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济天下——邵逸夫
2014-05-06赵福海
赵福海
生命留痕
从底层做起
邵逸夫进入“天一”,哥哥并没有让他当小老板,而是把他当成普通员工,分配他去干后勤。戏院的后勤很难搞,除了打扫卫生,管理演员的道具,还要随时打杂。摄影师和演员总是派头很大,把后勤人员支使得团团转。有时为了借一件道具,邵逸夫要跑几十里路。弄得不好就要挨骂,还不敢向哥哥诉苦,因为哥哥不但不会袒护他,还会责备他:“谁叫你那样笨?这点事情都做不好,还想干大事业?”邵逸夫是个好强的人,每次后勤出了问题,他总是自己承担责任,主动向演员、职员征求意见,取得演员的支持。半年以后,邵逸夫终于成了个好后勤!
后来,哥哥又把他派去放映组,专跑片源。两年以后,邵逸夫几乎走遍了天一公司的所有部门。正是这种全面的基本训练,使他后来主持电影公司时,什么问题都难不倒他。
人物剖析
老子有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往成功的道路,就像一座风景秀美的高山,要想到达绝顶,必须从底层做起。享誉中外的香港娱乐传奇邵逸夫,进入“天一”的时候,只是一个打杂的员工。然而,他没有任何怨言,心甘情愿地为摄影师和演员们服务,最终成为最好的后勤。正是这种生活的历练,使其具备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为以后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每一份汗水,都会获得相应的回报,从底层做起,会让我们笑到最后。每一个真实梦想都需要用踏实的脚步去实践,在追求成功的路上,我们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才能够开垦出一个美丽的未来。
生命留痕
入主无线出任主席,打造“五虎将”
上世纪80年代的TVB,在邵逸夫统治下,可谓人才济济,群星闪烁。五虎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刘德华、梁朝伟、黄日华、苗侨伟、汤镇业是继郑少秋、周润发之后的TVB当家小生。他们毕业于TVB艺训班,兼具外形与演技,他们被冠以“五虎”称号,被TVB力捧。这一时期他们主演了许多经典剧集,至今仍为影迷难以忘怀,“五虎”是TVB的一个辉煌里程碑。
这时候的TVB开始渐变老练,邵逸夫凭着自己敏锐的嗅觉,对制作电视剧方针做了一定的调整。不少作品无论在剧本创作、角色选择、后期制作上都更为慎重,不会尝试像上世纪70年代般总是盲目照搬名著而忽视了自己的原创班底的建设。也正是这种渐渐独立的创作思路,让TVB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奠定了之后三十年的发展道路。
此时,在邵逸夫的统领制作中,《上海滩》《千王群英会》《火凤凰》《京华春梦》《万水千山总是情》等风靡大江南北的经典剧集纷纷亮相,在香江和整个华语电视圈掀起一轮又一轮收视高潮。
人物剖析
机遇,属于每一个积极的跋涉者。在每一次选择面前,在每一次关键时刻,我们都应该保持冷静的头脑,清醒地分析形势,客观地解剖自己,最终做出最理性的选择。这一点,邵逸夫做得非常好。入主无线时,他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作出一个个明智的决定,打造了电影界至今让人难以忘怀的“五虎将”,成就了一个时代的辉煌,他用实力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谁都不可能轻易获得成功,机会只能靠自己争取。打拼的道路上,擦去的是汗水和泪水,留下的是灿烂的微笑和无悔的人生。
生命留痕
逸夫楼
香港广播电视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邵氏影业公司董事长邵逸夫先生自1985年以来连年向内地教育事业捐赠巨款,用于学校建设。
邵逸夫平均每年都拿出一亿多元用于支持内地的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对于中国教育事业更是情有独钟。正如他所说:“国家振兴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培养人才是民族根本利益的要求。”邵逸夫视教育为立国之本,为此多年来他尽心尽责,不遗余力。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1月7日,邵逸夫捐助中国内地科教文卫事业的资金达25亿元,捐助项目超过3000个,其中80%以上为教育项目。以“逸夫”两字命名的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及其他文化艺术、医疗设施遍布全国各地。几年来邵逸夫还不顾耆耋之躯,多次亲临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视察捐赠项目。此外,邵逸夫在英国、美国、新加坡及香港等地都有巨额捐赠,合计金额早已超过30亿元。
人物剖析
上善若水,好似流水般空明澄澈,洗净浮华,只留下一颗奉献的心,给予两岸翠竹花朵最美的滋养。当一座座逸夫楼在内地崛起,我们记住了一个让人难以忘怀的名字:邵逸夫。每年都拿出一亿多元用于支持内地各项事业,让我们看到了一份最无私的胸怀。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不遗余力,最终也成就了他最丰盈的生命。应该说,他像一汪清泉,没有形状,也没有鲜明的性格,潺潺地流过,滋润着万物,带给大地的是一片美丽与繁荣。
生命留痕
邵逸夫曾经竟是“守财奴”
商人出身的邵逸夫克勤克俭,对待下属不够大方。他手下很多导演成名之后,都希望能够获得票房分红的权利,但是在邵逸夫这里,简直就是痴人说梦。正是由于他不肯让手下人尝到更多的甜头,导致邵氏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失去精兵强将,这也是邵氏公司没落的一个原因。可以说,邵逸夫在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里,对于金钱的态度是很保守的,说一句“守财奴”也不为过。
邵逸夫最初一笔慈善捐款还是给一所老人院的100港币的支票,当时就被老人院退了回来,嫌他实在太过于吝啬。经历过养老院捐款退还一事之后,邵逸夫就开始慢慢反思自己的理财之道,特别是在他受封爵士之后,越发觉得自己应该用财富来回报社会,他决定大力资助教育事业,巨大的财富不能为其带来美名,而兴办教育是利在千秋的功业,或许,他希望自己能够流芳百世。
人物剖析
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不断地转变自己,完善自己。“电影皇帝”邵逸夫出身商人家庭,对于金钱的态度一向很保守,无论是对待下属,还是从事慈善,都给人一种“守财奴”的感觉。然而,当他的第一笔100港元的捐款被老人院退回来时,他开始反思自己。反思之后,他意识到了回报社会的重要性,转变了以前的思维,将一份份爱心献给了社会。每一次捐助,都是他内心深处爱的涌动。他用最无私的爱,成就了慈善事业的繁荣,也为自己留下了一世的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