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
2014-05-05赵冰冰
赵冰冰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合理优化教学资源的要求,也是促进教师探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建构,即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行为来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行为,并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其知识和人格的魅力吸引学生参与教学,与教师互相配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并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374-01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教师的教学方法往往比较僵化和保守,缺乏吸引力和有效性。新的课程改革以来,素质教育取代了传统的应试教育,以灵活自由的教学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也成为其主要要求。尤其对数学而言,传统的题海战术限制了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扼杀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往往“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和无止境的题海战术只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如何从小学数学课堂开始就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多元整合优化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大限度地引导其提高创新能力和逻辑理性思维能力,成为教师的重点探究对象。
一、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概念界定
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在规定的数学教学时间内,结合恰当的教学方法,合理地利用教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并能够获取真正理解的知识。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营造出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
有效的教学行为需要三个基本条件的支撑。首先,学生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有着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其次,教师教学的内容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能够对学生有效学习指引正确的方向;第三是要采取学生能够接受并理解的方法,即使是独特的教学方法,也要保证学生可以听得明白。在这三个条件的支撑下,教师和学生才能一起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二、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
“数学课堂是复杂的、动态多变的,需要教师具有足够的创造性教学智慧,把课堂营造成精心预设和即时生成相统一的多元素发展过程” 。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进行提前设置和即时生成两个方面的努力,并且要有足够的知识文化素养驾驭即时生成的各种突发情况。从预设和即时两个角度来讲,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有一下几个方面。
1、预设目标,完善教学内容和结构
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起着导向的灵魂作用,它规定了教师如何有序组织课堂内容,优化课堂结构,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多元整合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材的知识结构,统一考虑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既要体现多元化,也要有所侧重,合理安排。同时,教学目标还要明确、具体,具有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对于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要恰如其分地表述出来,并最大限度做到精准。另外,教学目标的预设还要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对基础知识和认知水平不同的学生要因材施教。
2、启发式教学,探索正确的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不同于注入式教学,它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开发,而不是使其陷入僵化状态。“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是当代运用教学方法的根本指导思想”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灵活并综合选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止是局限于单方向的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启发式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讲授了基本方法之后要对学生有所启发和引导,对于学生知识的盲点要循序渐进地打通思路,而不是单纯追求解题过程。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以一种积极的态度面对数学问题,而不是面对难题就产生厌烦、逃避心理。综合教师与学生的双向配合,教师发挥好教学的主导作用,学生也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
3、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能够同时降低学生心理和生理对于数学学习的双向抵触,“学生的认知活动必定伴随着情感的活动,在课堂上愉快的情感体验可使学生感知敏锐,记忆增强,想象丰富,思维活跃” 。在学习中有了情感上的投入,学生才会有主动参与学习的情绪,并对数学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只有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把情感转化为一种心理冲动,才能够以正确的态度求知、求学,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语
总之,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建构。教师要善于总结教学成果和教学方法,反思教学过程,以人文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好数学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以主体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教师和学生的双向配合之下,二者都会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取得长足的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