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健康教育对出院COPD患者社会支持的影响
2014-05-06李世清李小盼
李世清,李小盼
(重庆市云阳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重庆 404500)
·经验交流·
家庭健康教育对出院COPD患者社会支持的影响
李世清,李小盼
(重庆市云阳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重庆 404500)
目的观察家庭健康教育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社会支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我院呼吸内科的107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A组)和对照组53例(B组),A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B组给予家庭健康教育干预,对出院3个月后两组的社会支持量表的得分情况、血气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组比较,B组患者的社会支持总得分、主观支持和对支持利用度得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PO2升高而PCO2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健康教育干预明显改善COPD患者出院后的社会支持情况。
家庭健康教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社会支持;影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组累及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以及骨骼系统的严重疾病,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空气质量下降等原因,其发病率和病死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2],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重大影响。社会支持是影响COPD患者治疗及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家庭、朋友、亲属、同事等精神及物质支持的充分利用是患者预后的重要保障[3]。为进一步探讨家庭健康教育对社会支持的影响,现将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07例COPD患者出院前后的资料加以整理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07例COPD患者年龄25~74岁,平均(56.42±10.04)岁,其中男性61例,年龄25~70岁,平均(56.07±9.34)岁;女性46例,年龄26~74岁,平均(56.44±9.47)岁。病史3~5年、5~10年、10年以上者分别为13例、36例、58例;轻度COPD患者34例,中度45例,重度28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B组给予家庭健康教育干预,其中,COPD的诊断及分类参照2011年修订的相关诊断标准[4]。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COPD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例)
1.2 出院教育方法A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嘱患者出院后清淡饮食,避风寒,适量增加运动,不适门诊随诊;B组给予家庭健康教育干预,患者出院前积极与家属进行沟通,根据其家庭条件、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进行共同商讨,主要内容为:(1)培养患者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2)传授深呼吸法、缩唇呼吸法技巧,尽量应用腹式呼吸;(3)经常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帮助患者做好情绪调节,缓解精神紧张;(4)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帮助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疾病的预后和转归;(5)鼓励患者适当运动,多做有氧运动,如瑜珈、蹬三轮车等;(6)对出院后的患者通过家庭访视的方式后续跟踪,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解决,每个月两次,教育时间为1 h,持续时间3个月。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方法对出院3个月后两组的社会支持量表的得分情况及血气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其中,社会支持的评定采用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5],该量表共有10个条目,分为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三个方面。客观、主观支持分别指客观的、可见的、精神、情感上的支持;支持利用度是自身对客观支持和主观的支持的利用程度。其中第1~4、8~10条为单选,正向计分;第5条分项计总分;第6、7条根据来源计总分。分数12~66分,得分越高表示社会支持水平越高。
2 结果
2.1 家庭健康教育对COPD患者社会支持情况的影响与A组比较,B组的总分、主观支持度和支持利用度得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提示家庭健康教育能提升COPD患者的社会支持,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比较(分,)
2.2 家庭健康教育对COPD患者血气指标的影响与A组比较,B组的PO2有所升高,而PCO2有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比较()
注:1 mmHg=0.133 kPa。
3 讨论
COPD是由于反复咳嗽、咯痰导致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气促和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危及患者性命。疾病发作时患者常可表现为身心不适,肺功能降低,活动受限,并可出现气胸、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6],同时,部分患者还可出现焦虑、抑郁、紧张等负性情绪[7],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因此,给予合理的出院后指导,取得患者家属的理解与配合,根据其已有条件,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以获得多方支持,对于COPD患者的预后意义重大。
有研究显示,COPD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身体、心理及社会支持欠缺情况,究其原因可能有[8-9]:COPD患者因肺功能的下降需长期卧床,导致其社会活动逐渐减少或部分受限,造成患者与周围支持接触的机会较少,因而获得的社会支持也随之减少;长期患病会给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经济和家庭地位的下降是自卑、愧疚等负性情绪的重要来源,因此,患者主动寻求社会支持的信心和欲望随之降低,不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工作,对于COPD患者出院后的预后是有积极意义的。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给予家庭健康教育干预后,患者社会支持的总分、主观支持及患者对支持的利用度均有提高,PO2升高,而PCO2有所降低,这与出院指导下的教育干预是有关系的。深呼吸、缩唇呼吸法可以减轻患者肺部的负担,从而减轻呼吸困难症状;多听舒缓柔和的音乐可以减轻心理压力;有氧运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肺部的通气量,提高肺功能;充分利用社会支持,能最大限度的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同时,护理人员通过对既有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促使患者主动寻求社会支持,这也与前期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10]。护理工作者是医生和患者之间的重要桥梁,同时也是医嘱的直接执行者,家庭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是调动患者社会支持的源泉,尤其是与患者的生活直接相关的配偶、子女、亲属、朋友等。教育的重点有二,一是在于对家庭成员的教育,为患者争取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和充分的社会支持;另一方面,注意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的综合利用,主观支持是患者获得存在感和幸福感的源头,获得家人的理解和尊重是疾病预后的重要保障,同时家属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消除不良情绪,予患者更多的理解和支持,鼓励患者对已有资源的充分利用,正视疾病并积极治疗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综上所述,COPD患者的社会支持是一个整体的、综合的后续支持,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对患者给予合理的家庭健康教育有利于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将社会支持充分利用。针对性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进而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度。
[1]王建军,吕群.肌肉萎缩对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6):970-972.
[2]蔡柏蔷.2010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进展[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1,34(4):294-298.
[3]邹小芳,刘青,于书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行为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4):382-385.
[4]柳涛,蔡柏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处理和预防全球策略(2011年修订版)介绍[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2,1l(1): l-12.
[5]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4,4(2):98-100.
[6]类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希望水平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5):531-533.
[7]谢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家庭氧疗32例指导和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113.
[8]史菲,酆孟洁.上消化道黏膜病变对COPD患者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1,32(8):1020-1021.
[9]贾晓清,赵黎明,李凯燕.老年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社会支持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2): 170-172.
[10]汪家坤,黄丽蓉,史灵芝.COPD患者急性发作的诱发因素调查及治疗前后肺功能检测[J].山东医药,2011,51(23):97-98.
R563
B
1003—6350(2014)12—1851—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4.12.0720
2013-11-29)
李小盼。E-mail:7511999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