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中国人就转”其实是一种表达无力
2014-05-06魏英杰
魏英杰
当打开腾讯空间或微信等个人空间时,你总会看到转发的一些奇怪的段子,于是你忍不住就看了,有些段子很感人,有些段子很新奇,但不管是哪一种,最后你总会看到这么一句话“看完请转,不转死全家”或“请转,不转的话今年必然有大祸”或“是中国人就转”。这些文字总会让人哭笑不得,但身边总有些朋友还是禁不住这样的言语刺激而转发了这样的信息。
诸如这些“心灵鸡汤”“奇闻怪谈”,其实是一锅“乱炖”,大多是出自杜撰的假名人语录。这些文字赝品的盛行,并非始自微信。早在手机段子流行之时,类似名人语录就已泛滥成灾。微博流行以后,各种“白岩松说”“柴静说”也是铺天盖地,流毒甚广。眼下,这股网络风气更从杜撰名人名言到假冒名人身份发言。近日,作家易中天发表声明称,有人假冒他的名义在网上开通微信平台,实际上经他同意开通的平台只有一个。
作伪者的动机固然难以揣测,却并非不留任何蛛丝马迹。总结起来,炮制虚假名言、假冒名人身份者目的无外乎这四种:一是为了聚集人气,吸引更多粉丝;二是为了营销推广,吸引眼球;三是追求搞笑效果,属于网络恶搞文化的一种;四是借名人的嘴说自己的话,降低言论风险。这四种类型中,前两种类型往往可以合二为一,即吸引粉丝就是为了搞营销推广。
不论是作伪者出于何种目的,这都是一种侵权行为,不值得赞同。这些杜撰的名人名言大量转发传播,似乎为当事人增加了知名度,实则不然。哪怕许多内容无伤大雅,有些内容还对读者起到精神抚慰作用,这些话毕竟不是当事人原创,并不代表他们的真实意愿。也就是说,这么做对当事人构成了“精神绑架”,违背了当事人的自由意志,而这是一个人值得珍视的权利。
这一方面是因为转发者多数并不关心原创者是谁,也没有耐心去鉴别真伪;另一方面,不得不承认其中一些内容迎合了读者的精神需求,用劣质的文化快餐填塞了有些人空虚的大脑。归根结底,这还是不尊重原创的社会现实,以及人云亦云的从众心理所致。在有些人看来,这个段子是谁创作的并不重要,关键是内容足够有趣、生猛,可以用来装点知识门面,或者满足发泄愤怒之需。
遗憾的是,除非形成社会共识和个人自觉,否则很难杜绝这类网络流言。假如这些假名人名言只是对当事人产生困扰,公权力一般不会主动介入其中。可是白岩松不可能天天为此发表声明,易中天也不可能对十几个假冒他名字的微信平台提起诉讼,那无疑是非常耗费精力而且劳而无功的做法。此外,大概也没多少人愿意举报这些所谓名人名言,谁会关心这种事情?如果在这里呼吁大家拒绝转发此类信息,恐怕也将引来一片嘲讽。
假名人名言的退场,有赖于两种力量的推动。
一是,当这些泛滥成灾、似是而非的名言让人们心生厌倦,产生审美疲劳,便意味着它将逐渐丧失赖以存在的读者市场。譬如对于那些不愿与恶俗为伍的人来讲,朋友圈中是否有人频繁转发这类语录,是辨别一个人文化品位的简单方式。另一种可能性是,当不必假借名人而人人得以自由发表见解和观点时,那些“真实的谎言”也将逐渐失去魅力。如果有些话不必再假托白岩松来表达,还有必要作假吗?
网络上的这场文字狂欢,或可视作一种文化悲剧。这类网络谎言盛行不衰,揭示了一种知识的浅薄,或者表达的无力。正所谓“谣言止于智者”,作为一个独立思考的人,切不可被带入这种文化悲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