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产生、发展及应用中的哲学思考

2014-05-04许金普

计算机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网络技术

许金普

摘要:网络技术在其产生、发展和应用中都蕴含自身的客观规律,为了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文章结合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感悟,从技术哲学的视角分析其产生发展过程中的必然性、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与统一等基本哲学规律,然后从技术价值理论出发分析网络技术的两面性。以期对计算机网络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网络技术;技术哲学;技术价值

0、引言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重要的交往手段和通信媒介。由于网络技术应用带来的开放性和便捷性,它给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网络技术已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成为技术哲学领域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从技术哲学的视角来全面认识和分析网络技术有着积极的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

1、计算机网络的现状

众所周知,1946年发明世界上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而19世纪60年代实现两台计算机的真正互连,人类从此迈进了互联网时代。由于计算机价格昂贵,最初互联网只掌握在少数的军事和科研机构手中,而后来随着个人计算机价格下降和迅速普及,互联网逐渐进入民用和商用阶段。据统计,1996年,全世界约5 000万人上了国际互联网,到了2010年,据瑞典互联网监测机构Pingdom发布的调查,全世界国际互联网的用户已达到18亿。网络技术实现了资源共享,“千里共婵娟”不再是梦想,让世界是个地球村变成了现实。网络技术提供便捷的综合信息服务,电子邮件、在线视频、网上购物、网络办公等,已走入了千家万户。概而言之,网络技术的不断革新,使诸多领域得以受益。

2、计算机网络产生发展中蕴含的哲学规律

网络时代的到来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人类社会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观的要求,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探索时代提出的新问题,积极应对时代的挑战。

2.1 计算机网络产生的哲学思考

最初的计算机网络是单机系统连接若干终端,用户分时占用计算机资源。从严格意义上讲,此阶段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网络,仍是一个单机系统。从两台计算机连接开始通信,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网络,进而迅速扩大规模,发展成为单个的网络。随着资源共享的需要,又发展成为多个网络连接而成的“网络之网络”,也就是今天看到的互联网。纵观整个发展,可以表示为“1/N→N=I→N>I→N趋于无穷大”。当一台计算机出现并没有产生一定的效应,但随着数量的变化,量变引起质变,本来是用于科研领域,进行大量数据计算的机器,慢慢演变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影响到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各个行业,成为一种生产力。

2.2 计算机网络从产生到发展之必然性讨论

计算机网络之所以产生,其根本的推动力是社会的需求。当人们使用一段时间的单机之后,会发现互相交换文件非常频繁,一些硬件设备(如打印机甚至包括计算机存储空间),都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于是,人们就开始研究如何把计算机组织成一个网络,使得网络上的计算机可以共享软硬件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相吻合,人类所拥有的资源不是也不可能总是被某个部落或某些组织、某个国家政府独占。随着人类社会化程度的加深,人类具有强烈的资源共享的需求,独占的资源最终会被整个社会所共享。计算机网络技术产生的过程,看似偶然,但绝非偶然。

再看其发展过程。最初,人们仅仅是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实现计算机联网,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局域网。局域网的范围在刚开始的时候一般仅限于一个房间,或者一个单位内部,但随着各自单位局域网的不断成熟,主要是因为计算机和网络设备价格的下降,各单位纷纷组建自己的局域网,但这样只是一个信息的孤岛,人们不满足于这样的情况,共享资源还需要更大的范围,于是就出现了把各个局域网进行互连的需求,这种需求就促成了今天互联网的发展壮大,这也是必然的。

上述两个过程,虽然本身是技术的产生和演变,但技术也有其社会性的一面,离不开社会进步的引领和推动,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必然的。技术的进步离不开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又反过来作用于社会。

2.3 网络发展否定之否定规律

计算机网络在最早出现的时候,从资源访问的角度来看,基本上有相对的中心,资源相对集中在少数的大型机或某些机器上,如Web站点,人们访问方向是从边缘向中心,此时出现的是“计算中心”“网络中心”等词。但随着技术的和机器价格的降低发展,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逐渐进入千家万户,计算资源不再集中,呈现分散状态。近年来出现的P2P技术又使形势有所改变,资源不再集中在某一点或者某些所谓的中心,而是向边缘化分布,每个人都是资源的提供者,同时又是资源的访问者,实现了“不对等结构”向“对等结构”的转变。但近年来的“云计算”概念的提出,又打破了这种格局,通过云计算集群来提供高强度、大容量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人们可以像日常生活中取用水、电、汽等资源一样,根据需要随时向云平台提出资源请求服务,这又是资源再次集中的过程。这其中的3次变化,蕴含着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哲学道理,所谓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4 多种协议的对立与统一

计算机网络在实现网络互联之前,是以单个的局域网或单个广域网的形势存在的,各自网络的运行都有一套自己严格的规则、规约或约定,即协议(Protocol)。协议是网络的控制系统,相当于大脑和中枢神经,在协议的控制下网络才能正常通信,而各个网络在设计或发明的时候都有一套自己的协议,如以太网协议、令牌环网、令牌总线协议、FDDI协议等,网络和网络的连接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协议不同就无法通信,因此是各自为政。于是各大公司就提出要开发共同的协议,大家共同遵循,实现网络间的互联。于是,ARPAnet上运行的TCP/IP协议因其良好的体系结构和灵活开放等良好特点,得到各大公司的关注,开始纷纷支持该协议。TCP/IP协议可以统领各个网络,实现不同网络接口间的真正互联。从多种协议的各自为政,到TCP/IP在网络的第三层(即TCPhP体系结构的网际层)实现统一,似乎是各自独立,无法达到共同的目标,但最后还是趋于统一。

3、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两面性

事物都有两面性,网络技术也不例外,从网络应用的发展状况来看,人们更能看到它有利的一面,网络行为已成为与人们衣、食、住、行并列的不可或缺的行为之一。但是人们在为一项新的技术鼓掌叫好的同时,技术价值论却提醒人们需要从新的视角来审视它。技术价值理论认为,“技术问题不是认识问题,而是实践问题”,所以判断一项技术的价值关键在于能否为人们所用。“用”是一种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人们发现客观事物的属性和使用方式,使客观事物的有益方面为人所占有,从而实现客观事物的价值,同时避免其不利方面。趋利避害始终是人们在实践中对技术进行客观认识的主题。

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提供给我们有利方面的同时,其负面效应也逐渐为人们所意识,对其批判的观点也越来越多,认为网络技术还有其消极的一面或两重性,使其陷入一种“技术悖论”的怪圈。

从另一方面来看,网络技术也负荷了一定的社会价值。网络技术首先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网络打破了地域和空间的限制,营造了一种虚拟的生活空间,使不同国籍、不同种族、文化差异的人群在其中进行各种方式的交流。这种虚拟的交往方式对传统交往模式进行改变的同时,也对伦理道德产生了影响。如诚信问题、网络欺诈、色情信息泛滥、个人隐私泄露等问题,值得令人思考。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指出:“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这一观点在此得到印证。在评价一项新的技术时,我们既不能只考虑其利好而忽略其弊端,要两方面综合权衡;同时也不能因其负荷的社会价值将其定义为“优”或“劣”,关键要看技术创造了什么。只有全面认识网络技术,兴利除弊,才能使网络技术向更完善更合理的方向发展。

4、结语

网络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性,它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人们在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需要对其逐渐认识,在把握其客观发展规律的同时,还需从哲学的高度来进行深刻的认识,不断反省自身的行为,以利于人类社会的向文明发展。同时,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从科技哲学的角度向学生分析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及应用,也有利于学生对计算机网络乃至一项新技术的认识。endprint

猜你喜欢

网络技术
计算机网络安全相关问题研究
浅谈计算机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
新安全环境下电力施工企业保密工作的实践和思考
网络技术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影响及对策
浅析网络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电子信息工程点滴谈
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物流信息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