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重庆江北头塘小学少儿国画

2014-05-02重庆江北区文化馆400025

大众文艺 2014年21期
关键词:国画理念创作

(重庆江北区文化馆 400025)

久闻重庆市江北区各小学艺术教育很有特色,以艺术为切入点,走“一校一品”的特色发展路,涌现出玉带山小学的少儿版画、福宁村小学的少儿烙画、徐悲鸿小学的少儿线描、望江小学的少儿泥塑、鲤鱼池小学的少儿书法,还有那无人知晓的头塘小学少儿国画。笔者因组织全国“群星奖”重庆地区赛事工作,多次到头塘小学,对少儿国画教学作了深入的了解。

头塘小学地处重庆江北区城乡结合部,在校学生大部份都是当地农民及外来打工者的孩子。一个并不起眼的农村小学里,一批批农家子弟能在这里接收到良好的艺术教育,实属不易。每当我走进这所学校无不被浓浓的艺术氛围所打动,整个学校教学大楼过道、走廊里都挂满了学生的字画,干净明亮国画教学室里有画桌、画毡、画册、纸笔及多媒体教学设施,由于学校领导高度的重视,还专门设立了少儿国画陈列室,那挂满墙上的数百幅少儿国画精品,无不叫人拍手叫绝,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近年来,头塘小学在搞好日常的教学工作外,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狠抓素质教育,通过少儿国画这一载体来近距离感知中国母体文化的内涵,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能持久的传承与发展。这也是学校少儿国画教学的真正目的。

少儿国画对孩子来说,首先是自我表现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美术范畴的“艺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儿童,而应该找出能够引起儿童兴趣和刺激儿童的材料,然后让儿童自己去解决问题”。学校在教学实践中就是带着这种理念,根据孩子自身条件,因材施材。正如学校美术老师齐亚红所讲:“让孩子们都来玩国画,在玩的过程中找到一种乐趣。”偶尔有那么几幅留得下来的作品这就是创造,即是糟糕的画,只要孩子们是用心画出来的都应给予肯定。老师要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的画,才能发现画中的真正童心。

少儿国画的教学有别于成人国画教学,儿童常常是用幼稚绘画语言来表达感情。在创作中儿童表现出脑、眼、手的随机随意运动,偶然得之奇特效果,这就构成了少儿国画的稚拙天趣,生动活泼的特点,这种既“原始”又“现代”的感受,是成年人永远不可企及的。时代在变化,美术教育的普及性也在变化,石涛说过“笔墨当随时代”,国画的教学也应随时代前进而革新。

头塘小学的少儿国画教学,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采取了传统的临摹与现代写生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兴趣兴奋点。对初入学习国画儿童,必须培养兴趣,选择一些名家所画作品,如枇杷、西红柿、葫芦、向日葵、金鱼等题材作为临摹入门的练习;对基础较好的高年级学生,必须传授审美和绘画技巧,采用以人物、风景、身边的劳动工具为写生练习。不同的学习方法,其目的就是让同学在不同的物体中运用不同表现手法及构图形式。如以线为重,以水墨为重,以绚丽多彩为重,使学生在不同的练习过程中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生学画的信心和勇气。不少同学通过一学期课余时间的练习,创造性尝试不同样的笔墨,不同材质的表现手法,体验着艺术表现的融会贯通,特别是在人物写生过程中,把平时学到的表现技法,甚至是抽象线条,淋离尽致地表现在五官上、衣服上。合理的布局,浓淡的掌握,虚实的处理,大胆的创造,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作品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童画无法,创作无规”的理念在他们身上得到充分的发挥。“似与不似之间”的画论,恰到好处地表现在孩子们身上,正好吻合了中国画写意的特点要求。

通过近几年的少儿国画教学实践,头塘小学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临摹、写生、创作共同并进的教学模式,不断的完善系统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大力倡导学生独特的创造,创作形式的个性化引导,积极改变了学生创作中原有的单一性程式化风格。培养了一大批少儿国画作者,同时也创作出一大批艺术性较强的少儿国画作品,作品曾多次走出校门参加全国、省市美展,甚至高层次的获奖。这些都说明头塘小学的少儿国画教学理念在中国少儿国画这片肥沃的土壤里,播下了一颗颗幼小的种子,它将在艺术教育的土壤里生根、发芽并成拙壮的艺术之树,我们将努力和期待着……

参考文献:

[1]《中国民间美术造型》.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2]《艺术、心理、创作力》.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国画理念创作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国画《鲦鱼》
国画《鲿》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一墙之隔》创作谈
国画欣赏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