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小艇航行的内驱力
2014-05-05夏天叶洪林
夏天 叶洪林
摘 要:近来,翻阅此段课堂实录、教学设计,感觉大多老师乐道于“怎样教”,多关注怎样训练、设计,却少于思考为什么这样做的原因?教学效率比较低下。相反,王崧舟、肖绍国执教《威尼斯的小艇》,教学效率极高。那么,高效教学的“内驱力”从哪里来呢?也许我们可以从两位名师的教学中得到一些启发。
关键词:内驱力;教学鉴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202-01
原文呈现: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本段选自人教课标版教材五年级下册《威尼斯的小艇》。该段表达上主要特点是抓住事物特点描写,历来是训练“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好例子。近来,翻阅此段课堂实录、教学设计,感觉大多老师乐道于“怎样教”,多关注怎样训练、设计,却少于思考为什么这样做的原因?教学效率比较低下。相反,王崧舟、肖绍国执教《威尼斯的小艇》,教学效率极高。那么,高效教学的“内驱力”从哪里来呢?也许我们可以从两位名师的教学中得到一些启发。
一、王崧舟:用一双语文的“眼睛”发现文本之美
师:现在讨论第一个问题,这句话中的“仿佛”改成“好像”,行吗?
生1:我觉得是可以的。不过“好像”是说小艇的样子像一条蛇,实际上“仿佛”有更明显的特点。
师:但这样也说不通呀!刚才大家讨论的结果是:“仿佛”就是“好像”、“好像”就是“仿佛”,没区别。谁有别的看法?
生2:我觉得两个词可以换,因为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
生3:“仿佛”的意思跟“好像”差不多,但还是有区别。“仿佛”就好比说一条蛇真的在水中穿梭,“好像”呢,只是样子上一样。所以,我觉得还是不换的好。
师:我看这样,我先请一个同学一句一句地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读完以后,请你们把这几个句子联系起来考虑考虑,看看能不能帮助你们解决这个问题。(生读)
师:都听清楚了吗?第一处是“有点像”,第二处是“像”,第三处是“仿佛”。几句话联系起来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生1:作者把“像”都用上了。
生2:虽然“像”都用上了,但是用的词语不一样。
师:一个了不起的发现啊!用的词语不一样,为什么要不一样呢?
生3:这样感觉就不死板了。
生4:说明作者词汇很丰富。
生5:读起来有变化,味道更好!
师:好!第一个问题解决了。第二个问题,把“轻快,灵活”改成“既轻快又灵活”行吗?
生1:这样行是行,就是太啰唆。“既”和“又”我觉得加不加它们都行,加上去反而啰唆,不加反而精炼。
师:你已经有感觉了,加上去反而啰唆,不加呢?精炼。咱们一起读读这句话,看他讲得有没有道理。
生1:行动起来,轻快,灵活,仿佛一条蛇。
师:注意,“轻快灵活”中间用的是逗号。谁再读一读?
生2:行动起来,轻快,灵活,仿佛一条蛇。
师:我们再读读这句,“行动起来,既轻快又灵活,仿佛一条蛇。”什么感觉?
生1:拖得太慢了,好像快睡着了。
生2:感觉不轻快不灵活了。
生3:很笨重的感觉,好像没力气了似的。
师:所以,能改吗?能乱加词语吗?
生:不可以。
师:就是这样两个词,中间一个逗号,把小艇的特点非常准确、非常传神地写了出来。咱们读读这一段话,体会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二、肖绍国:张开“诗画”的胸怀感受文字“情趣”
师:来,我们一起把第一组词语连起来读一下。请看屏幕——(大屏幕出示两组词语,左边一组:又窄又深、船艄翘起、船舱软软、轻快灵活;右边一组:操纵自如、左拐右拐、高声谈笑、哗笑告别。)
师:读了这四个词,你对威尼斯的小艇有了一个怎么样的初步印象?
生:我觉得,威尼斯的小艇比别的船要稍微窄一点,是非常灵活的。
师:是的,很窄很灵活,这是你对威尼斯小艇的初步印象。
生:我觉得威尼斯的小艇很有特点,尾部是有点翘的,船舱是有点软的。
师:我们来读第二组的四个词。
师:读了这四个词语,你对驾驶威尼斯小艇的船夫和乘坐小艇的游客有了一个怎样的初步印象?
生:我觉的船夫的操作很厉害,操纵自如。
赏析:肖老师将课文中词语按照意义“组块”成小艇特点、人物活动两组,围绕此提出两个问题:第一问指向文字的画面;第二问指向文字的意蕴。肖老师为什么要提出这两个问题?因为语文课程是“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课程。这正是侧重于语言文字的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特点与优势。因此,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发挥母语的这些特点、优势,引导学生经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过程学习、运用汉字的音、形、义。
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小艇”,那给予“小艇”持续航行的“内驱力”是什么?窃以为是:一是老师的“语文观”或者“语文课观”。它是认识问题、方向问题,正确解决这个问题能产生强大的“生产力”高效指导课堂教学;二是老师的“语言力”或者“文字力”,即咬文嚼字、品词析句等阅读鉴赏能力。这既包括语言学知识,又包括文学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