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凡微而嬗变之创意表现
——美教版画专业素描课程教学研究对策

2014-05-02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321004

大众文艺 2014年21期
关键词:色调作画版画

(浙江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 321004)

师范院校培养的是中小学美术教育师资队伍,在专业课程的要求上不同于专业美术院校。美院注重造型能力的训练。大一开始是头像写生,接着是人物半身像。大二开始人体写生,包括课堂作业和课外人体速写。大三以表现性素描为主,引导学生寻找个性化语言。整个素描教学内容围绕人物造型展开。目前师范院校的素描课程遵循的是专业美术院校的训练模式,素描基础课程主要有石膏像和人物(头像、半身和人体)写生。教学是以抓形体结构的写实性素描为要求。为此,师范院校的美教版画专业的素描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上基本和美院毫无二致。美教版画专业的素描课程在美院的教学模式下“同化”,失去了自身的专业特色。如何在基础素描教学上体现出师范专业的特点,寻找与美院传统素描教学不一样的素描教学新思路,成为师范美教版画专业素描教学的首要任务。

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着重体现在两方面。首先,在教学内容上,美院化的课程模式作画对象多是人。对于“物”的描绘仅是在素描学习的初始阶段。进入本科学习后,对“物”的素描表现及研究有很大程度地缺失。以“物”入画及以“何物”入画成为改变课程的前提。另一方面,“物”如何入画的问题,即表现方法。传统的全因素素描和从整体——局部——整体的循环观察方式成为一种定式,失去了作画的趣味和灵活性。就这两方面,笔者提出以“凡微”之物入画及多角度的创意性表现方法作为美教版画基础素描教学改革的问路石,以获得一种新的适合师范美术版画专业的素描基础教学方法。

美教版画专业的素描教学应该加强学生的创意思维、扩散思维和表现意识的训练,培养学生感悟能力和较强的艺术表现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文化欣赏能力且要有审美意识,形成有独特的艺术个性。本文以四步素描观察法和表现性素描为借鉴,努力发展具有创造性观念的基础素描,运用现代理念、创意思维去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

一、以“凡微”之物入画及观察方法

“观凡微”,观即观察、观照。包括观什么和如何“观”。其中包括观察方法和观察对象。“观”不是观一切可观之物,是关注于身边那些不引人注意的“凡微”之物,即一些身边的小物件和不常描绘的入画对象。“凡微”之物不同于石膏静物、水果花卉、杯盘器皿等绘画道具。这些对象经常出现在视野中反而被人忽略,如工作室的酒精瓶、随处可见的落叶、弃之一旁的贝壳等,甚至一些在素描训练时不常用来画的对象也可以作为被关注对象:一个核桃、一头大蒜、一个莲蓬……这些对象本身包含着某种寓意,因此,选取何种“凡微”之物也在该课题考虑范围内:平凡而不随意,体小却不简单,虽然物件已失去使用价值或没有太大的实用价值,但作为绘画对象亦能“物尽其用”,给画着带来作画的新鲜感和作画的激情。

如何“观”,即采取何种观察方法来描绘对象。传统素描教学上强调的观察方法是从外轮廓——内轮廓,从大形——小形,从整体——局部——整体的不断循环;强调的是局部服从整体的理性观察思路和方法。目前国内新的素描教学方法如四步素描法,其实是对传统理性观察方法的强化,即由整体逐渐过渡到局部,由虚到实的步步推进的过程。贾科梅蒂受到现象学思想的影响,现象学主张注重直观的看,即所谓的一种“纯粹的直观”。可以说贾克梅蒂的素描就是从眼前直接看见的东西开始,在他看来绘画是一种观看的方式,艺术家在观看的时候要抛弃既定的概念和以往的经验,他强调运用直观的方式去把握素描对象本身。这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察方法给素描教学以很好的借鉴和启发,寻找适合美教版画专业的素描也要找到一种画“凡微”之物的独特观察方法。

笔者提出“放大镜式”的观察方法。相对于传统素描提倡的注重“整体”的观察方法和四步素描的“眯眼式”观察方法,“放大镜式”的观察方法根据所画对象和特定的专业表现思路,主张作画者在观察对象时,尽量明确而仔细地观察对象,将不同色阶和明暗度的变化尽量区分出来。观察方式是从一局部——另一局部——多个局部——整体的过程。具体作画步骤是先从色调最重的部分入手,接着是相邻的色块,再发展到多个相邻色块。多个局部画完再对之进行形体上的串接,作相应调整。最后对整个形体做出贯穿和调整。期间兼顾色调的深浅和形体的转折,避免涂擦和出现模糊色调。

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在一种绘画体系中不是各自独立存在,而是有着某种内在的血缘关系,密不可分的。画者采取何种观察方法就必然会运用相应的表现手法在画面上呈现出来。通过“放大镜式”的观察方法所对应的是“分层”表现法。

逆向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考能力和方式。个人的逆向思维能力,对于全面人才的创造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再现式的观察和表现方法解决问题虽然目标明确,但容易使画者思路僵化,摆脱不掉习惯的束缚。其实,任何事物都具有多方面属性。由于受过去经验的影响,人们容易看到熟悉的一面,而对另一面却视而不见。逆向思维能克服这一障碍,往往是出人意料。在绘画实践中使用该方法,可能取得非同一般的效果。“反相式”观察法是对物体色调作反相观察,即将白看做黑,将黑视为白。这种“看”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视觉上的观看,而是通过大脑思维主观处理后得到的图像。

这样,“放大镜式”和“反相式”观察法产生多种创意表现。通过课堂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了他们绘画的艺术表现力。

二、创意之嬗变表现

素描的表现方法是多元的。传统理性的写实素描是用软硬不同的铅笔根据色调的深浅表现出对象的形体、质感和空间。四步素描教学法中线条形成色调的手段,是为色调服务。运用线条时是虚着画,不能有任何明确的边线和转折。在接下来画形体、空间和结构以及细节中,线条也是一种表现画面的基本单位。完成后,线条完全融于黑白形象。在这种写实表现方法中,线条独立的存在价值退居其次。贾科梅蒂将自己观察与表现形式的实验都用于素描创作中,独特的交错复杂的线条表现着对空间表达方式的追求。他不断尝试素描的表达形式,在画面中不断寻找正确的线条结构变化,通过线条的反复穿插往返以实现他对物像不可见的真实。线条处于画面的主导,给人一种乱中有序的美感。线条本身就是形体和空间。

根据色调的明确分层进行色块之间的串连为“锐化式”表现方法。表现以线条为手段,不加任何柔化的明暗色调。如以玻璃瓶为对象作画,瓶子上的色层受背景色影响,随着背景色的深浅变化而产生变化,但由于玻璃质地折射光的作用,体现在瓶子上的色阶变化捉摸不定。采取“锐化式”的表现方法,需要对瓶子上的色阶变化进行分层梳理,找出最亮的色带和最暗的色带,将不确定的中间带“锐化”处理成明显的分界。整幅画用线条表现色阶的变化和来往转折,同时兼顾体感。“锐化”表现法源自铜版蚀刻线条的启发。铜版的线条无论干刻还是腐蚀线条都是在金属版上用尖利的工具划出,线条肯定明晰,体现出线条独特的美感。具有代表性的运用“锐化式”线条表现的艺术家是被称为“瓶子画家”的意大利的莫兰迪。他的作品利用蚀刻技法,以线条的交叉及疏密,呈现出画面丰富的层次、物象细腻的结构和体积感。“锐化式”表现方法意在用肯定的线条编织出对对象色层和形体的理解。为学生在以后的线条的运用提供了借鉴的手段。

“逆向式”表现是将黑白色块作反相观察。即将原来色调的最亮部画成最暗,最暗部分处理成最亮。这样画到最后的结果是得到一个与原物像色调完全相反的底片成像效果。这种表现方法与看到什么画什么的惯性式再现提出了挑战。这样一来,眼睛和思维也变得高度集中。“逆向式”表现的结果之一是造成作画速度变慢,经常是一边思考一边落笔。在某个观察点上一旦思维转换,就必须快速在画面上把思维的反相确定下来。这时,用碳条涂抹式的画法可以适应这样的要求。该种表现方法适合选用木碳条作画。木碳条的好处在于快速把握瞬间感觉和印象以及很快表现出大面积色调。涂抹的同时还能配合擦拭,对色调作随时修正。用木炭表现类似石版的炭画工具在版上留下的颗粒和飞白效果。很多画家擅长用木炭或炭笔画出快速生动的素描作品。如印象派大师德加,用木炭工具表现舞女的舞蹈和日常生活,笔调轻快又不失严谨。有时观察和思维习惯容易走回到正常的视觉模式上,“反相”思维经常中断,而画面也常常需要纠正习惯性的落笔,碳粒在擦拭下很容易抹去。总之,运用“反相”法作画时需要思维高度集中,快速下笔。这样的作画过程,一改以往传统长期作业的惯性式的再现画法,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逆向思维,使得画面呈现新意。

画、贴、印结合的“多材质表现”法素描的表现方法是多重多样的。采用不同的手段得到的效果大相径庭。在前两种表现手法的基础上,“多材质”表现法将画、粘贴、压印多重手法结合在一起。具体过程是:先用线条表现对象的外形轮廓。接下来用废弃的报纸在画好的轮廓内粘贴出不同的肌理。可根据对象的结构转折粘贴,也可根据对象的本身纹理贴。报纸可撕、可折叠、可揉捏。贴好待干后,在肌理处滚上油墨,盖上宣纸或皮质,上铜版机压印,作品最后完成。“多材质”表现法是把素描和版画制作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整个过程是一种艺术上的多维创造。最终依靠“印”的手段将素描和版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体现出创意素描的多种可能性,也为以后学生向版画专业表现转型提供了前期的实践基础。

“锐化式”“反相式”“多材质式”是“观凡微”方法下的专业素描表现手法对策。将这些表现手法运用于教学实践,方能验证基础素描特色化的切实效果。

参考文献:

[1](美)丹尼尔,徐迪彦译.素描指南[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2]伯纳德.切特,徐梅秦雯译.素描教程[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3][德]格罗塞.艺术的起源[M].商务印书馆,1998.

[4]陈龙海.中国线性艺术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邱紫华.东方美学史上卷[M].商务印书馆,2003.

[6]吕彭.20世纪中国艺术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色调作画版画
宋人点茶,茶上“作画”
版画作品选登
折段麦秆来作画
墨水作画
加入激光与HDR自动色调映射武装的4K猛将 JVC LX-N68BC
逐风骑行——擦色刻版画
湖光水色调
Aliens encounter stories:illusion or imagination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指纹来作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