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2014-05-05杨会萍
杨会萍
摘 要:教师角色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重心,语文教师应重新定位自身角色: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从单向的传授者转变为互动的合作者;从呆板的经验者转变为教学的创新者;从分数的评判者转变为自主性学习的促进者。
关键词:课程改革;语文教学;教师;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394-01
在当今教育不断发展和更新的知识经济时代,教师成了社会生活中从事教育教学专业的重要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创作者、参与者和开发者、引导者,其角色的转变是为了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发挥应有的功能。这种转变,是让教师改变原先的拥有知识的权威者的形象,而侧重于对学习过程的组织、引导并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研究,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广大教师只有切实的做好角色的定位,确实的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真正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在这场变革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我们必须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和设计者;教师必须成为课程的引导者和管理者;教师必须成为学生评价的辅导者和激励者。
一、参与活动引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观念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教学,而是开放的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这就要求我们要放开手脚,相信学生,给他们自由学习的空间和时间。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要求安排适当的语文活动节目。在活动之前教师首先引领学生民主讨论,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决定文艺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然后由同学自行设计活动游戏,相声小品,布置文艺会会场等。这些内容和程序的组织,完全由学生自主安排和决定,这样就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参与探究合作,帮助学生顺利成长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其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强调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此时的教师,应充当好学生探究学习的亲密合作者。“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之按自己的目标得到尽可能的发展,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行为,但应更多地视为是一项人际互动的过程。”因此在语文活动课程之中,教师应坚持“在活动过程中关注的不仅是学生已学知识的巩固,更应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习能力的提高程度”;在语文活动课程之中,教师应成为组织学生自主分组合作学习的引导者,让学生通过合作促使语文知识和学习能力的同步提高。
三、创新个性化教学,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没有个性,就无从谈创新。教学也同样如此,教师只有通过自己个性化的教学,才能激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小学语文活动课程作为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课程,在拓宽教师创新发展空间和眼界的同时,也使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和专业化发展成为了可能。教师以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学习和个体差异为宗旨。作为课程的主体之一,教师不在只是课程和教材的被动执行者,而是一个主动的决策者和建设者,同时也是专业知识的发展者,体现了个性化教学的创新者。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我们还要积极鼓励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养成写观察日记的好习惯。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想、发现问题,写成建议书,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的建议。这样既能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又能增长才干,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一定会被激活,创造性思维一定会得到发展。
四、努力开发资源,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脱离社会发、科技发展、与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因需要深化课程多样化的改革,开发“综合性课程”既要适应社会和科学的发展。面对新的形势和历史发展的要求,教师将从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学校任务的执行者,进一步走向“综合性课程”的开发者。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与化身,学生是毫无“自我”的服从。从教学开始到终结,都是教师根据预设的教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只是机械的“照本宣科”,对着文本宣读。单行线的、规范式的和接受式的单向传递知识是教师传统教学的特点。新课程倡导开放、民主、动态的课程理念,确定教师在课程中的主体性,给予教师课程设计的自主权。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五、认真组织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师要充分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化学习动力。在学生初步尝试评价的时候,教师应多采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发,对发言流利,声音响亮的学生给予表扬,由此建立起他们评价的信心。在学生基本掌握了评价方法后,可采用小组竟赛、小组合作、大组交流等多种活动形式扩大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释放学生的精神活力,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学习交往中主动发言,积极交流,同时让学生掌握评价的形式,所以教师要求学生学会使用“看法+原因”的评价格式,这样的评价格式不仅让学生讲清楚他们的看法,还通过陈述原因清晰地展现他们的思维过程。
因此,作为充当研究者的教师可以应该更加关注具体的教学情境,把教育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有利于树立角色的研究地位、树立新的教师形象,对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都有积极的意义我们只有切实的做好角色的定位,确实的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积极参与到课程的管理中去,对课程的开发,组织和管理献计献策,充分体现教师的参与者、决策者和管理者的角色,才能真正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才能在这场变革中找到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