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相应健康观
2014-05-05王宏伟
王宏伟
“天人相应”是我国古典经学的一种哲学思想,系指人体与大自然有相似的方面或相似的变化。如《灵枢·邪客》云“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在自然界中,天地人三者是相应的。
《易经》并立天、地、人为三才,其基本涵义是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的统一与对应,天地人三者是相互对应、相互联系的。这不仅是一种“同与应”的关系,而且是一种内在的生成关系和实现本源。这一思想源于《易经·乾卦·文言》,文中指出:“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即是说,天地大自然万物的运动有一定的规律性,人的活动也应有一定的规律性,必须在不违背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去争取最佳的结果,以保持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这种思想显然是顺应规律的、有价值的。
所述“天人相应”,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环境。因为只有保护大自然和生态环境,才会减少或避免天然之灾,最终有益于人类的健康;如果破坏大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如天灾频发、瘟疫流行,处于这种从天而降的水深火热之中,又何谈身心健康?
同样,预防疾病及诊治疾病,应注意自然环境及阴阳、四时、气候诸因素对健康与疾病的关系及其影响,临床辨证论治应当注意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必须遵循自然运动变化的规律来保持与增进身心健康。
《黄帝内经》所提倡的“顺四时而适寒温”的养生原则即体现了这一思想。它提示,为了达到保养心身、促进健康的目的,应当调理自身的生理与心理活动,以与自然四时之气的消长盛衰、生长收藏、升降沉浮相适应。此后,几乎历代所有的中医学家都把这一养生原则奉为圭臬。
天人相应思想,也明显反映在我国饮食养生观领域,即科学用膳的养生学,那就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南,强调天人相应、调补阴阳和审因用膳的观点。应当研究食物的性质,利用食物来达到营养机体、保持或促进健康、防治疾病的目的。这就要求人体的饮食应与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相适应。例如中国地域饮食文化中的“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编者注:随着烹饪技术的交流和融和,这一传统说法已经逐渐发生改变),即说明了各地区的饮食习惯常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有关。一年四季不同时期的饮食也要同当时的气候条件相适应。
所述调补阴阳,是指通过合理饮食的方法来调节人体阴阳的平衡。传统养生学认为,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应该保持在“阴平阳秘”的健康状况,如果机体失去阴阳的平衡而偏离,就容易产生疾病,因此可以通过饮食来调节阴阳以保持健康。
所述审因用膳,是指根据个人的机体状况来合理地调配膳食。人体需要全面而均衡的各种营养成分,所以《黄帝内经》提出“谷肉果菜,食养尽之”。在保证全面营养的前提下,还应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适当地调配饮食结构。如阴虚者多进食补阴的食品;阳虚者多进食补阳的食品;气虚者多进食补气的食品;血虚者多进食补血的食品;体质偏于实证者,多进食一些有清泻作用的食品。
由上可见,天人相应是健康的基础,应当成为保持与增进健康的一条基本原则。在保持与增进健康的过程中,要发挥主体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在适应与顺从的基础上主动地与外界保持平衡,只有积极主动地保持天人相应,才能增进人的健康素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