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学生物探究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4-05-04张彦福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学情分析师生互动课堂教学

张彦福

[摘 要]本文主要解决如何有效提高初中生物探究性课的问题,在探究性实验的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去探究、发现、获得新知识,既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又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学情分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情感调节

探究教学旨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最终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活动。它对于目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表达交流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等实施对素质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一、教师教学要做有的放矢

1.教师要充分把握小学科学课与初中生物知识的衔接,避免知识的重复新授。初中的学生对新奇的东西更感兴趣,而对一些重复的知识则充满厌倦。如果教师根本就不知道学生以前学会了什么知识,就会在课堂上事倍功半。教师就要想方设法避开学生的空白区,针对具体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多采用体验和实验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灌输抽象的知识和高深的理论。

2.要了解学生就一定要了解他们的心理,也许教师不能走近每一个学生的心理,但对一些共性的心理效应则要很好地研究并运用。心理学是描述规律的科学,教育自然要遵循科学,但应用科学规律则是艺术,有赖于教师根据自己的特定情境去创造。教师如果能够灵活运用心理效应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要在确立学习目标之前提前知晓真正的学情,然后在此基础上确立教学目标、突出和突破教学重难点、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环节。当然,学情分析不是一句空话,不是写在教案上的“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等,它应该包括学生已有的生物学知识:学生过往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学生的心理效应、特定的内容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偏差、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等。

4.教师就更要有针对性的备好课,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分析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预期准备工作,每个探究实验尽量制定好符合学情、特别是要符合本地实情的目标。只有这样,你的课备好了,内容充实了,又切合生活实际了,自然而然会略胜一筹,然后就是让学生对你的这节课感兴趣。

二、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

1.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在新课导入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课堂上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多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因此要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尽量地把时间还给学生。

2.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答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师写出。差的教师只教生物知识,好一点的生物教师教生物学习方法,最好的教师提供学习资源。只有正确把握生物教学的特点,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人格,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分析、解决问题得能力。

3.要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离不开宽松的课堂气氛。学生在和谐、愉悦的环境下学习积极性高、创造力强、思想活跃;相反在沉闷、压抑的环境下则受到束缚。因此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是上好每一节课的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宽松的课堂气氛应该是循循善诱,提倡思考,精心设疑,引导讨论,互相尊重,融洽情感,严谨治学,松而不乱的教学状态。

4.对待学生应是用鼓励、友善、真诚的目光,这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就易于沟通,易于互动、易于激发其创新精神的思维。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与教材有关的游戏、成语、诗词、顺口溜、民间谚语、俗语、当地方言、群众口语、歇后语、术语等引入课堂,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知識易于理解,从而吸引学生认真听课,才能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5.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表扬应多于批评,即使批评也应力求含蓄,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热情。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三、科学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1.完成教材安排的探究性实验,从感性认识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教学中,可根据实验的目的改变实验材料或重新设计。如“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这一实验的目的是要学生通过探究发现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实验中增加将天竺葵的叶片与银边天竺、葵叶片直接进行对比实验,用淀粉的产生部位同时也证明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以试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探究思维训练,从理性认识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目前,围绕学生探究能力训练的试题不少,选择与学生已有的学科知识为背景的探究试题效果更好,也可以根据学生熟悉的生物学知识、事实和材料为背景编制训练题。 在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实验的教学无疑是对生物教师提出的一个更高要求。

3.针对新的学情分析调整了授课内容,把授课的重点放在对生殖系统的知识梳理和一些细节的处理上,比如脐带和胎盘的关系,胎儿和胚胎的区别,再辅助以适当的能力提升和知识拓展,比如双胞胎、试管婴儿等知识。调整后的课堂气氛特别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很高涨,在兴趣的带动下,教师的巧妙安排让学生主动学习了本节内容,在提升能力的同时巩固了重点,真正做到了生物课堂的高效性。

4.在问题设置的时候,比如导课就要考虑到首因效应,因为是陌生的知识,就不能离题太远,比如在讲“开花和结果”的时候,设置的导人新课的问题是:所有的桃花都能结出桃子来吗?而在学习重点问题时,就要考虑到近因效应,要用多种方法反复强调和突出同一重点。经过这样由浅到深,层层深入的学习过程,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就深刻起来。

参考文献:

[1]马雪艳;;新课程标准下中学生物教学探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年08期

[2] 苏明学;生物学探究式教学基本路径的建构[J];生物学教学;2012年12期

[3] 郭光志;;生物学实验探究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J];中学生物学;2011年03期

猜你喜欢

学情分析师生互动课堂教学
浅谈高职数学素质教育
学情分析不准对教学质量影响的例析
学情分析: 有效教学的核心和关键
试论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设计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