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及解决问题的策略

2014-05-05黄燕玲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7期
关键词:丹丹李娜零食

黄燕玲

(福建省平和县崎岭中心小学,福建 平和 363714)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及解决问题的策略

黄燕玲

(福建省平和县崎岭中心小学,福建 平和 363714)

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并用于现实。现实世界是数学丰富的源泉,生活是学生认知水平发展的源头活水,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美,感受数学的意义,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石。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有着丰富的日常生活经验和现实知识的积累,这其中包含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数学应用意识;解决问题;策略

一、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到亲切,我们就从他们的生活中提取数学知识法则、概念,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知识正是来于生活之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激发学习的兴趣。比如;福利彩票中奖问题,很多人为之疯狂,殊不知这里也有数学的奥妙。有这样的一道思维练习题:“那一枚2分硬币,投掷50次,记录一下出现正反面的次数,占总投掷数的几分之几?”组织学生进行实践。结果显示,正反面的概率非常接近。于是再引导学生再来引用概率的思想来分析社会上的一些摸奖,买福利彩票的中奖率,使学生体会到,买几张福利彩票,为社会献爱心做贡献是对的,如果想靠它发财,那概率太小了,让学生通过体会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们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感受数学魅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只有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找出其中与数学有关的因素,提出用数学解决的问题,才能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如:学会用数学,让学生有机会解决具有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分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它不论是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还是在科学研究和学生今后的学习中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例如商场陈列商品,书店摆放数目要分类,垃圾站处理垃圾要分类,学生归类整理复习所学知识也要分类。可见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对一个人的一生都有着重大影响。因此,教学组织了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引导学生体验分类,尝试分类,并应用多种方法分类。这样安排由于内容和生活紧密联系,可以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积极情感。又如:在教学“认识图形”后,开展了“看谁拼图形最巧妙”活动;在教学“简单的数据整理与统计”后,开展“学生优秀统计员”活动;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后,开展了“学做售货员”活动;在教学“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和“土地面积单位”知识后,开展“农田计算员”活动等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遍及生活的各个角落,应用在生活中的各个行业,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同时领悟到只有具备扎实的数学知识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三、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

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应是教师直接点拨,应在学生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总结解决的办法,帮助学生提炼解决问题的策略。

1.化具体为抽象。如: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中的“比多少”的教学,情境图中小猴和各种水果是散乱放置的,先进行分类,将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并一一对应竖直排列成一列,统计出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来比较数的大小,并引出符号,让学生知道如何用数学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比较结果。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经历了符号化的过程,感受符号的简捷。

2.推理策略。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于整个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推理能力必然是小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方面之一。如:凯丽,李娜和丹丹每个人各有一种零食。一种是香蕉,一种是巧克力棒,另一种是葡萄干。丹丹不喜欢吃太甜的东西,凯丽正在剥她的零食,李娜的零食在热天会融化。请问每个孩子吃的各是哪种零食。“丹丹不喜欢吃太甜的东西”,那么她的零食一定不是巧克力棒,我们可以在她对应巧克力棒的格内画一个“×”;“凯丽正在剥她的零食”,说明她的零食是香蕉,我们就在对应香蕉的格内画一个“√”,其他两格内画“×”;李娜和丹丹的零食一定不是香蕉,随着推理的逐步深入,我们思考的范围在逐步缩小。“李娜的零食在热天会融化”,那么她的零食一定是巧克力棒,丹丹的零食就是葡萄干。

3.尝试策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将问题的条件信息用表格形式列举出来,往往能对表征问题和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解决问题的策略还有很多,如画图策略、转化策略、逆推策略、枚举策略、假设策略等等。在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时,往往是多种策略的综合运用。

四、积淀生活回归数学—让数学更具“后劲儿”

数学来源于实践,在获得对现实数学认识并总结到数学原理和规律后,还必须回复到现实生活中去,在某种程度上进行检验。这既是检验原理,规律可靠性的过程,也是数学应用的过程,并且是保持数学生气勃勃和有效性的必要条件。例如:在学过“比多少应用题”后,我出了一道题:“爸爸今年33岁,比儿子大10岁,儿子今年多少岁?”有位学生说:33+10=43(岁)师问:你为什么这样解答?(生:因为大10岁就加上10岁,所以就是43岁)大部分学生回答:不符合实际。教师肯定大部分学生用生活验证的作法,指出要形成自觉从生活经验角度去检测数学学习的结论,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合理。

综上所述,本着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宗旨,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依据新课标的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我们必需大胆地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联系生活,让学生在充满熟悉的生活氛围中感受数学、学习数学、认识数学、发现数学、掌握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从而使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G622.0

A

1674-9324(2014)17-0271-01

猜你喜欢

丹丹李娜零食
Nanosecond laser preheating effect on ablation morphology and plasma emission in collinear dual-pulse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相距多少米
高中数学之美
零食知识知多少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bamboo materials in interior design
林丹丹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Introversion and Extroversion Personality Traits on Students’ English Reading And Writing Abilities with its Relevant Teaching Advice
李娜作品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English Suffix—ive
零食不能乱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