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科技型物流实验室建设模式分析
2014-05-02刘贵容
刘贵容,孙 玺
(重庆邮电大学 移通学院,重庆 401520)
随着物流业的高速发展,我国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为满足企业对现代物流人才的需要,高等院校必须培养能熟练地将物流理论运用到实践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物流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物流设备具有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的特点。因此,在物流教学中将理论教学与企业的运作实践相结合,是应用科技型大学在构建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时需要积极探索的重要问题[1]。
1 应用科技型物流实验室的必要性分析
目前,我国开设物流专业的本科院校已超过200所,高职高专院校超过500所,这些院校大多已建、在建或规划建设物流实验室[2]。
高校的物流实验室主要分为2种类型。
一是基于应用软件的物流实验室。这类实验室基于应用软件搭建起物流模拟平台,通过模拟平台的实训,使学生熟悉仓储、运输、配送以及国际贸易的相关业务流程[3]。模拟实验的内容偏向物流活动的信息化操作与管理,而对物流活动的基础技能操作培训甚少,所以这类实验室旨在培养物流管理人才。
二是基于设备的物流实验室。这类实验室主要以AS/RS、分拣系统、电子标签辅助拣货系统、RFID无线射频识别系统、RF及手持终端、AGV等物流设备搭建物流模拟平台,用来模拟一般配送中心或工商企业仓库,并在入库、储存和出库3个过程中设置不同的实训岗位。学生通过不同岗位的实训,掌握物流业务流程,同时也能熟悉各种物流设备的操作[4]。这类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具有直观性和可操作性,适合培养物流操作技能型人才。由于实验室条件有限,学生众多,这类实验室常常满足不了教学需求,往往是由实验教师进行演示操作,学生只能观摩,参与度低[5]。
上述两类物流实验室大都设置在大学校园内,可以模拟物流环境。但是,校园实验室的实训环境与物流企业的实际运作仍有差距。企业的物流运作相对复杂,只有从基础工种做起,具备一定的经验后方能成为优秀的物流管理者。企业需要的是同时具备上述2种能力的应用技术型物流人才。为了顺应这两方面的要求,应用科技型物流实验室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 应用科技型物流实验室的建设模式
应用科技型物流实验室是为满足企业对多种物流应用人才的需求而建立的,其建设模式和教学模式与以往的物流实验室有所不同:前者更强调企业参与、校企联合,后者更依赖校内自有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6]。为了使物流实验室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企业所需,下面从建设阶段、实验室类型、专业性质三方面分析应用科技型物流实验室的建设模式和教学模式。
2.1 实验室需求分析
应用科技型物流实验室的建设应以需求为导向,按照需求来规划和设计具体的实验模块和教学环节。所谓需求分析包含两部分的内容:一是企业对应用技术型物流人才的需求,二是大学生获取物流专业知识的学习需求。需求具有一定的层次性:第一(最低)层次是要保证学生对物流运作及其操作设备有清晰的直观认识;第二层次是保证学生能对物流活动进行实际操作和简单的物流运作管理;第三(最高)层次是保证学生能对运输、仓储、配送、物流中心建设规划、供应链管理等物流活动进行战略管理。
应用科技型物流实验室应偏向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在规划建设和教学环节都应该满足这两种需求。
2.2 实验室规划设计
依据物流实验室的建设需求和校内外资源分析,便可形成实验室建设规划方案,按照这个方案便可编制实验室建设可行性报告。如果方案可行,则进入实验室的建设与调试阶段。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是要有企业参与,依据企业的资源优势和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制订物流实验室建设方案和教学方案。
可以设计出3种类型的物流实验室(见图1)。
第一种类型:物流基地。这类实验室依托校外企业的优势,将实验地点安排在企业仓库或物流中心里。校外企业可以是生产制造类企业,也可以是流通商贸类企业或专业的物流企业。由企业提供实验场地、实验岗位、指导教师和考核成绩。
例如,山东交通职业学院物流实训中心位于潍坊市寒亭区,也是该学院与宅急送山东分公司在山东省最大的运转中心。该中心承接全省东西部快件的运转分拨任务,同时作为物流实训中心承担该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阶段实训、顶岗实习教学任务。宅急送山东分公司与学院共同制订实习实训计划,安排学生的实训和实习并提供实习指导。山东交通职业学院教师参与企业生产,并进行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
第二种类型:现代物流管理实验室。这类实验室设置在校内,主要依托校内资源,以信息系统的应用实践为主,培养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在实验中,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置身于类似企业生产经营的活动中,并通过计算机模拟,让学生参与企业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活动,涉及企业的战略定位、市场营销、订单管理、采购与库存决策、物料供应、生产与新品研发、销售与资金运作,从而让学生全面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与物流、供应链管理概况,把握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7]。
例如,广州大学经济管理系的物流技术实验室由3部分组成,即实物教学模拟实验设备系统、模拟教学软件系统和物流技术仿真系统。通过此物流实验室,学生不仅可以看到各种大型物流设备的运作,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对物流设备进行操作,通过模拟软件系统对各物流活动环节实施优化管理。
第三种类型:沙盘实验室。由于物流系统沙盘具备的实践功能少,因此一般用作辅助教学,安置在校内。可单独建立沙盘系统,也可以在第二种类型物流实验室的场地旁建立沙盘系统,以便非物流专业的学生了解和学习物流的运作流程。
图1 应用科技型物流实验室建设模式和教学模式
2.3 实验教学模式的设计
实验教学环节的规划设计需要与实验室的规划设计密切结合,不同专业的实验室需要采用不同层次的实验教学模式[8]。
2.3.1 物流管理类专业
物流管理专业和物流工程专业的学生要具备对各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的能力,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针对这种专业培养要求,实验教学可分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大二下学期的物流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采用沙盘展示辅助理论教学,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物流运作的流程,了解物流与企业生产、供应、销售之间的关系。
第二阶段是大三时各物流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利用现代物流管理实验室来衔接物流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也可以到物流基地参观和进行实践操作。比如,在仓储管理理论教学的同时,设置一学期16~32学时的仓储管理的软件操作实验教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流配送中心设计”这门课程,需要通过仿真实验软件来指导学生。
第三阶段是安排在校外物流基地的实验环节,时间是大三之后的暑假期间。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专业的学生都要到物流基地完成1个月的物流管理实习。物流专业以外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也可以同时到物流基地进行实习,但为了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只能从这些专业中择优选择少数学生参加。实习的具体内容由物流基地的指导教师灵活安排,对学生实习成绩的评定也由物流基地的相关领导或教师来完成。该实验环节的指导教师从物流基地的员工中选拔,这些指导教师一般都是经验丰富的物流高级管理人才。1个月实习结束后,物流基地可以选择优秀学生留在企业工作,也可以向其他物流企业推荐学生就业。
2.3.2 经济管理类专业
由于物流和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社会需要更多的供应链和物流管理方面的人才。所以高校一般在经济管理类专业中也会安排物流管理或供应链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课程。针对经济管理类的专业培养要求和课程教学要求,采用现代物流管理实验室比较合理,在理论课程的学习中,辅助一周的上机实验或随课开展实验教学。
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中优秀的学生也可以输送到物流基地进一步培养。具体做法是由物流基地招聘选拔,被选中的学生随同物流专业的学生一起进入物流基地,完成1个月的物流管理实习。实习结束后,由物流基地或其他企业决定是否聘用。
2.3.3 非经济管理类专业
有些非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也想学习物流管理知识。针对这些学生的需求,可以开设全校性的物流管理概论选修课,授课方式为理论教学。为了使学生能直观地了解物流活动及流程,可以从理论学时中用1~2学时到沙盘实验室进行观摩学习。
物流基地、现代物流实验室和沙盘实验室能够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应用科技型物流人才的培养要求。
3 移通学院应用科技型物流实验室建设模式
3.1 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成立于2000年,是教育部批准、重庆邮电大学创办的独立学院,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2013年,移通学院参加了中国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项目。目前,移通学院已经申报了物流管理专业。为了培养应用技术型物流人才,有必要启动应用科技型物流实验室的规划建设项目。
应用科技型物流实验室的建设模式和配套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借助属下中德应用技术学院的办学资源和优势。中德应用技术学院是经重庆市政府、市教委批准,教育部备案,由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与德国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合作创办,是西南地区唯一与德国高校合作的办学机构。在物流实验室的建设方面,移通学院完全可以借鉴该学院在应用科技型人才培养上的教学资源,践行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工程型、创业型、国际化”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9-10]。
移通学院可以充分与校外企业合作建立物流基地,也可以利用属下创业学院所扶持的由在校大学生创立的微型企业来建立物流基地。建立校内的现代物流实验室也是可行的。首先,学校有足够宽敞的实验教室,也有足够的资金和师资力量。最重要的,全校学生规模已经达到17 000人左右,预计每年有2 000名学生需要接受实践教学,因此实验室资源将会得到充分的利用。
3.2 建设思路
根据移通学院的具体情况,物流实验室的建设规划将分阶段实施。
应用科技型物流实验室要满足现有几个专业的实践需求。目前工商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开设了供应链与物流管理这门课程,采用纯理论教学的方式授课,教学效果不太理想,亟待实践教学来提高教学质量[11]。针对这种实践需求,现代物流实验室的建设分2个阶段。第一步先建好物流管理的软件应用实验室,通过购买诸如运输管理信息系统、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等物流管理的各种信息系统来完成上机操作。这一步周期短、投资少。第二步是建设配置有物流设备的实训室,这一步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多,方案选择比较复杂。
针对物流专业的实践要求,拟建校外物流基地。由于本校物流专业刚通过审批,到该专业学生进入实习环节还有3年时间。在这3年内,可以积极拓展校外企业关系,与校外企业联合建立物流基地。另外,利用创业学院扶持下的天猫物流配送站也可以满足部分学生的实践教学需求。
由于还没有针对非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物流管理类全校选修课,又因为物流沙盘对于经济管理或物流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意义不大,故物流沙盘可以不建。
3.3 建设方案
基于以上建设思路,制订了应用科技型物流实验室的建设方案(见表1)。实验室平面规划图(见图2)。
表1 移通学院应用科技型物流实验室建设总体方案
图2 校内现代物流实验规划总图
4 结束语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正在进行应用科技型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改革,更加重视实践教学对物流专业应用科技型物流人才的培养。学校将通过校外物流基地和校内现代物流实验室的方式来开展实践教学,并与企业的生产物流、供应物流、销售配送等环节密切结合。实验室的建设模式和教学模式应该根据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来调整教学模式和实验室的运作模式,以期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科技型物流人才。
(
)
[1]吴远征,张智光.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实验室建设探索[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2(5):70-71.
[2]张广敬,邵青东.职业院校物流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探讨[J].物流技术,2005(10):300-303.
[3]陈达强,刘南.高校物流实验室建设与教学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4):147-152.
[4]范克危.物流实验室的配置和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11):101-103.
[5]傅培华,朱安定.高校现代物流技术实验室教学模式探讨与实践[J].物流技术,2011,30(12):243-245.
[6]李学春.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切入点积极创建特色鲜明的应用科技大学[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13(2):8.
[7]王珏辉,姚国权,侯文海,等.商学角色扮演实验教学模式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5):7-9.
[8]刘津平,邵清东.实用型物流实验室建设分析[J].物流技术,2007,26(3):96-99.
[9]张有龙,赵爱荣.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办学特色分析及借鉴:兼论我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高等职业教育,2007(1):93-95.
[10]禹华平,杨海艳.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必须重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基于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实践教学模式的启示[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13,10(1):22-23.
[11]刘耀,孙玺,吕翊,等.独立学院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民办教育研究,2009(1):5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