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改革创新加快推进江苏农业现代化

2014-05-06吴沛良

唯实 2014年3期
关键词:农民农业农村

吴沛良

以改革创新加快推进江苏农业现代化

吴沛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战略部署,对推进农村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出台了许多突破性、创新性的政策举措。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和江苏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对深化农业农村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贯彻落实好这些重大决策部署,必须深刻领会中央的新理念、新论断、新举措和江苏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全面推进农村改革创新,把改革创新贯彻于农业和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构建新型经营体系,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推动全省“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工作着力点上,重点把握好“五个坚持”。

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动力,以改革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江苏的农业农村改革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等问题也日益突出,迫切需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全面推进一批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要求的改革,积极推动一批部省级农业农村改革试点,探索研究一批长远的改革举措,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确权登记颁证试点,2014年,每市选择一个县(市、区)整县推进,每县(市、区)选择一个乡镇整乡镇推进,海门、高邮等部级试点县整县完成登记,力争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采取先易后难、简便易行、农民认可的方法,确权尽可能做到确地,对承包地四至不清、地貌变动大、人均面积少、已集中规模流转并完成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的个别地方,可确股确权不确地,但须按程序报批。培育和选择好新型经营主体。优先培育以当地农户为主的新型经营主体,扶持鼓励土地向种田能手、职业农民适度集中,成为家庭农场;扶持鼓励以家庭农场为成员组建或改造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鼓励农民合作社组建联合社,发展农产品加工、贮运、销售,让农民分享全产业链利益。引导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机构等各类主体各展所长,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以农户为主体的适度规模经营。以农户为主体的适度规模经营保留了家庭承包经营的内核,具有集约化、专业化生产的优势,是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升级版。发展规模经营特别是土地规模经营,必须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以大多数农民增收为前提,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契合。江苏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起步早、发展快,工商资本进入农业也早于全国,面广量大,必须进一步加强引导,明确导向,把握好规模经营的度。根据测算,现阶段,江苏省农户粮作家庭经营的最适规模为120亩左右,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土地经营规模一般不宜超过300亩。经营这个规模,农户一年的农业收入可基本达到当地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省里将完善省级财政支持土地规模流转项目扶持政策,重点补助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是实现农民财产权利市场化的重要“通道”。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快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县级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乡镇设立交易服务平台,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资产资源使用权、农业科技成果等农村各类产权进场交易。科学制定产权交易管理、交易规则、登记鉴证、动态报价、转让拍卖、网络竞价、资金结算、收费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和办法,推动产权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

坚持把稳定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和确保质量安全作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首要目标,种好江苏“责任田”,确保供需平衡、口粮自给。中央强调,“我们的饭碗一定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并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到考验执政能力的重要位置。江苏省委、省政府确立“供需平衡、口粮自给”的粮食生产底线,提出要严守农产品质量安全防线。贯彻这些新部署、新要求,必须把重要农产品稳产、提质、保供摆在更突出的位置,全力抓好米袋子、菜篮子。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突出“一稳、二扩、三提高”,即稳定面积,扩大旱改水、机插秧面积,提高质量、效益、规模,多打粮、打好粮。深入推进高产增效创建,大力推广粮食周年增产、技术集成创新增产、规模经营增产等模式,推动良种良法相配套、农机农艺相融合,着力打造一批 “亩产吨粮县”,全年粮食面积稳定在8000万亩左右,粮食总产680亿斤左右。转变“菜篮子”产品生产方式。加快实施绿色蔬菜基地建设行动计划,强化永久性蔬菜基地建设,推进蔬菜生产设施升级优化,全年新建150万亩常年菜地。大力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强畜禽主产县生产能力建设,苏南主销区要稳定提高主要畜产品自给率。加强动物疫病防控,特别是动物H7N9禽流感防控,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守好农产品质量安全防线。严把“产”和“管”两个关口,生产上突出标准化,严格管制乱用、滥用农业投入品,引导发展标准化、清洁化生产,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上加大监管与执法力度,增加农产品质量监测频次,及时查处违法违规案件,强化“检打联动”,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加强畜禽屠宰监管,严格规范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加快推进动物无害化收集处理体系建设,健全动物无害化处理机制。

坚持把强化科技与人才作为关键支撑,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驱动,不断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2013年,全省高效设施农业面积占比15.2%,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8%,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全国领先,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必须充分发挥江苏科教和人才优势,以内涵发展提升产业,给现代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突出现代种业发展。加快推进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和商业化育种分离,确立企业品种创新主体地位。坚持品种审定面向企业的导向,推动科研院所与所办种业企业分开,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全面开展打击侵犯品种权和制售假劣种子专项行动,完善品种退出办法,突出推广主体品种,逐步实现一乡1品种或一县1~2个主体品种,改变品种“多乱杂”局面。突出农技推广服务。一方面,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抢占现代农业发展制高点;另一方面,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站稳强农富民落脚点。攻关突破一批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新建一批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推行“首席专家+创新团队+推广单位+示范户”模式,推进专家技术转化为农民技术、专家产量转化为农民产量,促进科技与产业融合、专家与村社对接。突出农业信息化。更大力度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积极发展精准农业、智能农业,开展农业物联网技术集成组装与试验示范,扩大精准监测控制、智能化养殖、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等技术的示范应用。完善“12316”惠农短信平台、村级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等功能,提升为农信息服务的能力。突出职业农民培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是培育“三农”事业的未来。把培育职业农民作为解决“谁来种地”问题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以职业农民培育、创业培训为重点,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培训。开展省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争取每市一个部级试点县。

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扎实推进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努力增加农民创业收入和财产性收入。2013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4%,达到13598元,增幅连续四年超过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为2.39:1。要继续保持这种态势,就必须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中心任务,在稳住增收基本面的同时,更加突出低收入农户群体增收,更加突出就业创业增加收入,更加突出通过改革增加收入。支持低收入农户发展高效农业。农民增收既要看“平均数”,更要重视“最低数”。六个重点片区和黄河故道地区既是农民收入“低洼区”、农村面貌最需改善的地区,同时,也是增产增效增收潜力最大的地区。把经济薄弱地区和低收入群体作为财政支农项目实施的重点,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扶持建设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完善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项目扶持分享机制,促进农业增效、产品增值、农民增收。鼓励和扶持农民创业就业。2012年,江苏农民收入比浙江低2350元,其中,非农经营收入就相差1234元。与浙江相比,主要差距在创业,增长潜力也在创业。总结推广沭阳农民创业、睢宁沙集电子商务、昆山家庭农场等典型经验,开展农民创业培训,建设农民创业服务平台,对农民创业给予资金补助,在用地用电用水、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农民创业。依靠改革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积极探索农村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的有效实现形式,有效保护和扩大农民财产权益,拓宽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渠道。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变农民为“股民”,努力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让农民群众分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果。

坚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举措,以解决好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把农业发展思路从“保供增收”拓展到“生产、生活、生态共赢”上来。针对人均耕地少、环境容量小的省情,更加注重耕地质量建设,更加注重生态环境建设,更加注重资源循环利用,更加注重农业多功能性,努力实现资源永续利用、农业高效集约、乡村美丽宜居。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实施生态文明林业行动计划,统筹推进植树造林、森林抚育与绿色村庄建设,营建绿色农村宜居环境。开展农业清洁生产技术示范,启动低毒低残留农药补贴试点、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和种植结构调整试点;开展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生产废弃物的资源化循环利用,在全省建设一批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示范基地,培植13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持续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筹资和运行管护机制,更大力度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集成推广应用以深耕深松、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为重点的综合配套技术,建立地力培肥综合示范区。加快研发推广农机农艺融合的农机化技术,推进大田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实现作物品种、栽培技术和机械设备的集成配套。打造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推进休闲观光农业整村发展,实现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由“单兵作战”到“集群发展”,打造魅力休闲乡村品牌。借鉴浙江等地“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深入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建设一批生态宜居、生产文明、生活美好、人文和谐、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作者系江苏省农业委员会主任)

责任编辑:戴群英

猜你喜欢

农民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