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2014-05-05佟立华
佟立华
摘 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教育的使命是让每个人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潜能。而创造能力的培养基础在于小学阶段。小学数学教育又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数学;组织;历史;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239-01
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成长关键是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教育的使命是让每个人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潜能。而创造能力的培养基础在于小学阶段。小学数学教育又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体现创新意识,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使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品质、创造潜能得以全面展现,以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呢?
我想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气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宽松和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以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维持并指导行为。因而:(1)教师要把学生视为自主的人,有潜能的人,应该关爱每一个学生,不能喜优厌差,这样,学习暂时困难的学生受到冷遇,他们会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从而丧失学习的信心。反之,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知识和智慧的阳光均匀地撒向他们。在他们心目中树立可亲可敬敬的形象,学生会对自己,对老师有信心,从而增强了学习热情。(2)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成绩及时给予肯定,在评价学生回答时用一些简短而有激励性的语言:真会动脑筋、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真有办法等。教师一番满腔热情、恰到好处的形态语言。激活了学生的认知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创新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小学生常常会对一些问题感兴趣,产生疑问。课堂上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一点设疑:“你能根据7加几的计算方法计算8加几吗?为什么老师很快判断随意一个数能否被2.3.5整除呢?……”疑问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又使学生萌发出想实践、想创新的意识。
三、优化练习。拓宽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练习是数学课教学的重要环节,不但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沟通知识与创新的桥梁。对于一个问题,所得的答案往往不与他人相同。总有新想法、新设计,表现很独特,就属于创新意识的基本表现。在课堂练习中应提倡解法多样,做到精设内容,提供创新素材。“7+8=?”儿童解决此类问题有的采取数手指的办法。先数7个再数8个;有的采用凑十法,从8里借3个与7凑成10,8拿走了3个还剩5,所以为15,而高年级儿童更多的是采取从长时记忆中提取事实的方法,直接说出答案。因此,对于不同儿童的不同想法教师应保护和鼓励。不能因为他们的想法新奇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太低级而加以否定。这样通过让学生开阔思维空间,使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可以展示自己的空间,在充分表达、交流各自想法的过程中,发展发散性思维,并碰撞出创造性的火花。
四、培养学生的独创思维、提高创新意识
思维的独创性,包括学习过程方法掌握与选择的独创性,解决问题方式的独特性,学习结果表达的独创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对现成的科学理论和传统观念提出质疑是创造出新颖、超常成果的途径,也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需要。试想,如果我们对已有的理论和成果不加任何质疑地全盘接受,人类将永远停滞不前。在数学教学中,题型教学易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从而抑制了创造型思维,制约了学生思维空间的拓展。因此,在重视题型归类的同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变换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大胆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反弹琵琶,这是培养学生独创思维的重要环节。心理学研究表明,不断的赞赏学生,鼓励学生能唤起学生沉睡的潜能,引起学生高昂的情绪,激起学生的创造的欲望,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师应该把每一位学生看作“朋友”,看作是教学活动中密切的合作者,要尊重学生的选择,不过多限制,不横加干涉,要尊重学生的创造,要用学生的眼光、思维去对待学生的“异想天开”的想法、“不可思议”的行为。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不盲目迷信教师,敢于发表自己的独创见解。这样 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发扬教学民主,而且是一把培养学生独创思维的金钥匙。
五、创造成功的机会,提高创新意识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探索者,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条件,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在学生获得成功的同时。他们争取成功的能力和成功心理得到高层次发展。逐步产生自我期望、自我激励,有助于学生形成“乐学”的心态。学生的学习情绪处于高涨状态,学习效率也得到提高。
总之。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营造良好的氛围,配合好学生的表现,才会使学生的创新意识迅速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