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瘫患儿不间断延续性运动训练的效果观察

2014-05-05黄秋妹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8期
关键词:立位脑瘫延续性

黄秋妹

(海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康复科,海南 海口 570311)

脑瘫患儿不间断延续性运动训练的效果观察

黄秋妹

(海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康复科,海南 海口 570311)

目的 探讨脑瘫患儿不间断延续性运动训练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将海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康复科100例1~4岁的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儿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进行不间断延续性运动训练。在训练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测试评估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儿训练后GMFM88量表评分(69.32±10.07),显著高于训练前(57.54±7.50),有统计差异(t=20.26,P<0.05)。对照组患儿训练后GMFM88量表评分(64.46±10.64),显著高于训练前(57.40±8.68),有统计差异(t=18.53,P<0.05)。训练后观察组患儿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有统计学差异(t=5.52,P<0.05)。结论 不间断延续性运动训练模式能够较好地提高脑瘫患儿的运动发育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脑性瘫痪;运动训练;不间断;延续性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人脑从胚胎生长、发育至胎儿出生4周以内,由于各种原因所造成脑部损伤[1]。通常在患儿1周岁左右被发现姿势异常或运动障碍[2]。运动康复治疗对于脑瘫患儿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经过2年的临床观察,探讨不间断延续性运动训练对脑瘫患儿预后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海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康复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诊治的小儿脑瘫患儿100例。在患儿家属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征求患儿家属意见,签署知情同意书,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患儿中,男童28例,女童22例,年龄1.3~4.9岁,平均(3.48±0.36)岁;观察组患儿50例中,男童27例,女童23例,年龄1.4~5.3岁,平均(3.59±0.41)岁。两组具有对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因家属经济问题、生活不方便或者工作忙碌等等诸多因素,仅仅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智力训练、退南、针灸、语言康复、神经性营养药物治疗、理疗、高压氧等方法[3]。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不间断延续性运动训练治疗方法,具体包括爬行训练、卧-坐转换训练、坐位运动训练、爬-坐转换训练、跪立训练、站立及行走训练等方式。

1.2.1 爬行训练

①上肢交替上举训练:首先让患儿取膝手立位,举起一侧上肢(可以在患儿前上方悬挂玩具让患儿伸手抓取),患儿的体质量由双下肢及另一侧上肢支撑;然后还原,双上肢交替上举。使患儿学会重心移动时如何保持平衡。②下肢交替上抬训练:患儿能够熟练交替举起上肢后,可训练下肢上抬。取膝手立位,首先一侧下肢伸直向后抬,用双手及另一侧下肢支撑体质量,然后还原。双下肢交替后伸抬高。③实际爬行训练:上述分解动作熟练掌握后,患儿就可以向前或向后爬行。爬行时正确的方法是患儿的左手与右腿同时抬起向前,患儿的右手与左腿再向前。开始爬行时可以让患儿手与腿的动作分开进行,即从左手、右膝到右手、左膝,逐步过渡到左手与右膝同时向前,右手与左膝同时向前。

1.2.2 卧-坐转换

从卧位到坐位训练:以左侧坐起为例,首先患儿从仰卧位将躯干、头部转向左侧成侧卧;然后用左侧肘支撑床而将躯干向上抬起(开始坐起有困难时,家属可以在患儿的肩胛区给予一定的帮助,但不要用力牵拉上肢,以免造成关节脱位),再用双手支撑床面,最后躯干进一步直立使患儿坐起。从坐位到卧位训练:从坐位到卧位动作正好与上相反采进行。

1.2.3 坐位运动

协助坐位训练:患儿开始训练坐位时,家属可以坐在患儿对面,将患儿双腿分开,用双手保持患儿躯干直立。如果患儿不能保持双腿向外分开,可以在患儿两大腿之间放置枕头,以便保持髋关节外展、外旋。

1.2.4 爬-坐转换训练

为发展患儿抗重力活动及保持坐位平衡能力,患儿应学习并掌握从爬行到坐位及从坐位到爬行之间的动作转换。

1.2.5 跪立训练

跪立位姿势训练必须在患儿能够爬行及保持坐位平衡的前提下进行,家属可以将患儿喜欢的食物或玩具放在患儿坐位拿不到的高度,诱导患儿从坐位(或者爬行位)到跪立位。

1.2.6 站立及行走训练

从坐位到站位训练:患儿靠近椅背坐在地上,双手抓握适合于自身高度的椅背扶手。首先双上肢用力使身体上移呈双膝跪位:然后双手、双下肢同时用力再从跪立位站起。开始时患儿双手抓握扶手帮助站立,逐渐发展到用单手抓握椅背扶手站立,直到患儿独立站立。以训练患儿手眼及四肢运动协调能力,促进立位姿势控制能力,为行走打下基础。注意:如果患儿双上肢肌张力较高(肌肉痉挛),应该尽量让患儿肘关节伸直,以抑制痉挛。

1.3 疗效评价标准

选用GMFM88测试量表进行评价[4]。

1.4 统计方法

选择SPSS20.0软件,GMFM88量表评分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作为检验标准。

2 结 果

观察组患儿训练后GMFM88量表评分(69.32±10.07),显著高于训练前(57.54±7.50),有统计差异(t=20.26,P<0.05)。对照组患儿训练后GMFM88量表评分(64.46±10.64),显著高于训练前(57.40±8.68),有统计差异(t=18.53,P<0.05)。训练后观察组患儿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有统计学差异(t=5.52,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训练前后GMFM88量表评分对比表[(),分]

表1 两组患儿训练前后GMFM88量表评分对比表[(),分]

组别 例数 训练前 训练后 t P观察组 50 57.54±7.50 69.32±10.07 20.26 <0.05对照组 50 57.40±8.68 64.46±10.64 18.53 <0.05

3 讨 论

造成脑瘫的原因有很多,常见有母亲怀孕期间患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糖尿病、胎盘功能不全等导致胎儿缺氧性的损伤[5]。孕妇从怀孕开始就应该加强卫生保健,按时到指定的医院或妇幼保健机构进行定期检查,孩子出生后更应该按时进行预防接种,定期给孩子做保健检查,评定患儿的运动发育状况。一旦发现孩子姿势异常或运动障碍,应及时诊治。确诊患有脑瘫以后,应该早期进行康复治疗;患儿家长应掌握脑瘫患儿常见异常姿势及运动障碍的基本训练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地纠正患儿的异常姿势,促使其学会正常的运动方式及独立生活能力[6]。

脑瘫患儿的训练与成人的训练有很大区别,尤其是年龄较小的患儿,家长及治疗师不可能按照规定的时间及强度训练患儿[7]。因此,脑瘫患儿的训练方法及时间应该以患儿的日常生活活动规律及患儿的爱好,因势利导,将正确的运动方法贯穿到患儿的生活及游戏之中。例如当患儿爬行时,家长应及时纠正其不良的爬行姿势并鼓励其爬行;当患儿坐下来休息或玩玩具时,家长应将患儿的双上肢、躯干及双下肢摆放在正确的位置上[8]。如果患儿主动性较差,家长应想办法刺激、鼓励患儿多运动;相反,如果患儿过于多动、易兴奋,家长则应适当诱导患儿多做坐位训练。

通过不间断延续性训练方法,观察组患儿的肢体功能得到了很大改善,较好地提高脑瘫患儿的运动发育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熊国锋.运动功能训练综合治疗高危脑瘫患儿的效果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7):1423-1425.

[2] 王丽娟.运动功能训练联合药物及高压氧治疗不同年龄小儿脑瘫疗效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12): 54-55.

[3] 蒙家纺,夏梓红,姚婧,等.运用综合康复手段治疗不同年龄阶段小儿脑瘫疗效探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9,12(3) :432-433.

[4] 苏丽代.脑瘫康复治疗的分析与体会[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9,29(1) : 101-102.

[5] 黄济炎,章芬.捏脊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9):16-17.

[6] 韩红芬,王小玲.60例小儿脑瘫针刺配合运动疗法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1,13(16):52-53.

[7] 何旭光,李兴.浅谈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11): 147 -148.

[8] 郑先玉.中西结合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研究[J].浙江临床医学,2010,12(12):1374-1375.

R742

B

1671-8194(2014)18-0131-02

猜你喜欢

立位脑瘫延续性
移位机立位康复对肺部感染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的影响
延续性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血浆醛固酮/肾素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的应用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两种立位体前屈所测腰部柔韧性相关指标的分析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立位体前屈,刚柔相济韧有余
二十一个学生娃与脑瘫姐妹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