甚至只为了应付教师,被动地练习,稍不注意就会偷懒休息。
(二)教师教学对学生情绪的影响
教师的教学水平低,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以及教授顺序不能正确把握,练习手段缺乏新意,讲解语言单调、贫乏,运动负荷安排不合理等,都会使学生感到教学课很枯燥乏味,使他们的情绪状态产生变化。从问卷中得知,当再次以同样的方式练习他们已基本掌握的内容时,有64.9%的学生既不表示愿意练,也不表示不愿意练,感觉只是一般。所以,这些学生既有向消极性情绪方面发展转变的可能。
在体育综合素质教学中,教师的威信和榜样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理活动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十分突出的。一个有权威并且民主的教师在学生心中,是既可敬可爱又受到尊重的。同时,教师课上的情绪状态对学生的情绪也是有影响的。调查中得知,有28.1%的同学认为教师情绪对自己的课上的情绪的影响是非常大的,68.4%的学生认为有影响,只有3.5%的学生表示教师的情绪不会影响自己。
(三)体育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消极情绪的主要因素及其变化特点
技术方面:体育综合素质运动技术动作复杂,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动作组合多变,难度不一,内容引起学生的情绪变化。通过与各个专业学生之间进行交谈,学生常常表现为积极,有30%-40%的学生会产生自满的情绪;当所学动作难度较大,学生掌握动作慢时或者不易完成时;有10%-15%的学生会通过各种理由避过这项动作的练习或对此一带而过,对自己不做严格要求。
战术方面:体育综合素质教学过程中,进行综合练习或团队教学比赛时,20%-40%的学生常因为滋生技术失误及配合上的失误,彼此间容易出现埋怨、好生气等消极情绪。即使有学生在课堂上对此没有通过语言、表情或是身体动作明显表示出他们的情绪变化,但据了解仍有50-60%的学生会产生情绪消极,正是由于体育综合素质教学中团队配合要求比较高、趣味性较强、对抗紧张激烈等特点,常使学生情绪表现出时而兴奋、紧张,时而懒散、低落,从而影响着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和训练,进而对体育综合素质课的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体育运动对改善大学生不良情绪的影响
(一)体育运动对我校大学生紧张、兴奋的影响
从生理学角度讲,体育运动可以使人的肾上腺分泌量增加,可以促进大脑分泌一种类似吗啡的化学物质——内啡呔,使人产生愉快感,从而降低抑郁、焦虑、紧张等消极情绪的程度。体育运动对缓解或消除大学生的紧张、愤怒、疲劳、抑郁、慌乱等消极情绪,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体育运动对提高大学生的自尊感和精力水平,使人精神振奋有积极作用。神经心理实验研究表明,人处于运动状态时,大脑主管情绪的右半球就会立即兴奋起来,使运动者进入一种愉快的气氛中,从而精神振奋,适当的体育运动可以减轻体重,增强人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和身体形象,从而提高身体自尊感。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人的意志品质有着积极地影响,它可使人的意志品质向好的一方轉化,从事体育活动时,为了要达到某种目标,如果把球投入篮内,把球踢入网中,把某一动作做到符合标准,都需要多次的刻苦练习,特别是从事一些带惊险性动作或激烈的对抗赛,就很自然地培养人们勇敢、顽强、机敏、果断、不畏艰险和勇往直前等好的意志品质。
(二)体育运动的娱乐性对消极情绪的抑制作用
体育运动是一种高尚的娱乐活动,由于体育运动的普及,可以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诱导积极情绪的发展,从而减少无聊的恶作剧、赌博、斗殴等低级趣味活动,避免这些刺激所产生的不良情绪的发生。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电子科技的高度发达,体力劳动会诱发人们的不良情绪,在美国1980年由于脑力劳动的紧张状态而产生的神经病质、周期性偏头痛和情绪失常的职业病患者有39万之众,在英国,由于上述原因,1960年全国损失了250万劳动力,我国脑力劳动的紧张情况也在加剧,脑紧张正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而娱乐活动是预防和减少紧张状况的方法,体育运动更是集身体健康和良好情绪于一身的方法。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个性特征、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教师教学对学生情绪有着积极的作用。
2.体育锻炼对减轻我校大学生的抑郁和焦虑状况,对我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积极意义。
3.体育锻炼对消极情绪有改善的作用。
4.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参加一定强度的体育锻炼可以降低抑郁和焦虑。
(二)建议
1.应鼓励我校学生参加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每个星期至少3次体育锻炼,每次锻炼时间不少于20分钟,可以改善消极情绪。
2.跑步是较好的锻炼方式,要让我校学生注意体育锻炼所带来的短期效果,如紧张的释放,同时也要让其了解长期锻炼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季浏.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
[2] 王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2005.
[3] 黄敏儿,郭德俊.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与抑郁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6):438-441.
[4] 李林.不同强度锻炼的心理效应及其心理健康的关系[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2005.9.
[5] 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