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县稻田夏播玉米品种比较试验分析
2014-05-04夏建勇唐统光
□夏建勇 魏 堉 唐统光 黄 波
/1仁寿县慈航镇农技站 2仁寿县黑龙滩镇农技站 3仁寿县凤陵乡农技站 4仁寿县农业科教站
仁寿地貌以丘陵为主,低山为辅,丘腰、山顶多有稻田分布,许多为非黑龙滩灌区,春末夏初自然降水决定着这些稻田能否栽秧。仁寿县近10年平均降水量约850 mm,比近60年平均降水量低160 mm,且降水集中在7月和8月;十年九旱使得3 333.33 hm2以上的稻田常因无水栽秧而改种夏玉米。
1 试验设计
1.1 小区面积
每小区13.3 m2,区组之间走道宽1 m,小区之间走道宽50 cm;试验区周边设2 m保护行。
1.2 设计要求
12个品种、3次重复,随机区组、局部控制。
1.3 试验品种
A:中单808,B:川单418,C:科发6号,D:正红311,E:成单30,F:资玉1号,G:川单13,H:绵1459,I:先玉508,J:隆单8号,K:豫玉25,L:东单11。
1.4 小区设置(见表1)
2 技术规程
2.1 适期播种
夏玉米播种选在3月25日。
2.2 肥团育苗
每个肥团安2粒饱满种子,种嘴相向,腹沟向上,盖1 cm细土,用喷雾器喷透,收汗后盖严地膜。前期保温,1叶炼苗。
2.3 合理密植
行距为宽行80 cm,窄行40 cm、窝距25 cm。每小区40窝;每窝2株,共80株;折合6万株/hm2。
2.4 开沟施肥
在播幅正中开施肥沟,宽25 cm,深20 cm。每小区施N、P、K总含量35%的复合肥1.2 kg,原头粪50 kg,覆土。
2.5 适时移栽
1叶1心时,定距、定向、错窝移栽;每小区用尿素0.2 kg、清粪水50 kg作定根肥水。
2.6 地膜覆盖
移栽时喷药杀地下害虫,然后覆膜,压严膜边,引苗出膜并用细土将苗孔盖严。
2.7 施好提苗肥
5叶期每小区施尿素0.2 kg,清粪水50 kg。
2.8 重施攻苞肥
大喇叭口期每小区用N、P、K总含量35%的复合肥0.5 kg,原头粪50 kg,抗旱施用,中耕除草培土。
2.9 防治病虫草
纹枯病:病斑达到第8叶鞘位之前每公顷用1%井冈山霉素7.5 kg兑水750 kg喷雾防治。玉米螟:越冬代成虫羽化初期,每晚开启频振杀虫灯诱杀;二代发生期每公顷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750 g,兑水375 kg均匀灌在玉米心叶内,兼治玉米红蜘蛛。
3 结果与统计分析
3.1 各小区玉米试验产量比较
分小区、同时收获、计重。将3个乡镇分别实施试验的对应小区的实收产量相加,计算平均数,结果见表2。
表2 玉米品比试验产量比较表 单位:k g
表 1 小区设置图
3.2 统计计算
(1)分解自由度
(2)分解平方和
(3)求均方
(4)求F值将上述计算结果填入表3。
表3 玉米品比试验统计分析表 单位:k g
(5)F测验
查F表,F0.01;2/33=3.29;
P<0.05,处理均方显著大于误差均方,接受HA。
(6)多重比较(SSR法)
用df误=6查Duncans—SSR表,计算多重比较尺度(见表4)。
(7)多重比较
将比较结果填入《玉米品比试验多重比较结果表(q法)》(表5)。
3 小结
E对G、F、A等3个处理差异显著,对其余8个处理差异极显著;
G对C、D2个处理差异显著,对J、I、L、K4个处理差异极显著;
F、A对D、J2个处理差异显著,对I、L、K3个处理差异极显著;
H对I、L2个处理差异显著,对K处理差异极显著。
4 结论
以规范应用“适期播种(3月下旬中期)、培育壮苗(肥团育苗)、合理密植(4.8万株/hm2)、沟施底肥(N、P、K总量35%的复合肥900 kg/hm2、原头粪37.5 t/hm2)、适时移栽(一叶一心)、地膜覆盖、施好苗肥(5叶期尿素150 kg/hm2、清粪水 37.5 t/hm2)、重施攻苞肥(N、P、K总量35%的复合肥350 kg/hm2、原头粪 37.5 t/hm2)、综合防治病虫草害”技术规程为前提,仁寿县丘陵和低山区在夏玉米品种选择上:以成单30为优,可作首选品种推广;川单13、资玉1号、中单808、绵1459可作为主导品种示范;川单418、科发6号、正红311经来年品种比较再试验,若无大的变化,可作为辅助品种备用。
表4 玉米品比试验多重比较尺度值表(S S R)
表 5 玉米品比试验多重比较结果表(q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