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怎样理解名师与教书育人
2014-05-05赵明
赵明
摘 要:没有人能够知道春风的颜色,只有当她吹拂过山川和田野。没有人能够知道教育的发生,只有当它让学习者的心灵扬起风帆。没有人能够知道孩子们的灵慧,只有当他们自由地思考和实践我们用情感、智慧和期望托起来的新一代为什么与我们的距离越来越远?
关键词:名师概念;教书育人;创造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110-01
一、什么是名师
从宏观的感知来讲:我想先把名师和名医做个比较。什么叫名医?一个医生之所以成为名医首先是和不同的病人打交道,别的医生医不了的疑难杂症他能够医,再者别人分不清的病症名医可以辨清,名医知道“症有千种、病有三类”,名医根据每种病症的不同做到“辩证施治、对症下药”,最后别的医生当下看不出来的病它能够看出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上医治未病”,名医修炼要经过四个阶段“望、闻、问、切”,对应这四个层次的医生分别叫做“神圣功巧”,上工治未病者,或望而知之,或闻而知之,或问而知之,或切脉而知之,是谓神圣功巧。也就是说“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功、切而知之谓之巧”,通过看一眼就知道你得了什么病那他就是神医、通过把脉才知道你得了什么病那他就是巧医,历史上有名的神医是扁鹊、华佗,圣医是张仲景、孙思邈,这四位都是我们所说的名医。同样我们所说的名师也应该具备这三点: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首先是和不同水平的学生打交道,别的老师教不好教不了的学生他能够慢慢地走进他们的心理世界、慢慢用自己的温度、湿度和文化气息去影响、改变和成就一个生命。再者一个教师要成为名师,一定要和后进生打交道,后进生能够促使你对教育有着更深入的研究,作为医生你不能对病人说“你的病太难治疗”,同样作为教师你不能对学生说你怎么这么笨。对于“后进生、双差生、学困生”作为名师应该有更深刻的思考。不管什么样的学生,名师都能本着“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原则去发自内心的爱他们,并且能有效的促进他们心理和生理健康的发展。这一点是真正意义上的名师应具备的重要指标。
二、教书育人涵义
教师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把教学和教育结合起来,既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1、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育人,教育以培养真正的人,培养全面、完整的人为己任。教育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人,对于所有学校来说,教学都是中心工作,但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具体落实在教师职业行为上就是通过教师的劳动培养人,塑造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雅斯贝尔斯说:“将教育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这种教育是没有灵魂的。”教师职业是教书育人为中心的一种职业。
2、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并不矛盾在更高层次上是统一的我国的教育具有优良的传统,也存在不少过时的教育传统观念,如重智育轻德育,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培养等,学生往往读死书,死读书,“唯书”,“唯上”,缺乏开拓创新精神。这样的人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很难胜任建设事业的各项工作。素质教育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也就是为了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袁正国早就在《教育新理念》中提到“素质教育就是要实现面向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相统一,教书与育人相统一,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课内与课外相统一”。
三、名师应如何创造性的教书育人
1、“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这是一切兵法的核心,前者纯指动用军事力量完成对一个具体敌对目标的攻击,着眼点在摧毁;后者泛指运用各种手段与方法代替直接的武力打击,着眼点在征服。人类活动之原理、规律大多相通而相互借鉴,攻城与攻心的效果及影响所给人的启示,完全可以扩转到管理和教育。攻城,乃是对后进生施加外力,以求征服之;攻心则是从研究学生的心理出发,探寻学生的动机,然后对症下药,使学生感到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应根据他们的行为习惯,兴趣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来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寻找契机,润物细无声。作为名师,更应该发挥教育的机智,以得当的教育方法、精湛的教育艺术,带给学生希望、力量,带给学生内心的光明、人格的挺拔与伟岸,带给学生对于自我、对于生活、对于未来和对于整个人类的自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幸福人生的创造者。
2、“德育和学科德育”教育应回归到它的育人的本质
育人说到底是育心的必然产物,成才是成人的必然产物,优秀的成绩是成功德育的必然产物,而成功的德育是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和荣辱观的必然产物。或者可以这样说:学生的优秀考试成绩不是我们刻意追求的结果,而是我们对其德育教育成功的副产物;而德育教育的成功不是我们模式化、教条化和形式化灌输的结果,而是我们塑造学生健康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和荣辱观的副产物。肖川教授说:“教育是慢的艺术。”何为慢的教育?我认为这实际上就是指德育,德育既是教育的原点又是其归宿,教育与德育的隔离,不仅是教育本身的误区,更是整个社会的不幸。成功的德育的标志是什么?我认为离不开几点:健康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价值观和荣辱观。
总之,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是技艺,更是哲学;是艺术,更是诗篇,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是爱心与爱心的重叠和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