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频彩超在肋间后动脉外侧皮穿支皮瓣设计中的应用

2014-05-02徐家钦钟文津潘云川梁尊鸿

海南医学 2014年18期
关键词:肋间中线筋膜

徐家钦,钟文津,潘云川,梁尊鸿,井 冈

(海南省人民医院烧伤与皮肤修复外科1、超声科2,海南 海口 570311)

高频彩超在肋间后动脉外侧皮穿支皮瓣设计中的应用

徐家钦1,钟文津2,潘云川1,梁尊鸿1,井 冈1

(海南省人民医院烧伤与皮肤修复外科1、超声科2,海南 海口 570311)

目的 探讨高频彩超在肋间后动脉外侧皮瓣穿支皮瓣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2例拟行肋间后动脉外侧皮瓣穿支皮瓣术的患者术前采用PHILIPS IU22高分辨率彩超仪检测第8~10肋间后动脉外侧皮瓣穿支皮瓣供血穿支的穿支点、管径、出筋膜后轴向、血流速度,并对其定位。应用第8~10肋间穿支血管供养的皮瓣对其缺损创面进行修复,观察其修复效果。结果 检测出第8~10肋间后动脉外侧皮穿支在肋间肌穿出深筋膜位于腋中线前后;肋间后动脉外侧皮穿支72条,未见缺如及变异现象,穿支动脉起始部管腔内径(1.67±0.14)mm,血流峰值流速18~32 cm/s;所有患者采用肋间后动脉外侧皮瓣穿支蒂皮瓣修复组织缺损创面效果满意。结论 高分辨率彩超能简便、直观地定位肋间后动脉外侧皮瓣穿支皮瓣供血穿支的穿出点、管径、出筋膜后轴向、血流速度,其对术前设计皮瓣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肋间后动脉外侧皮穿支;高频彩超;皮瓣设计;临床应用

自带蒂肋间神经血管皮瓣的概念被提出后,陆续有游离或岛状肋间后动脉穿支皮瓣的文献报道[1-4]。我科自2009年6月至2013年11月选用第8~10肋间后动脉外侧皮穿支血管皮瓣修复各类创面12例,术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其第8~10肋间后动脉外侧皮穿支血管的穿支点、管径、走向,协助临床根据不同个体设计皮瓣,取得一定经验,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12例,年龄14~73岁,男性10例,女性2例,其中腰臀部慢性溃疡创面1例,上肢深度烧伤创面8例,上肢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3例。

1.2 仪器设备 设备选用PHILIPS IU22彩超机,频率5~12 MHz。彩色多普勒设置为低速血流显示模式,彩色血流图取样框偏转与血流方向一致,脉冲多普勒取样容积0.5~1.0 mm,声速与血流夹角校正后<55°~60°。

1.3 方法 患者取平卧位或侧卧位,于双侧腋中线为基点分别在其前后沿第8~10肋间隙探测到肋间动脉,显示其血管长轴,以此动脉干为轴心侧动探头行多方位扫查,结合脉冲多普勒检查确定肋间动脉穿支的穿出点、内径、走向,并在体表进行标记,并了解血管壁及血管周围的情况。术中根据多普勒检查确定肋间动脉穿支的体表标记,可安全地设计皮穿支蒂皮瓣,确保皮穿支血管包含在蒂部,依据探测结果可在胸腹区域设计成斜型、垂直型、横型皮瓣。采用肋间后动脉外侧皮瓣穿支皮瓣修复组织缺损创面12例。

2 结果

2.1 高频彩超检查肋间后动脉外侧皮穿支情况 检测出第8~10肋间后动脉外侧皮穿支在肋间肌穿出深筋膜位于腋中线前后;肋间后动脉外侧皮穿支72条,未见缺如及变异现象,穿支动脉起始部管腔内径(1.67±0.14)mm,血流峰值流速18~32 cm/s;肋间后动脉外侧皮穿支血管穿出点位置在腋中线前后,肋间后动脉外侧皮穿支血管管外径较粗、肋间后动脉外侧皮穿支血管穿出深筋膜后走行长度较长,见表1。

表1 高频彩超检查肋间后动脉外侧皮穿支描述性分析(,n=12)

表1 高频彩超检查肋间后动脉外侧皮穿支描述性分析(,n=12)

注:“+”示穿出点在腋中线之前,“-”示穿出点在腋中线之后。

肋间T8 T9 T10穿支点距腋中线距离(mm) +7.42±2.06 -0.97±2.35 -11.32±2.01外侧支血管外径(mm) 1.53±0.15 1.71±0.10 1.86±0.14外侧前支长度(mm) 70.67±4.08 101.09±9.17 110.75±9.31

2.2 临床应用效果 采用肋间后动脉外侧皮瓣穿支皮瓣修复组织缺损创面12例。皮瓣面积9 cm× 7 cm~16 cm×12 cm,11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因切取范围超过脐旁线,致远端边缘部分坏死(3.5 cm× 2.0 cm),2期植皮修复。

3 讨论

穿支皮瓣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临床应用日益广泛。胸廓肋间分布着许多穿支血管,并有对应的神经与之伴行[3-5]。近年来国内学者陆续报道了术前运用高频彩超检测穿支血管情况[6-7],为皮瓣设计提供可靠依据,成为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手段。

我们通过对12例拟行肋间后动脉外侧皮瓣穿支皮瓣术的患者术前采用PHILIPS IU22高分辨率彩超仪检测第8~10肋间后动脉外侧皮瓣穿支皮瓣供血穿支的穿支点、管径、走向、血流速度,并对其定位了解到,肋间后动脉外侧皮穿支的特点为:①血管来源,由胸主动脉发出肋间后动脉,在肋间内肌穿出深筋膜的肋间后动脉外侧前皮支;②该支血管穿出深筋膜位置(血管穿支点、也即皮瓣轴点)相对恒定:在腋中线前后;③该穿支血管管径较粗大:血管内径为(1.67± 0.14)mm,可设计成带游离皮瓣;④穿支血管走向:血管穿支沿肋间隙向前斜下方,至腹直肌鞘的外侧缘,分布于胸及腹前外侧壁的皮肤,行程较长;⑤血流速度:血流峰值流速18~32 cm/s,因肋间后动脉外侧皮穿支血管间相与胸廓内动脉皮穿支吻合,与腹部的旋髂深、浅动脉、腹壁下动脉皮支等相吻合,该血流速度足够满足够大皮瓣的血流灌注。

采用高频彩超检查能在术前测定皮支血管穿出部位并予实体定位标记,能够实时显示血流,测量动静脉内径,了解血管功能状况,使术者能够在术前全面掌握拟行皮瓣的血管情况,排除变异,科学合理设计皮瓣,术中做到有的放矢,避免误伤皮支血管,缩短手术时间,化解手术风险。

[1]Badran HA,EL-Helaly MS,Safe L.The lateral intercostals neurovascuier free flap[J].Plast Reconstr Surg,1984,73(1):17-26.

[2]Daniel RK,Terxzis JK,Cunnir gham DM.Sensory skin flaps for coverage of pressure patients.A preliminary report[J].Plast Reconstr Surg,1976,58(3):317-328.

[3]于国中,劳镇国.侧腹部岛状皮瓣[J].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1996,12(6):403-406.

[4]Wong MC,Allison K,Yap LH,et al.Tht pedicled intercostals neurovascular islang skin flap for lumbosacral trunk reconstruction[J]. Br J Plast Surg,2004,57(6):520-524.

[5]Rikimaru H,Kiyokawa K,lnoue Y,et al.Three-dimensional anmomical vascular distribution in the vascular architecture[J].Plast Reconstr Surg,2005,115(5):1342-1352,1353-1354.

[6]高 慧,胡建群,章宏伟,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腓动脉穿支皮瓣血管的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0(4):484-487.

[7]毛 坚.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血管术前评估的研究[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35(5):508-511.

R445.1

B

1003—6350(2014)18—2752—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4.18.1082

2014-06-04)

徐家钦。E-mail:chenbb999@163.com

猜你喜欢

肋间中线筋膜
别把肋间神经痛误作心绞痛
三焦“筋膜”说——从筋膜学角度认识三焦
筋膜枪,真的那么神奇吗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网红”筋膜枪有用吗?
胸骨正中小切口与肋间侧切口瓣膜手术围术期的对比分析
课本内外
课本内外
——书写要点(三)
课本内外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除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